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依達·夏木西丁,馬軍,范守民
新疆維吾尓自治區(qū)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畜牧總站,新疆伊犁 835000
奶牛根據其不同的生理特點主要劃分為犢牛、育成牛和成年牛3 個階段。犢牛主要以吸乳獲取營養(yǎng),育成牛和不同泌乳期的奶牛所需營養(yǎng)成分不同,對應的飼料配比也不同,同時不同生理階段的奶牛護理注意事項、運動量和檢查項目等都有所差異,需要按照奶牛的生理狀況進行科學的飼養(yǎng)管理,這樣才能保證奶牛的生產性能,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從出生至6月齡的奶牛稱為犢牛,根據其生理特征分為新生犢牛、哺乳犢牛和斷奶犢牛3 個階段。犢牛時期脾胃虛弱,消化功能不健全,生長發(fā)育快速,對外界環(huán)境敏感度強。但犢牛不同階段的營養(yǎng)來源不同。
1.1.1 生理特點
新生犢牛指從出生至7 日齡的犢牛,營養(yǎng)主要來源于初乳。新生犢牛從母牛子宮體內環(huán)境到外界自然環(huán)境,其組織器官發(fā)育不健全,如皮膚保護功能差、消化功能差、神經系統(tǒng)反應不靈敏等。因此,新生犢牛的死亡率較高,需要進行特別的護理。
1.1.2 飼養(yǎng)管理要點
第一,犢牛出生后,首先清理犢牛的口腔、鼻腔內的黏液,防止堵塞口鼻出現呼吸困難或假死的現象,若發(fā)現犢牛停止呼吸,先將犢牛后肢倒提,用力拍打其胸背部,咳出氣管內的胎水。第二,擦干新生犢牛體表液體,避免著涼、感冒,也可以讓母牛舔舐犢牛全身。第三,及時讓新生犢牛吃上初乳,第一次喂養(yǎng)初乳不易過多,按照犢牛體重的5%,從犢牛出生平均重量來看,一次為1.5 kg~2.0 kg的初乳量。第二次喂養(yǎng)時間為間隔6~9 h,按照犢牛體重的8%~10%進行飼喂,初乳飼喂每天3 次,持續(xù)5~7天,7 天之后可以喂養(yǎng)常乳,每天3 次。
1.2.1 生理特點
哺乳犢牛指1~8周齡的犢牛,營養(yǎng)主要來源于常乳。哺乳犢牛體重增長快,但是其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仍然不完善,對外界環(huán)境較為敏感,因此要定人、定時、定質、定量進行飼喂。
1.2.2 飼養(yǎng)管理要點
第一,由專人負責飼喂和照料犢牛,減少由陌生人造成的應激。第二,固定時間喂奶,兩頓奶間隔時間要適宜,保證牛奶的溫度在35~37 ℃之間,促進犢牛體內定時分泌消化酶,促進消化吸收功能發(fā)育。第三,保證常乳質量,由于哺乳犢牛脾胃較為虛弱,常乳質量不佳,犢牛不僅會營養(yǎng)失衡,發(fā)育遲緩,腹瀉嘔吐,甚至死亡[1]。第四,根據犢牛體重進行合理飼喂,嚴禁暴飲或饑餓,1~4 周齡按犢牛體重10%進行飼喂,5~6 周齡按犢牛體重10%~12%進行飼喂,7~8 周齡按犢牛體重8%~10%進行飼喂,8 周齡之后要逐量減少,直到斷奶期。第五,斷奶前進行補飼準備,犢牛在7 日齡時,就可以飼喂適量的優(yōu)質干草,第1天飼喂少量干草,直接飼喂即可,逐日增加。10~15 日齡補喂少量的精料,到20 日齡補喂適量、優(yōu)質的青綠多汁飼料。一般30日齡精料飼喂量約為0.5 kg,到60 日齡約為1.0 kg。
1.3.1 生理特點
犢牛的斷奶時間直接取決于飼養(yǎng)管理水平,水平良好條件下犢牛斷奶為60 日齡,水平更高的牛場可以在30~45 日齡進行斷奶。斷奶時間越早,母牛的繁殖力和利用率越高,但是斷奶過早或強制斷奶會增加犢牛的應激反應。
1.3.2 飼養(yǎng)管理要點
第一,斷奶后繼續(xù)采用之前的飼料種類,逐漸增加斷奶后飼料,過渡期避免操之過急。第二,由于斷奶期,犢牛比較敏感,可以通過散養(yǎng)、適量運動、自由飲水和采食來緩解犢牛的不適。第三,定期檢查犢牛的身體狀況。第四,保證牛舍的清潔、通風、光照和干燥,為犢牛提供一個舒適、熟悉、安靜的環(huán)境,更好的促進生長發(fā)育。
育成牛指7~18 月齡的奶牛,此階段奶牛生長速度最快,代謝最旺盛,體重增長呈直線上升。育成牛在15~16 月齡時,體重到350.0~400.0 kg就能進行配種。
第一,營養(yǎng)均衡,7~12 月齡全價飼糧中的粗蛋白質含量約為14%,產奶凈能(Net Energy for Iactation,NEI)為5.86~6.69 MJ/kg;13~18 月齡粗蛋白質含量約為12%,NEI為5.44~5.86 MJ/kg。第二,保證充分的戶外運動,在運動場可以建一個進食槽,讓奶牛自由采食干草。第三,保證適量的日照,促進鈣、磷的吸收,12月齡后奶牛每天在飼糧中添加的鈣、磷含量為0.41%和0.3%。第四,12月齡前后進行分群飼喂,可進行3 次上槽或2 次上槽。第五,12月齡后開始對育成牛進行定時的乳房按摩,妊娠后早晚各用溫熱的毛巾進行1 次按摩,但不要試擠奶。
3.1.1 泌乳早期
泌乳早期指產后16~100 天的奶牛,此階段是泌乳量最高的時期,但采食高峰還未到,常見營養(yǎng)負平衡,奶牛膘情下降。飼養(yǎng)管理以“料領著奶走”為主,即讓奶牛吃到有飽腹感即可。第一,每天根據奶牛食欲逐漸增加精料含量,但為避免出現瘤胃酸中毒現象[2],日糧精料量最多到0.5 kg,日糧干物質量約大于奶牛體重的3.5%,且粗精比由45:55逐漸過渡到40:60。第二,日糧中添加維生素、微量元素,也可以適量添加小蘇打來緩解泌乳高峰期所引發(fā)的一些代謝疾病,運動場內的食槽可以放適量的粗料、礦物鹽,讓奶牛自由采食。第三,日糧中補充副料、塊根料、綠料,三種飼料總量每頭牛每天采食量不得超過40 kg[3]。第四,牛舍內供應充足的飲水,保證水質,每天做好舍內衛(wèi)生工作。
3.1.2 泌乳中期
泌乳中期指產后101~200 天的奶牛,此階段奶牛產奶量逐漸下降,但采食量逐漸上升,達到采食高峰。飼養(yǎng)管理以“保證充足飲水、減少精料含量”為主。第一,根據奶牛體重、泌乳量合理調整粗精比,由原有的40:60逐漸調整到60:40,日糧干物質量為奶牛體重的3.0%~3.2%[4]。第二,保證牛舍內供應充足、干凈的飲水。第三,加強奶牛運動,每天對其乳房進行按摩,擠奶后要清潔和消毒。
3.1.3 泌乳后期
泌乳中后期指產后201~305 天的奶牛,此階段奶牛產奶量大幅度下降,這主要和奶牛已受孕有關。飼養(yǎng)管理以“粗料增加、恢復膘情、保胎”為主。第一,逐漸增加日糧中粗料含量,粗精比達70:30,日糧干物質量為奶牛體重的3.0%~3.2%。第二,在泌乳后期最后半個月,每周進行乳房炎防治檢查和保胎工作[5]。
干奶期指母牛泌乳停止~產前15 天,此階段奶牛停止產奶,飼養(yǎng)管理以“營養(yǎng)均衡、保胎”為主。第一,日糧仍以粗飼料為主,適量增加優(yōu)質精料含量[6],但日糧中精料不得超過4.0 kg,粗精比為75:25,日糧干物質量為奶牛體重的2.0%~2.5%。第二,增加日糧中能量飼料含量。第三,保證鈣、磷等礦物質的攝入,保證充足的維生素A、D、E的攝入。
圍產期指母牛分娩前~產后15 天,此階段奶牛產后虛弱,飼養(yǎng)管理以“恢復體能、強化營養(yǎng)”為主。第一,分娩前一個月,提高日糧中蛋白質和能量飼料濃度,粗料更換為優(yōu)質粗料,粗精比為60:40,日糧干物質量約大于奶牛體重的2.5%~3.0%[7]。第二,產前一周,為促進瘤胃提前適應產后的高精料喂養(yǎng),日糧中每天增加0.5 kg精料。第三,分娩后,減少鹽攝入量,每天喂麩皮湯來補充產后水分的流失、緩解產后疲勞、預防胎衣不下等疾病的發(fā)生。第四,為提高膘情,分娩后第4 天,逐漸增加精料含量,到第11 天,日糧中精料含量約為10.0 kg,粗精比由60:40逐漸過渡為45:55。
不同生理階段奶牛飼養(yǎng)管理模式不同,為奶牛提供一個舒適的生活和生產環(huán)境,是科學飼養(yǎng)的基礎[8]。牛舍內保障適量的日照、濕度、通風和安靜,每天清掃、定期消毒、營養(yǎng)均衡、合理休息及運動都是日常飼養(yǎng)管理的重點,只有做好這些日常工作,才能將奶牛生產性能發(fā)揮最高,還能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