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雨晴
游戲是幼兒獲得知識技能及生活經驗的主要途徑。在幼兒園教育中,游戲是課程活動的基本形式,也是幼兒快樂學習的重要途徑。部分幼兒在集體生活中分享、交流、合作意識較差,常常在游戲過程中產生沖突,出現(xiàn)矛盾。因此,教師應從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深入分析幼兒的發(fā)展特點、生活環(huán)境、思維特征、交往方式,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找到問題根源,并找出一些解決方法,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本文對幼兒園游戲分享交流活動中的常見問題展開探討,結合幼兒實際情況及成長規(guī)律,提出幾點建議,以期對一線教師有所幫助。
(一)師幼交流表面化
一是部分教師沒有全面地了解幼兒的需求。比如在活動前,教師只簡單地了解了幼兒想在哪個區(qū)域活動,并未與幼兒進行深入的探討與交流。二是部分教師在與幼兒溝通時缺乏深入挖掘意識,使幼兒無法得到有效的引導。
(二)教師控制欲較強
部分教師控制欲較強,忽略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并且無法滿足幼兒對游戲的需求。比如在創(chuàng)設游戲時,教師沒有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而是隨機地開展游戲活動,并強制要求幼兒加入游戲。再如,在游戲結束后,教師直接替幼兒總結經驗,沒有給幼兒自主分析交流的時間,也沒有延伸活動。
(三)教師提問的無效性
一是部分教師提出問題的難度高于幼兒現(xiàn)階段年齡水平,讓幼兒無效問答甚至無法回答教師的問題。二是部分教師不能正確應對幼兒的反問,無法在第一時間正確引導幼兒。三是部分教師隨機提問,沒有針對幼兒個體需求提出問題。
(四)幼兒間溝通合作較少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是游戲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部分幼兒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缺乏與同齡人合作交往的意識,常常獨自探索知識,與同伴互動較少,這不利于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在分享交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從幼兒的個人經驗和實際情況出發(fā),引導幼兒將個人所得經驗變成大家共有經驗,整合零散的、隨機生成的游戲活動,激發(fā)幼兒的學習探索欲,進一步強化幼兒的認知,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一)深入討論游戲內容
幼兒園游戲分享交流活動可以分為游戲準備、游戲過程、游戲結果三個環(huán)節(jié)。為進一步強化幼兒的交流合作意識,教師可以帶領幼兒深入討論游戲內容,使用正確的提問方式,引導幼兒主動分享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及成果。
1.游戲準備。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的意愿及想法詢問幼兒一些問題。比如在開展多個區(qū)域活動時,教師可在游戲開始前詢問幼兒一些簡單的問題,引導其說出自己的游戲目標、方式、內容,鼓勵同區(qū)域的幼兒積極地展開討論。如:
教師:“今天班級開放美工區(qū)、建構區(qū)、角色表演區(qū)游戲,大家都想去哪個區(qū)域玩呢?”
幼兒1:“我想去美工區(qū)玩游戲!”
幼兒2:“我想去建構區(qū)玩游戲!”
幼兒3:“我想去角色表演區(qū)
玩游戲!”
…………
教師:“大家都說出了自己想玩的游戲。請問美工區(qū)的小朋友,你們想要做些什么呢?”
美工區(qū)幼兒1:“我想用彩泥捏一個漂亮的小公主!”
美工區(qū)幼兒2:“我可以給公主畫一座漂亮的城堡!”
美工區(qū)幼兒3:“我可以給公主設計美麗的裙子!”
…………
教師:“哇!你們的想法好奇妙!這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公主了!老師期待你們的作品!”
隨后,教師又以相同的方式詢問建構區(qū)、角色表演區(qū)的幼兒的想法,讓其闡述自己的游戲意圖、內容、方式,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積極性。
2.游戲過程。在幼兒玩游戲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及反應,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shù)臏贤ǚ绞?,進一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以建構區(qū)游戲為例,當幼兒在搭建房子時,教師可上前詢問,如:
教師:“哇!你搭建的房子好漂亮!可以給我講講都有哪些房間嗎?”
幼兒:“好呀!這個房間要給爸爸媽媽住,二樓給爺爺奶奶住,我住在三樓……”
教師:“你的房子好高、好漂亮!但是樓梯在哪里呢?要怎么上樓呢?”
幼兒:“我想搭建一個電梯,但是我不知道放在哪里?!?/p>
教師:“可不可以在房子外面搭建呢?像商場的電梯一樣!”
幼兒:“對哦!我還可以在電梯外建立……”
在上述情境中,教師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情況,引導幼兒說出了自己的建構內容。教師在幼兒的講述中提出了問題,引導幼兒深入思考,給予幼兒全新的建構方向。這種溝通、交流的游戲方式能夠提高幼兒對活動的興趣,進一步強化幼兒的能力,達成活動的目標。
3.游戲結果。在游戲結束后,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引導幼兒自主總結經驗、交流游戲過程,利用個體推動整體,提高幼兒交流、分享的意識,達成游戲培養(yǎng)目標。如:
教師:“游戲結束了,請大家說一說你都有哪些快樂的回憶?!?/p>
幼兒1:“我和某某小朋友一起設計了漂亮的公主裙,為小公主的衣櫥增加了好多新衣服!”
教師:“哇!那你們兩個真棒呀!你們的合作一定很精彩!”
幼兒2:“我們一起拼了一座大大的城堡!我們都有自己的屋子!”
幼兒3:“我們還搭建了滑梯和秋千!”
教師:“你們真是太棒了!大家一起游戲一定很熱鬧!”
在幼兒游戲結束后,教師詢問了幼兒一些問題,引導幼兒講述了自己的游戲經驗,有助于提升幼兒的交流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基于觀察展開交流
在游戲活動中,教師應當觀察和記錄幼兒的行為,根據(jù)幼兒的語言、行動、表情、動作等因素,確定其發(fā)展水平與現(xiàn)實需要,創(chuàng)設具有針對性的交流分享活動。
1.教師與幼兒的交流。游戲開始,一名性格內向的幼兒在角落里獨自玩游戲。教師走到幼兒身旁,大聲地說:“這個游戲好難呀!你可以幫我弄一下嗎?”這名幼兒被快速地吸引了注意力,幫助教師解決了問題。教師大聲夸獎他:“你可真棒!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幼兒在教師的鼓勵下,順利地加入了集體游戲。
在這一活動中,教師發(fā)現(xiàn)幼兒性格內向,不敢接觸其他人。教師使用肯定、鼓勵的方式,逐步改善幼兒的情況,保證了課程活動的有效性。
2.幼兒與幼兒的交流。幼兒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游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當注重幼兒之間的交流,從而讓幼兒形成良好的分享、交流意識。以角色表演游戲為例,在活動開始時,教師沒有直接給幼兒分配角色,而是對幼兒說:“我們要玩角色扮演游戲,請小朋友們自己分配角色吧!”教師將活動的主導權交給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紛紛展開討論,“我想扮演某某角色,因為我特別喜歡……”“我可以扮演某某角色嗎?我的衣服顏色和角色很搭!”在幼兒的自主討論下,幼兒嘗試完成了角色分配的任務。
在這一過程中,幼兒與幼兒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意識,根據(jù)自己的需求主動地表達想法,提升了口語表達、語言組織能力,進一步增強了社會交往能力。
總而言之,游戲活動是提高幼兒綜合素質、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結合生活環(huán)境、發(fā)展規(guī)律、年齡特點等多種因素,培養(yǎng)幼兒的共享意識和交流合作能力,提升幼兒的交往能力,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本文系2021年度張家港市“十四五”課題“有效進行游戲分享的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202101235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