王兆國,馬麗麗,陳 寧,張洛靈
(1.河南科技大學護理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0;2.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 洛陽 471000)
集體歸屬感是指個體在心理層面將自己歸屬于某一集體,認同該集體,并以該集體為豪的感受[1]。集體歸屬感可以給人帶來愉悅感,促使其情緒穩(wěn)定、積極進步。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護理崗位的需求變化,越來越多男生選擇護理學專業(yè)。從精力、膽識、邏輯思維等方面分析,男性在某些護理崗位上更具有勝任力。但是由于受傳統(tǒng)觀念、男女比例不協(xié)調等因素影響,高校護理專業(yè)男生相對女生,普遍存在學習狀態(tài)不佳、被動學習、較少參與集體活動等問題,集體歸屬感是其中重要的影響因素[2]。因此,本文通過調查男護生集體歸屬感現(xiàn)狀,分析其影響因素,為進一步制定干預方案提供依據。
于2019年2—4月,采用整群抽樣法選取河南某綜合高校各年級男護生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本科及以上男護生;(2)對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參加的男護生。排除標準:經診斷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45份,回收率97%。其中本科一年級43人,二年級40人,三年級32人,四年級30人。
1.2.1 研究工具 (1)一般資料問卷:自行設計,內容包括年齡、是否為獨生子女、家庭所在地等。(2)學校歸屬感量表(PSSM中文版):由 Cheung編制[3],量表共有 18 道題目,3、6、9、12、16 題為反向計分題。量表采用6階計分方法,得分由低到高分別是“完全不同意”得1分、“不同意”得2分、“基本不同意”得3分、“基本同意”得4分、“同意”得5分、“完全同意”得6分,研究對象通過自我判斷對各題進行等級選擇,累計得分越高表示該對象的集體歸屬感越強。
1.2.2 統(tǒng)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錄入,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應用(±s)表示,相關數據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線性回歸等統(tǒng)計學方法進行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所調查的145名男護生歸屬感因子得分、抵制感因子得分及學校歸屬感總分均低于國內普通大學生集體歸屬感常模水平(見表1)。
表1 男護生與普通大學生集體歸屬感得分比較(±s,分)
表1 男護生與普通大學生集體歸屬感得分比較(±s,分)
t值男護生P歸屬感因子抵制感因子學校歸屬感項目 普通大學生50.44±5.95 18.43±2.15 68.88±5.08 46.69±5.87 17.33±2.08 64.05±4.27 4.353 4.324 6.831<0.01<0.01<0.01
以男護生不同一般資料因素為影響因子,對集體歸屬感與各因子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父母學歷越高,學生集體歸屬感越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3.748,P<0.05)。非獨生子女集體歸屬感得分高于獨生子女集體歸屬感得分。第一志愿主動報考護理學專業(yè)的學生集體歸屬感得分較護理學非第一志愿的學生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370,P<0.01)。擔任學生干部的男護生集體歸屬感得分較其他男護生高,不同年級男護生集體歸屬感得分有顯著性差異(見表2)。
表2 不同特征男護生集體歸屬感得分比較(±s,分)
表2 不同特征男護生集體歸屬感得分比較(±s,分)
P項目 集體歸屬感64.17±4.37 63.47±4.15 63.05±3.56 64.78±4.77 66.01±4.54 62.48±3.81 65.88±4.43 66.63±4.82 62.91±3.57 67.69±3.69 62.47±3.57 65.37±4.54 64.06±4.38 62.76±3.76 65.89±4.58生源地t/F值0.982>0.05父母學歷城市農村初中及以下高中大專及以上3.748<0.05是否獨生子女是否為第一志愿是否任職班委4.841 5.370 8.203<0.01<0.01<0.01年級是否是否是否大一4.287<0.01大二大三大四
以集體歸屬感得分為因變量,以對男護生集體歸屬感可能產生影響的一般資料因素作為候選自變量,納入回歸模型,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是否第一志愿、是否任職班委、年級這3個變量進入回歸方程,據Logistic回歸變量賦值及其OR值可見。男護生是否獨生子女、護理專業(yè)是否為第一志愿、是否任職班委是影響男護生集體歸屬感的主要因素(見表3)。
表3 男護生集體歸屬感影響因素的回歸分析
本研究顯示,河南省某綜合高校男護生集體歸屬感得分略低于王曦等[4]研究得出的普通大學生集體歸屬感得分,反映出男護生集體歸屬感水平偏低。也可能與研究對象性別的差異性有關。梁永鋒等[5]的研究顯示高校護理專業(yè)男生集體歸屬感低于女生,這可能是調查對象集體歸屬感偏低的部分原因。程夢瑤等[6]通過對多所師范學校外語專業(yè)學生性別比例的調查發(fā)現(xiàn),男生所占人數比例很低,平均只有10%左右,而且男生學習成績普遍較差,這種現(xiàn)象在護理學專業(yè)也普遍存在。在學習方面,由于性別比例處于劣勢的學生數較少,在集體中容易被忽略,因而也造成男女生之間溝通交流過少的情況。男生原本在語言學習上就不占優(yōu)勢,再加上性別比例失衡所帶來的消極心理,更使得男生不能冷靜、有效地處理學習問題,學習效果不佳。性別比失衡也是導致男護生集體歸屬感得分偏低的重要原因。
結果顯示,父母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的男護生集體歸屬感得分較低,可能與父母較少能夠為孩子的學習生活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導意見,以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有關。調查顯示,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在集體歸屬感上有顯著性差異,獨生子女的人際安全感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這與周江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是由于獨生子女從小受到更多關注和保護,較少承受來自人際關系的壓力,人際安全感較低,社會化能力較非獨生子女弱,導致其集體歸屬感得分偏低。
第一志愿報考本校及專業(yè)的男護生集體歸屬感比調劑生強,這與鄧文航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學生對學校及專業(yè)的認可程度嚴重影響學生集體歸屬感,而如何激發(fā)調劑生的學習動力、增強其集體歸屬感,成為大學教育中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首先,要加強學生專業(yè)思想教育,通過開學典禮、學生及家長座談會、專業(yè)領域內教授講座等各類教育活動,充分介紹本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人才培養(yǎng)方案、課程設置情況、專業(yè)研究情況及就業(yè)發(fā)展情況等,做好專業(yè)宣傳,讓調劑生充分了解本專業(yè)的優(yōu)勢和發(fā)展前景,明確學習目標。其次,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實行導師制,通過優(yōu)秀導師影響學生,堅定學生專業(yè)信念。
結果顯示,擔任學生干部的男護生集體歸屬感得分明顯高于不擔任學生干部的男護生,差異較為顯著??赡苁且驗閷W生干部與非學生干部對集體及學校的主人翁意識不同。相比普通學生,學生干部的責任及義務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類活動,主人翁意識在鍛煉中得到不斷提升。同時,角色及立場不同使得他們對學校的文化與制度逐漸產生認同感,集體歸屬感也得到不斷增強。擔任學生干部的男護生通過組織或參與活動,體驗到大學學習生活的豐富多彩,興趣及特長得到進一步挖掘和增強,自身價值得到體現(xiàn)。這可能是導致學生干部與非學生干部的男護生集體歸屬感差異的主要原因,擔任學生干部的男護生集體歸屬感更強。有研究顯示[9],男護生能夠主動擔任班委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集體責任感、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從而有利于提高其集體歸屬感。
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年級男護生集體歸屬感得分存在顯著差異,大一、大四年級男護生集體歸屬感得分高于大二、大三年級男護生,這與崔洪波等[10]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這可能與不同年級男護生對學校的新鮮感和投入度有關,大一新生對校園環(huán)境及各種社團活動懷著極大的新鮮感與好奇,會積極參與社團、學生會組織的各類活動、講座、競賽等,隨著對學校的逐漸深入了解,集體歸屬感不斷增強。
大一年級男護生得分相對較高,這可能與大學初期渴望融入集體的強烈愿望有關。男護生作為集體的一部分,初期會更渴望融入集體,對集體活動表現(xiàn)出更高熱情,集體歸屬感較為強烈。但問題是性別比例小的學生由于人數少,在集體活動中較難掌握主動權,長期不能很好地參與到班級活動中,最終導致集體歸屬感出現(xiàn)下降趨勢。付夢印等[11]的研究顯示,隨著學生對校園環(huán)境的新鮮感逐漸下降,對專業(yè)的認識逐漸深入,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日漸顯現(xiàn),多數學生進入迷茫期或自我否定期,加之再經歷一些學習困難、戀愛挫折,導致學生集體歸屬感下降。大二、大三學年是專業(yè)學習的關鍵時期,周磊等[12]的研究提示,由于性別比例處于劣勢的學生數太少,在集體中容易被忽略,因而也造成性別比例處于劣勢的學生主動進行學習溝通較少的情況。在以背誦和記憶為主的醫(yī)學類專業(yè)課程學習中,男生本就不占優(yōu)勢,再加上性別比例失衡所帶來的消極影響,男生不能冷靜、有效地處理學習問題,使得學習效果不佳。
在4個年級中,大四學生集體歸屬感得分最高,原因可能在于護理專業(yè)大四學生正在臨床實習,護理工作是一項需要強烈集體合作意識的工作,較多護理工作需要護士間的密切配合完成[13]。較好的集體歸屬感可提高護士心理韌性,減輕職業(yè)倦怠,經歷臨床實習后的男護生,集體歸屬感在一定程度上會得到加強[14]。此外,大四學生已經度過3年大學生活,完全適應了集體生活,同時也面臨畢業(yè),不舍離開校園,更愿意把自己歸屬到學校這個集體中,這也是大四學生集體歸屬感得分較高的原因。
綜上所述,學校應加強對男護生集體歸屬感的關注,可以通過多組織男護生參與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發(fā)掘并增強其自身特長及能力,提高其集體活動參與度,鼓勵其擔任學生干部,提高集體責任感。還可以通過組織男護生參加座談會、專業(yè)內名家講座等各類教育活動,讓男護生充分了解本專業(yè)的優(yōu)勢及發(fā)展前景,調動其參與學習、課外活動的積極性。并主動與學習困難的男護生溝通,發(fā)現(xiàn)其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組織學習幫扶活動。通過以上措施,使男護生學會自我調適,能積極應對各種困擾,有助于減少其學習、思想及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促進其良好集體歸屬感的形成與發(fā)展,有利于男護生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