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陳湛
報春花科里的第二大屬是點地梅屬,全球有一百多種,橫斷山和喜馬拉雅一帶是該屬的多樣性分布中心。去年的滇藏尋花之旅,我看到了十來種,都是美麗的小仙女。
點地梅屬出了名的難認,尤其是其中的高山組。這個組內(nèi)的各種植株都是墊狀的一個球,內(nèi)外兩或三層葉子的不同形態(tài)是定種關(guān)鍵??墒菦]開花時葉子團在一起,顏值黨懶得看;一旦開爆了,成了一個大花球,葉子被嚴嚴實實地遮住,顏值黨也顧不上看了。
下面這一組圖都是去年七月下旬在然烏湖上游的德姆拉埡口附近看到的。本來打算去找綠絨蒿和其它流石灘上的奇葩,在埡口附近看到一個牛場,過去問牧民們附近有啥花。牧民們說,這邊沒啥花。一轉(zhuǎn)身,我就蹲在草甸上拍起了點地梅。看來,這放眼望去鋪滿山坡的切糕,在當(dāng)?shù)厝搜劾锒疾凰慊ā?/p>
這一片點地梅雖然拍了不少照片,細節(jié)還是沒拍到位,只能看出是高山組的,無法定種。
下面前八種也是高山組的點地梅,有些是請教了浣熊老師和李勇老師后定的種,特此鳴謝。
六月底,白馬雪山的葉日小道上野花已盛開,而背景里的雪山上,積雪還沒化盡呢。這一片粗毛點地梅開得特別好,不枉該種的模式標本采自德欽。
第一次見到是在白馬雪山的一個不知名山坡上。六月中旬,路上雪崩處的積雪尚存,草甸上的西藏點地梅剛剛開。等到七月底在色季拉山看到伊?xí)r,已經(jīng)開得亭亭玉立了。
這幾棵江孜點地梅也是六月在葉日小道看見的,和那片粗毛點地梅離得不遠?;ǖ念伾詼\一些。江孜點地梅的葉三型,內(nèi)層葉有尖頭。真想穿越回去仔細摸一摸葉尖好好觀察一下三層葉子。
六月底,白馬雪山皇冠峰的流石灘上,我看見了好幾種點地梅,這是其中一種。秀氣的小花,花葶比較清晰,即使開成片依然是鄰家女孩的模樣。
5.高原點地梅(Androsace zambalensis) 花期6-7 月
這是在皇冠峰看見的第二種點地梅。師傅走在前面,不時發(fā)來微信照片告訴我他看到的花。高原點地梅的照片把我從流石灘下緣的花旁拉起來,往碎石坡上爬,這可是我的目標種啊。卷起來的葉子還沒打開,等到盛花期,葉子會展開,花梗也會長出來。
第一次見到滇西北點地梅也是在皇冠峰,比見到高原點地梅的地方高一些,海拔4800 左右。那一球還只在邊緣開了幾朵,可以看出來每個葉包只有單朵花,這也是滇西北點地梅的鑒定標志之一。那天下午,從皇冠峰踩著流石直奔而下,快下到埡口時,看見溝對面有一點粉色。下溝爬坡上去一看,嗬,一叢開爆了的滇西北點地梅,好大一塊切糕!
景天點地梅是石蓮組的,像多肉的蓮座葉很明顯,更好認的是伊的顏色,這樣鮮亮的朱紅,在高原野花里不多見。六月,納帕海路邊的土坡石壁上,景天點地梅開成了雜草。其實伊的分布地并不廣,在滇西北以外的地方可是再怎么渴慕也見不著一面呢。高植面向納帕海的草坡上,我趴在夕陽里,想捕捉花瓣泛著金屬光澤的顏色,未果。伊的美,只能藏在心里吧。
刺葉是我四年前第一次去香格里拉就遇見的青春美少女?;ㄝ愀?5~25 厘米,花序多花,一棵就能開成一個花球。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園里的刺葉點地梅特別多,不知道是原生的還是種的。市區(qū)的山上也有。這次請教大佬才知道,刺葉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外層小葉先端漸尖成刺狀。從沒注意過伊的葉子下面還有不同型的外層葉,下次一定要注意看看,顏值黨暗下決心。
硬枝點地梅是六月初在五鳳山看見的。我本是根據(jù)大佬的指點去那里找黃花杓蘭。只找到疑似杓蘭的葉子,正在沮喪中,看見灌叢下一群清麗的小仙女,頓時心生歡喜。顏值黨就是這么容易被安慰。
圓葉點地梅屬于厚葉組,模樣比較樸實??兹干缴?,第一眼都沒意識到伊是點地梅屬,沒那種高原點地梅或清麗或妖冶的氣質(zhì)。這會兒,在零下三度還不下雪的昆明,再看看伊,也是一個秀氣的妹子呀。
去年的最后一種點地梅是在撿菌子的路上看見的。伊就長在松林邊的草坡上,極纖弱的花葶,粉白淡紅的花,我見猶憐。那時已經(jīng)是九月中旬,比植物志里說的花期晚了許多,真是意外收獲。
凜冬已至,高原上的花們都在沉睡。還要四個月才能見面,我只能一遍遍在回憶中描摹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