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 “以高標準助力高技術創(chuàng)新, 促進高水平開放, 引領高質量發(fā)展” 的重要指示精神, 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平, 加快推進中國標準與國際標準之間的轉化運用, 做好國家標準采用國際標準 (以下簡稱 “采標”) 工作, 特制定本指南。
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 推動 “一帶一路”建設、 應對重大公共事件、 滿足進出口貿易需求, 促進構建以國內大循環(huán)為主體、 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相互促進的新發(fā)展格局, 助力做好 “六穩(wěn)” 工作, 落實 “六保” 任務, 重點支持以下領域的采標項目列入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
肥料、 土壤質量、 飼料、 農藥、 動物衛(wèi)生、植物檢疫、 農作物種子、 水產、 竹藤、 木材、人造板、 糧油、 肉禽蛋制品等領域。
紡織品、 家用電器、 照明電器、 家具、服裝鞋帽、 化妝品和日用化學品、 兒童用品等領域。
通用共性技術、 基礎零部件、 高檔數控機床、 機器人、 增材制造、 智能制造、 宇航技術及其應用、 航空器、 船舶、 牽引電氣設備與系統(tǒng)、 汽車、 智能運輸系統(tǒng)、 農業(yè)機械、 工程機械、 高性能醫(yī)療器械等領域。
區(qū)塊鏈、 物聯網、 信息安全、 半導體器件、超導、 平板顯示器件、 電工電子產品及可靠性、電線電纜、 電力電容器、 電力電子系統(tǒng)和設備、電力系統(tǒng)管理及信息交換、 太陽光伏能源系統(tǒng)、燃料電池等領域。
先進鋼鐵材料、 先進有色金屬材料、 先進化工材料、 先進建筑材料等領域。
金融、 殘疾人康復和專用設備、 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 風險管理、 項目管理、 印刷等領域。
公共安全、 公共衛(wèi)生、 醫(yī)療防疫、 法庭科學、 個體防護、 消防、 地理信息、 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等領域。
煤炭、 石油、 天然氣、 能源管理、 節(jié)能減排、 環(huán)境管理等領域。
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 地方人民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以及全國專業(y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要組織開展國際標準的研究和采標適用性分析, 緊密跟蹤國際標準動態(tài), 及時提出采標項目建議, 積極開展采標驗證, 確保采標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國際標準化組織國內技術對口單位應在跟蹤研究國際標準的同時, 及時主動將有關信息反饋給全國專業(y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有關單位。
為確保急需的采標項目優(yōu)先立項、 快速發(fā)布, 全國專業(y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有關單位要抓緊落實相關采標標準制修訂計劃, 按時完成采標標準制修訂任務。 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積極配合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 推進我國提交的國際標準提案與國家標準同步立項。
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 地方人民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以及全國專業(y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要客觀分析采標工作的效果和作用,及時總結采標工作的先進經驗, 通過報刊、 廣播、 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以及網絡、 自媒體等新興媒體開展有關工作宣傳, 提升社會各界對采標重要性的認識。 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和全國專業(y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要建立采標通報機制,做好采標工作年度統(tǒng)計報告。
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采標工作, 加強指導和協調, 全面推進本行業(yè)的采標工作; 地方人民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要圍繞地方優(yōu)勢產業(yè)和出口貿易提出采標工作建議, 鼓勵企事業(yè)單位積極參與采標工作, 做好采標標準的實施。 采標項目按照年度國家標準立項指南要求進行申報和管理, 采標項目隨時申報、 及時評估、 集中下達。 采標項目制定周期原則上不超過18 個月。
各級標準化主管部門要加大對采標工作的支持力度, 在政策、 經費、 人才等方面予以支持。 鼓勵社會團體、 企業(yè)、 科研院所、 檢測機構、 大專院校等積極參與采標工作。 國家技術標準創(chuàng)新基地要結合基地建設, 積極參與本領域 (區(qū)域) 采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