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我的大家庭里,總共有7名黨員,上至78歲,下至29歲。數十年過去,我們一代又一代人,見證了祖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日新月異、繁榮富強的過程,對黨樸素而執(zhí)著的情感,也與日俱增。
我家里年紀最大的黨員是外公,1943年6月他出生在湖北省宜昌市草埠湖農場的一個農村家庭,1966年8月20日入黨。作為當時進步青年的代表,外公喜歡每天聽廣播和看書,特別喜歡讀毛主席的作品,所以給大女兒(我媽媽)取名風華,出自毛主席的“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后來我的大姨、舅舅、小姨的名字也都帶了“華”字,因為外公說“華”也是中華的華。
我小學畢業(yè)那年,外公退休了,不久,外公外婆搬到宜昌城區(qū)與舅舅一家人一起生活。2020年6月27日,連日的暴雨造成宜昌城區(qū)排水困難,外公家住的老樓房一樓被水淹沒,當時外公踩在污水中,不斷翻動著被雨水浸泡的物品,還一邊念叨著:“我的黨費證呢?”遍尋不見后,外公急得滿頭冒汗,雨水不斷倒灌,水位逐漸升高,在社區(qū)人員的不斷催促下,外公才一步三回頭地撤離了水漫金山般的家。
當天,心急如焚的外公很快聯(lián)系上家鄉(xiāng)社區(qū)黨支部,希望盡快補辦一張黨費證,還與工作人員再三確認沒有黨費證也不會影響交黨費,才終于放下心來。外公還對媽媽說:“幾十年的老黨員了,什么都可以忘,交黨費一定不能忘?!?/p>
黨費證補辦好的那一天,捧著“失而復得”的黨費證,外公歡天喜地,仿佛手上捧著的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寶貝。前段時間,53年黨齡的他獲得“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接過紀念章的那一刻,老人家眼里泛著淚光,喃喃低語:“生逢盛世,感恩我們偉大的黨?。 ?/p>
從小受到外公這個老黨員的耳濡目染,1997年,媽媽李風華早早就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并于1998年被組織吸收成為黨員。
入黨之后,媽媽比以前更加積極努力工作,多次被評為單位勞模,還曾被評為宜昌市巾幗建功標兵。2002年,媽媽下崗了,從國企員工變成了個體戶,雖然身份變了,但只要社區(qū)黨支部開展活動,她都積極參與,樂在其中,而且準時交納黨費,后來還當選為鎮(zhèn)人大代表。
還記得那時我在外地讀書和工作,并不了解她為什么這么忙。直到有一天,我回家的時候,無意中看到家中的幾頁材料,才發(fā)現(xiàn)了媽媽的“秘密”。原來這是一份人大代表的述職報告,里面工工整整地記錄了一名盡職盡責的人大代表在任期內提出的改造路燈、改善居民用水、改造老舊小區(qū)等提案。原來,媽媽在2011年當選為鎮(zhèn)人大代表,至今已任兩屆,多項涉及民生的提案得到了鎮(zhèn)黨委的采納和實施??吹綃寢寣懙氖雎殘蟾?,我才了解到媽媽多年忙碌的“秘密”,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充滿著對媽媽的敬愛和欽佩。
2009年12月29日,我剛滿18周歲,在北京讀大學的我一大早就趕去王府井無償獻血,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獻血。采血完成后,我的手機鈴聲響起,原來是外公和媽媽打電話祝我生日快樂,兩位老黨員還動員我遞交入黨申請書,爭取早日入黨。我高興地答應了,對入黨這件事充滿了向往和期待。這一次儀式感滿滿的成人禮,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2013年5月3日,大學畢業(yè)的前兩個月,我的夙愿成真,終于成為了一名預備黨員。工作后,我從2015年開始協(xié)助負責黨小組工作,2016年當選支部委員,2018年成為部門專職黨務專責。我把對黨的無限熱愛,凝聚到工作中,就像當年外公和媽媽一樣。
不僅如此,我的丈夫和公公婆婆,也都是優(yōu)秀黨員和黨務工作者。也許是共同的信仰,把我們凝聚在一起,組建成幸福的家庭。
“媽媽,快教教我,這幾個字怎么念?”兒子元寶稚嫩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斑@幾個字念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媽媽,你能給我講講這些字的故事嗎?每次來公園都要講哦。”“好啊,媽媽先講1921年發(fā)生的故事吧……”
陽光明媚,鳥語花香,生活多么美好!看著公園里隨處可見的黨史知識宣傳欄,我決心要把這一種情感代代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