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姨
剛剛過去的新年,年輕人按慣例被催了一輪婚。長輩們的愿望很簡單:人不能一個人過,太孤單,身邊總得有個人陪。一個單身女孩面臨的麻煩更多,哪怕走個夜路都不安全。
小陳的父母也是這么想的。小陳因為種種原因,并沒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對象,最后被爸媽念叨煩了,就開始接受父母的安排——相親。相來相去也沒感覺,最后索性選了自幼相識的一位哥哥。
兩家父母一直關系很好,兩個年輕人又在同一個城市工作,從家世、外貌到工作、收入,都門當戶對旗鼓相當。既然一定得找個男人,他是最優(yōu)選。
婚后,他們幾乎沒矛盾。家里的事丈夫都會問她的意見,也舍得給她花錢,吃飯、禮物、旅行,一樣都不少。她呢,也不矯情,脾氣好,經濟獨立,對公婆禮數(shù)也很周到。
這樣的日子,過了五年。起始是因為工作的關系,她想在事業(yè)上更進一層,所以暫時不要孩子,大家都表示理解。等到升了職,雙方父母開始催生。她嘴上敷衍,行動上更敷衍。
丈夫心里早有感覺,卻什么都不說,還陪著她在父母面前打掩護。甚至有一天,他對她說,你不喜歡小孩吧?不然我們就跟父母說,做丁克吧,反正我也不喜歡。
這樣善解人意的話,卻讓小陳瞬間崩潰了。她說,我想要的婚姻,不是這樣的。我說什么你都同意,你說什么我都覺得無所謂,我們甚至都不會吵架。感覺這場婚姻的一切,對我們來說都無足輕重,我越來越害怕跟你一直這樣到老……
隨著時代的進步,如今女性與男性一樣,無論經濟上還是人格上,都能獨立,她們越來越不愿意為了表象或者別人想法而湊合。
從某種意義上,婚姻的確是陪伴,但現(xiàn)代婚姻需要有質量的陪伴,兩個人的內心要有良性的共鳴,哪怕是拌嘴,也津津有味,而不是充滿憤怒和疲憊。
有一對夫妻,丈夫是公司高層,妻子是全職太太。按說,他們應該沒什么共同語言,真實的情況,他們話很多,孩子、老人、家長里短。偶爾也拌嘴,但很快就有人退讓,他們又是和諧的一對。這很奇怪嗎?他們看起來不怎么般配。
雨果說,人生至福,就是確信有人愛你,有人為你的現(xiàn)狀而愛你。他們恰好就是這樣的一對。但愛從來不是無緣無故的,真實的情況是,妻子在老人和孩子身上傾心盡力,她甚至跟著孩子一起學會了奧數(shù)、古文、鋼琴,比孩子學得還好。丈夫也是因為沒有后顧之憂,才能到達今天位置。
他們都站在了最適合自己的位置,從來不會覺得自己付出的更多。所以,相處對他們來說,才是幸福;陪伴對他們來說,才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