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曼,梁天一,強俊葉
(保定市第一醫(yī)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近年來,隨著圍產醫(yī)學理念的不斷轉變,剖宮產指征逐漸增加,剖宮產率相應上升[1]。但腹部手術麻醉和操作對腹腔神經有一定刺激性,能夠暫時抑制胃腸功能,影響胃腸道蠕動的方向、強度及節(jié)律,抑制胃腸道的正常推動力,導致腸內容物滯留,容易發(fā)生腹痛、腹脹等胃腸道不適癥狀。嚴重腹脹可出現腸梗阻,且可影響切口愈合,明顯影響術后恢復。術后胃腸功能紊亂能夠進一步導致機體內環(huán)境紊亂,增加其它并發(fā)癥風險。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是抗膽堿酯酶藥,能夠抑制膽堿酶活性,促進胃腸道收縮、蠕動及胃酸分泌,促進腸內容物的推進。但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在剖宮產術后排氣應用的有關報道較少,本研究旨在探討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在剖宮產術后排氣的應用效果。
隨機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在保定市第一醫(yī)院剖宮產的產婦360例,納入標準[2]:足月妊娠,單胎,均接受子宮下段剖宮產,術前禁飲禁食>6h,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既往無子宮、陰道手術史;年齡22~35歲。排除標準:生殖道畸形;長期接受止痛藥物、精神類藥物;有酗酒史及吸煙史;合并內科疾病者;有妊娠并發(fā)癥者。所有進入本研究的孕產婦均知情同意參加。360例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實驗1組及實驗2組,每組120例。對照組年齡(29.19±2.14)歲,體重(71.95±6.03)kg,孕周(38.49±0.33)周;實驗1組年齡(28.74±2.24)歲,體重(72.64±5.47)kg,孕周(38.65±0.31)周;實驗2組年齡(29.32±2.03)歲,體重(72.75±5.36)kg,孕周(38.73±0.27)周。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所有產婦術后均予以加強宮縮、預防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干預措施。術后6h翻身,術后12h拔除導尿管,協(xié)助患者下床活動,予以流食。對照組術后12h進食流食,直至排氣。實驗1組術后即刻肌肉注射1mg甲硫酸新斯的明,12h仍未排氣者,再次肌肉注射1mg甲硫酸新斯的明,至排氣。實驗2組即刻肛塞1mg卡前列甲酯栓,12h仍未排氣者再次肛塞1mg卡前列甲酯栓,至排氣。
記錄各組產婦腸鳴音恢復正常(每分鐘4~5次,其音調、聲響及頻率正常)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和排便時間。腹脹程度:Ⅲ級,即腹壁張力大、腹部隆起明顯、重度腹脹,聽診呈鼓音,可伴呻吟、煩躁不安及嘔吐,明顯影響睡眠及休息;Ⅱ級,即腹壁張力較大、腹部中度隆起、中度腹脹,可伴惡心,對睡眠和休息有影響;Ⅰ級,腹壁張力略增加、腹部輕度隆起、輕度腹脹,對睡眠和休息無影響;0級,即腹圍增加小于2cm,無腹脹。并觀察不同時間內初乳分泌情況和腸梗阻情況(經臨床表現和影像學檢查確診)。
實驗1組剖宮產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和排便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和實驗2組(實驗1組vs.對照組:t值分別為9.313、10.995、10.357;實驗1組vs.實驗2組:t值分別為4.925、6.207、3.599,均P<0.05),實驗2組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和排便時間均少于對照組(t值分別為4.448、4.651、6.758,均P<0.05),見表1。
表1 三組產婦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和排便時間比較
實驗1組術后腹脹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和實驗2組(χ2值分別為31.493、12.227,均P<0.05),實驗2組術后腹脹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χ2=16.345,P<0.05),見表2。
表2 三組產婦術后腹脹發(fā)生情況[n(%)]
實驗1組24h初泌乳率高于對照組和實驗2組(χ2值分別為36.983、8.531,均P<0.05),實驗2組24h初泌乳率高于對照組(χ2=11.309,P<0.05),見表3。
表3 三組產婦乳汁分泌情況[n(%)]
實驗1組和實驗2組無腸梗阻發(fā)生,對照組有2例發(fā)生腸梗阻,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剖宮產是處理異常分娩和高危妊娠的有效手段,能夠明顯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的發(fā)生。但剖宮產術可對機體產生一定程度的刺激,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胃腸功能障礙是剖宮產術后的主要并發(fā)癥,手術刺激能夠導致交感神經興奮,促進兒茶酚胺的釋放,抑制平滑肌收縮和胃腸神經系統(tǒng)興奮,導致胃腸道動力受到影響。另外手術、麻醉等能夠減少胃腸的血液供應,導致血流速度減慢,從而抑制胃腸道蠕動,影響消化吸收功能。產婦術后胃腸功能早期恢復不僅能夠預防腸梗阻,而且能夠促進產婦進食,有利于其營養(yǎng)狀況的改善,增強機體抵抗力,并減輕其圍術期負性情緒,有利于乳汁分泌,從而促進子宮復舊,為機體恢復提供有利條件。
目前剖宮產術后主張產婦早期下床活動,從而促進胃腸功能盡早恢復,預防腸梗阻。但剖宮產術的創(chuàng)傷大,切口長,術后切口疼痛及宮縮痛影響產婦術后下床活時間,導致胃腸蠕動減少,消化功能降低,增加胃腸內積氣??ㄇ傲屑柞ツ軌虼碳ぷ訉m平滑肌收縮,既往多用于產后出血的防治。近年有研究發(fā)現,其對腸道膀胱平滑肌有一定收縮作用,對產后膀胱功能和腸道功能恢復也有一定作用。但有研究報道,剖宮產術后給予卡前列甲酯后的腹脹發(fā)生率仍較高[3]。
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具有抗膽堿酯酶作用,對乙酰膽堿的水解有抑制作用,增加了突觸乙酰膽堿濃度,加強膽堿能作用。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可促進膀胱和胃腸平滑肌的興奮性,有利于胃腸蠕動,促進機體排氣、排便及胃腸功能的恢復。其次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能夠利于神經體液調節(jié)及神經反射調節(jié),增加膽堿能受體興奮性,加強胃腸道蠕動,有利于腸道液體分泌。另外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能夠改善患者腸管血運,松解腸道粘連。疼痛能夠導致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tǒng)異常興奮,增強胃腸交感神經活動性,導致胃腸神經叢興奮性受到抑制,從而影響胃動力。剖宮產術后有效鎮(zhèn)痛能夠降低兒茶芬胺的含量,減輕機體應激反應,提高迷走神經張力,促進胃腸道血管,改善胃腸功能。Kumari Vasantha等[4]的研究證實了安全劑量下的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用于術后鎮(zhèn)痛的有效性。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是評價腸蠕動的最簡單、可靠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組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和排便時間均少于卡前列甲酯組和對照組,且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組術后腹脹發(fā)生率也明顯低于卡前列甲酯組和對照組,提示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能夠促進剖宮產術后排氣,縮短胃腸功能恢復時間,預防腹脹的發(fā)生,與楊麗娟[5]研究的結果相符。
胃腸功能紊亂對剖宮產術后產婦泌乳有一定影響,隨著胃腸蠕動的恢復及飲食攝入,機體氣血不斷充足,乳汁隨之分泌。產婦產后盡早泌乳對新生兒喂養(yǎng)及產婦恢復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能夠明顯提高母乳喂養(yǎng)成功率,另一方面新生兒吸吮刺激能夠促進產婦子宮收縮及泌乳素分泌,減少陰道出血量,利于哺乳及泌乳。本研究發(fā)現,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組24h初乳率更高,更有利于產婦早泌乳。腸梗阻為剖宮產術后的常見急癥,其病情復雜多變,本研究發(fā)現,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組與卡前列甲酯組均無腸梗阻發(fā)生,但對照組有2例產婦發(fā)生腸梗阻,經持續(xù)胃腸減壓后均成功解除梗阻。
綜上所述,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能夠促進剖宮產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縮短剖宮產術后肛門排氣時間,降低腹脹發(fā)生率,并可促進早泌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