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于四川稻城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的水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WCDA)三號水池注水達到正常工作水位,標志著WCDA探測器全部建成,全陣列投入科學運行。這是LHAASO 4種類型的探測器陣列中最早完成的一個陣列。WCDA探測器研制與安裝團隊的主要成員來自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清華大學和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WCDA是LHAASO探測器陣列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探測器總面積為78,000 m2,由兩個150 m×150 m(一號和二號)和一個300 m×110 m(三號)水池組成,內有3,120個探測器單元,6,240個光敏探頭。主體基建工程于2017年6月22日正式啟動,歷經3個寒暑,3個水池陸續(xù)完成探測器安裝工作。其中,WCDA一號水池于2019年4月26日安裝完畢,正式啟動科學運行;二號水池于2019年11月5日運行取數;三號水池于2020年10月23日開始注水,并啟動測試運行,2021年1月2日注水高度達到4.3 m的正常工作水位,正式投入運行。
根據國際前沿發(fā)展動態(tài),LHAASO項目組在WCDA建設過程中開展方案優(yōu)化,在二號和三號水池中采用了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具備國際上較大靈敏面積的新一代20英寸光電倍增管,增強了探測器在50-500 GeV能段的伽馬射線探測能力。WCDA的有效探測面積和靈敏度分別是目前國際上最大同類型實驗的4倍和6倍。得益于采用大面積光電倍增管所實現的低閾能探測能力,WCDA在銀河系內高能伽馬射線源的探測,包括伽馬暴、快速射電暴、耀變體、引力波電磁對應體等具備瞬變特性的高能輻射信號探測,預期將獲得一系列重要觀測與研究成果。此外,結合KM2A陣列,WCDA實現對高能伽馬輻射近4個量級的全覆蓋能譜測量,對深度探索天體的超高能輻射機制,最終揭開超高能宇宙線起源的謎底發(fā)揮重要作用。
2020年12月11日,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首條智慧輸電線路——500千伏侯陽Ⅰ線試點工程順利通過驗收。首條智慧輸電線路全長102余公里,是山西省重要運維保障線路。該智慧線路以電網為依托,綜合應用在線傳感、數據融合、智能識別等技術,實現橫向可視化、縱向應用化、信息交互化、研判智能化,具有實時感知、全息互聯、自主預警、智能處置等特征。而且,該線路已接入雷電預警系統、山火預警系統,結合“山西電力氣象”App和“山西電網自然災害預警監(jiān)測系統”,隨時隨地查詢沿線地區(qū)天氣、大風、山火、覆冰、高溫等預警信息,實現了災害信息全過程閉環(huán)管控。
首條智慧輸電線路的物聯監(jiān)控體系建設可實現在線監(jiān)控線路故障電流,實時感知導線和耐張線夾溫度及周圍氣象信息,監(jiān)測地線覆冰荷載并智能評估線路冰害風險等級,可定位辨識異常放電情況,自主精準巡視和紅外測溫,所有感知設備的運行、智慧技術的應用,將“被動應對”線路巡檢轉為“主動預防”。
下一步,國網山西電力將加快智慧線路在省內推廣建設,通過打造智慧指揮系統、加裝智能感知設備和優(yōu)化傳統運維模式等手段,實現對輸電線路和線路通道狀態(tài)的實時可知可控,著力提升晉電外送通道管控能力,助力山西能源革命。
2021年1月10日,江蘇省農科院智慧農業(yè)創(chuàng)新團隊在“智慧溫室”里進行了一場“全周期數據化慢直播”。
“我們利用傳感器、攝像頭等物聯網感知技術,以及4G、ZigBee、Wi-Fi等網絡傳輸技術,可以實時精準地感知、傳輸、獲取、處理關于溫室內環(huán)境和番茄的各種數據?!眻F隊帶頭人、江蘇省農科院信息所副所長任妮博士介紹說。
除了對空氣的溫度、光照、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基質溫度、濕度、pH、EC等環(huán)境因子實現自動化監(jiān)測、記錄、分析和控制,并且為番茄生長提供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外,還能實時精準地感知、傳輸、處理番茄本體的葉溫、莖桿粗細、果徑長度等數據。數據傳回中心機房,經過生長調控模型的精準計算,研究人員即可智能調控溫室內的環(huán)境與水肥狀態(tài)。一旦有異常情況出現,系統還會自動發(fā)短信向管理員報警。
目前,江蘇省農科院依托“智慧溫室”打造的蔬菜智慧化管控模式已經走出實驗室,今年內將在江蘇省高郵市經濟開發(fā)區(qū)落地應用。
2020年12月,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正式回函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河南省人民政府依托河南省計量科學研究院籌建“國家氣體傳感器產業(yè)計量測試中心”。
成立“國家氣體傳感器產業(yè)計量測試中心”旨在不斷推進氣體傳感器產業(yè)計量測試技術的發(fā)展,為行業(yè)實施全方位的計量保證和計量控制,提供計量測試技術和計量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保障;通過完善產業(yè)量值溯源體系使產品達到更高質量技術指標,助力產業(yè)突破國產化“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形成原創(chuàng)性成果,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掌握產業(yè)鏈核心環(huán)節(jié),占據價值鏈高端地位,促進國內氣體傳感器產業(yè)的經濟發(fā)展。
2021年1月7日,“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yè)鏈聯盟成立大會暨第一次理事會”在安徽合肥召開。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省工商聯主席王翠鳳,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長三角企業(yè)家聯盟輪值主席、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長三角企業(yè)家聯盟聯席主席、奧盛集團董事長湯亮,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yè)鏈聯盟理事長、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出席大會,共同為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yè)鏈聯盟揭牌。
本次會議上,聯盟全體成員討論了2021年工作規(guī)劃,表決通過《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yè)鏈聯盟章程》并啟動長三角人工智能十大示范場景評選、長三角人工智能十大杰出人物評選活動,加速智能化場景落地,促進人工智能創(chuàng)新發(fā)展方面的先行先試,鼓勵優(yōu)秀先行者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
目前聯盟已吸納40余家長三角地區(qū)的優(yōu)質企業(yè)及學術單位,涵蓋芯片算力、核心算法、智能場景、產業(yè)生態(tài)等人工智能核心領域。
2021年1月11日,CES正 式 開幕,受海外疫情影響,本次展會采用了全線上的虛擬展會形式,來自全球超過2000家企業(yè)和科技公司參展。雖然CES 2021規(guī)模上不及往屆,但智能家居、自動駕駛、智慧醫(yī)療等熱門新品均各有亮點。
三星展示了JetBot90AIPlus機器人真空吸塵器。該機器人擁有激光雷達、3D傳感器和物體識別技術,可以決定最佳的清潔路徑并規(guī)避障礙點。
優(yōu)必選展示了兩款紫外線燈消毒機器人——Adibot系列。偏固定式形態(tài)的Adibot-S可以通過推著它進入某個房間或特定區(qū)域后進行消毒使用;Adibot-A則配有激光雷達,可以自主繪制房間結構圖進行移動消毒。
在CES 2021中,眾多自動駕駛領域研發(fā)公司推出自家最新技術和產品。
英特爾旗下Mobileye公司正式發(fā)布與英特爾合作開發(fā)的硅光子激光雷達芯片及其技術細節(jié),并向外界公布了公司有關自動駕駛汽車的戰(zhàn)略方向。硅光子激光雷達芯片在技術上屬于調頻連續(xù)波(FMCW)激光雷達,這也使Mobileye公司將擁有獨立的激光雷達傳感器技術,結合自定義激光雷達軟件進一步降低制造成本,為更多的汽車產品提供更高階的自動駕駛技術。
作為時下自動駕駛技術領域最熱門的硬件裝備,兩家來自中國的激光雷達科技公司在本屆CES中吸引了大量關注。其中,速騰聚創(chuàng)展示了最新車規(guī)級高性能MEMS固態(tài)激光雷達——RS-LiDAR-M1的量產版本,厚度和功耗再度降低的同時,測距能力達到150 m@10%,分辨率為平均0.2°×0.2°。不僅兼具抗強光干擾與抗多雷達對射干擾能力,還擁有清洗、加入、性能診斷等完善功能。
另一家來自中國的激光雷達科技公司禾賽科技則亮相了Pandar128和PandarXT兩款高辨識率和高精度的激光雷達。Pandar128具備車規(guī)級可靠性,其角度分辨率中,垂直分辨率最密達0.125°,水平分辨率核心區(qū)可達0.1°(10 Hz),具有更好的目標物細節(jié)分辨能力,達到了準圖像級。而搭載自研芯片的中距離高精度雷達PandarXT,對于10%反射率的目標物,探測距離可達80 m,能夠滿足多種場景的測距需求。
本屆CES上,醫(yī)療健康領域的參展方案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有了明顯增加。
來自中國臺灣的ITRI展示了基于可穿戴衣物設計的iSmartweaR。它使用可洗導電織物和非接觸式納秒脈沖近場傳感(NPNS)技術測量心率和呼吸速率等生理狀況。這一技術可以實現20 cm范圍內的無接觸體征信號檢測,擺脫了傳統可穿戴衣物必須與用戶皮膚保持接觸的限制。
來自瑞士的LMD(Leman Micro Devices)展示的V-Sensor可能更有顛覆性。這是一款以醫(yī)療精度同時測量包括血壓、血氧、呼吸率、心率和體溫5種體征,無腕帶設計且完全獨立存在免校準的傳感器。測量結果可以通過與手機聯動,并通過LMD"s e-Checkup應用展示結果。
Origin Wireless的Origin RPM獲得了創(chuàng)新大獎。這是一款功能強大的Wi-Fi傳感解決方案,旨在為護理人員提供有關患者或居民的可靠且有用的實時數據。這款創(chuàng)新解決方案在標準Wi-Fi協議上加入AI算法,通過Wi-Fi信號傳感軟件分析室內Wi-Fi信號的微小波動,從而推導出室內人或物的運動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