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崢 孫黎黎
呼吸道感染分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感染通常由病毒、細菌所引起[1]。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擴張等,常由病毒、細菌、支原體、衣原體所引發(fā)[2]?;颊吲R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咳嗽、咳痰、肌肉疼痛、呼吸困難等癥狀[3]。臨床治療中常使用抗菌藥物進行對癥治療。莫西沙星是人工合成的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其抗菌能力強、抗菌譜廣,屬于一線抗感染藥物,常被用于治療呼吸系統(tǒng)感染疾病中[4]。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20 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鹽酸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進行治療,對其藥效學(xué)以及藥動學(xué)進行分析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9 年1~12 月收治的20 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符合疾病診斷標準;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獲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 例中,男8 例,女12 例;年齡20~63 歲,平均年齡(41.5±21.5)歲;體質(zhì)量49~80 kg,平均體質(zhì)量(64.5±15.5)kg;肺炎10 例,慢性支氣管炎6 例,支氣管哮喘合并感染4 例。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前7 d 內(nèi)未使用任何抗菌藥物進行治療,無藥物過敏史;排除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以及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排除孕婦及哺乳期婦女。
1.2 方法 患者均使用鹽酸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Bayer Schering Pharma AG,國藥準字J20110023,規(guī)格:250 ml∶0.4 g)進行治療,400 mg/次,1 次/d,靜脈滴注給藥,滴注時間90 min,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禁止飲用酒、咖啡、茶葉等飲料,同時避免進行激烈運動,防止日曬時間過長。在患者用藥后0 h、次日用藥前0 h 以及第3 日用藥后0 h 抽取另側(cè)靜脈血5 ml 置于肝素抗凝管中,密封標記后實施離心,離心控制在3000 r/min,離心時間為15 min,后取血漿放置于EP 管中,進行密封并標記清楚后放置于-20℃環(huán)境中進行保存,等待測量莫西沙星在血漿中的濃度。
樣品測定:取出血漿放置于常溫環(huán)境下,等待血漿自然解凍后,使用移液槍吸取0.25 ml 血漿置于1.5 ml EP 管中,再加入甲醇0.75 ml 沉淀血漿蛋白,再加入10 mg 的加替沙星內(nèi)標溶液40 μl,旋轉(zhuǎn)混合5 min 后實施離心,控制轉(zhuǎn)速在13000 r/min,離心時間為10 min。后取上清液40 μl 的進樣。取不同濃度的莫西沙星系列溶液按上述方法進行實驗。
在治療前后取患者痰液標本實施細菌培養(yǎng),采用肉湯稀釋法對細菌MIC 實施測定。對患者痰液中的流感嗜血桿菌、黃金色葡萄糖球菌、肺炎鏈球菌、肺炎克雷伯桿菌、肺炎支原體進行分離、培養(yǎng),使用倍比稀釋法配置肉湯溶液,各取2 ml 置于一次性無菌試管中,一次排號為1~13 號,取菌落接種增菌6 h,后放入培養(yǎng)箱,在35℃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24 h 后,記錄MIC。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觀察患者的藥效學(xué)結(jié)果,包括臨床療效及病原學(xué)療效。臨床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兒用藥后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改善;有效:患者用藥后的臨床癥狀、體征改善;無效:用藥72 h后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無任何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②觀察患者的藥動學(xué)結(jié)果,包括莫西沙星在血漿中的濃度、莫西沙星對病原菌的MIC。
2.1 藥效學(xué)結(jié)果
2.1.1 臨床療效 20 例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其中肺炎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3.33%,支氣管哮喘合并感染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5.00%。見表1。
2.1.2 病原學(xué)療效 20 例患者檢出病原菌20 株,清除18 株,清除率為90.00%。見表2。
表1 20 例患者臨床療效[n,n(%)]
表2 20 例患者病原學(xué)療效(株,%)
2.2 藥動學(xué)結(jié)果
2.2.1 莫西沙星在血漿中的濃度 對患者單劑量給藥后,莫西沙星峰濃度為(3.68±0.04)mg/L,谷濃度為(1.42±0.09)mg/L,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為(4.24±0.05)mg/L。
2.2.2 莫西沙星對病原菌的MIC 莫西沙星對肺炎鏈球菌以及肺炎支原體的體外抗菌效果最佳,MIC 均為0.25 mg/L;對金黃色葡萄糖菌的敏感性較差,達到1.00 mg/L 方可起到抑制作用。見表3。
表3 莫西沙星對病原菌的MIC
下呼吸道感染是臨床中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在各種感染性疾病中呼吸道感染居于首位,對人們的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5]。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應(yīng)遵從預(yù)防為主,及時確診、盡早治療的原則。對于呼吸道感染的預(yù)防包括疫苗接種;免疫力低下人員適當(dāng)使用抗生素預(yù)防細菌感染;在不能確定是普通感冒還是呼吸道感染的情況下,及時去醫(yī)院接受檢查,以免耽誤病情。大量研究分析發(fā)現(xiàn)導(dǎo)致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為革蘭陰性菌,其中肺炎克雷伯桿菌最為常見;其次是革蘭陽性菌,其中肺炎鏈球菌最為常見。有研究發(fā)現(xiàn),革蘭陽性球菌所占病原菌比例呈上升趨勢[6]。本文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取鹽酸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治療,并對藥動學(xué)以及藥效學(xué)進行了觀察記錄,莫西沙星是一種新型8-甲氧-氟喹諾酮類藥,提高了藥物抗厭氧菌活性,并增加了抗革蘭陽性菌活性,同時維護了抗革蘭陰性菌的活性[7,8]。莫西沙星可以快速的分布至血管外間隙,使血漿蛋白結(jié)合力表現(xiàn)降低,在患者用藥后可以快速的達到所需濃度,并且不會使患者出現(xiàn)細菌耐藥的現(xiàn)象[9,10]。已有大量研究報告,莫西沙星在抗感染治療中具有諸多優(yōu)點,例如抗菌活性強、臨床治愈率高的特點。通過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莫西沙星對病原菌肺炎支原體、肺炎鏈球菌的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達到MIC的18 倍。同時對流感嗜血桿菌、肺炎克雷伯桿菌達到8 倍以上,充分說明了莫西沙星抗菌活性。對患者的臨床療效及病原學(xué)療效研究發(fā)現(xiàn),20 例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病原菌清除率為90.00%。證實了臨床療效與病毒清除率一致。對患者單劑量給藥后,莫西沙星峰濃度為(3.68±0.04)mg/L,谷濃度為(1.42±0.09)mg/L以及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為(4.24±0.05)mg/L。患者在受藥后的耐受性較好,未有患者出現(xiàn)明顯的不良反應(yīng)。證實了莫西沙星不僅抗菌效果好,同時使用安全。
綜上所述,治療下呼吸道感染使用鹽酸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具有顯著的療效,對引發(fā)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具有較高的清除率,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