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映齊
一天晚上,爸媽有事不在家,晚飯只能我自己解決了。桌子上有調(diào)好的肉餡,冰箱里有餃子皮,我決定獨自包一次餃子。
我握著木勺,輕輕地挖了一點兒餡,計劃著將它包進餃子皮里。餡料鼓著氣,在餃子皮里左跑右晃地躲避著追捕。這邊剛包好,它又從另外一邊探出腦袋。哼哼,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看你還能神氣多久。我決定把皮搟得大一些。我抄起搟面杖,咬著牙在餃子皮上使勁地滾啊滾,餃子皮很快薄了、大了許多。我再用些巧勁兒,餡料終于被逮進暗無天日的“牢房”里了。
我欣賞著自己的“杰作”,贊嘆的話剛到嘴邊,哎,不對啊,餃子好像少了一層漂亮的“裙邊”。我用指尖依次順著餃子皮的邊緣捏,捏出了層層的褶皺。定睛一瞧,褶皺太多了,直接變成了包子。絕不能放棄,我又搗鼓搗鼓,終于包出了幾個像模像樣的餃子。但它們一個個軟塌塌的,無精打采;“裙邊”參差不齊,有些地方太厚,有些地方太薄。
算了,我這個饞貓管不了那么多,匆匆地推餃子下鍋。它們乖巧地滑入鍋底,三五成群地依偎著,好像在努力地吮吸周圍的熱量,可愛極了。嗯?不對勁兒,怎么一個白白的餃子皮表面出現(xiàn)黑點了呢?黑點還越來越明顯,突然,肉餡跳了出來,四處逃散。同時,其他餃子紛紛效仿,離“成熟”的道路越來越偏,越來越遠。
我的期待像彩虹一樣,很快消失得無影無蹤。我有些哭笑不得,都怪當時太心急,準備工作沒完全做好就開始動手包餃子。包完后,也沒有好好想想,和媽媽平時包餃子的步驟相比,有沒有遺漏。古人言“欲速則不達”,誠不欺我也。生氣、后悔、無奈,可也沒有什么用啊,我還是要面對一鍋黑白混合的餃子湯。
倒掉?太可惜了。對了,我不如下點兒面條,撒點兒鹽、雞精和胡椒粉,換一種吃法。說干就干,一會兒,一碗熱騰騰的面出鍋了,再點綴幾粒蔥花和米椒圈,顏色艷麗,令人食欲大增。我那快樂的心情,又馬不停蹄地奔回來了。一口熱湯,一筷面條,太美味了。還好我沒有放棄,沒有繼續(xù)沮喪,而是在無奈中接受現(xiàn)實,再盡力補救,才能有這樣滿意的結(jié)果。
包餃子是這樣,人生中的其他事也是這樣。失敗了,可以難過,但也別一直緊盯著烏云。換換想法,結(jié)果也許會變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