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孟婷 劉夢然 曹午陽 姜 毅
云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云南省中醫(yī)醫(yī)院腫瘤(光華院區(qū)), 云南 昆明 650021
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作為全球男性發(fā)病率第二高,致死率第五位的惡性腫瘤[1],已成為危害我國老年男性健康的首要難題。有學者調(diào)查[2]指出,約65%~75%的前列腺癌患者伴有骨轉移的發(fā)生。由前列腺癌伴骨轉移所致的劇烈疼痛及骨相關事件(如病理性骨折、下肢癱瘓等)的發(fā)生,嚴重影響患者5年生存率及相應生活質(zhì)量。據(jù)前列腺癌2020 CSCO診療指南預后臨床分期,前列腺癌患者出現(xiàn)骨轉移即為ⅣB期,即疾病晚期。前列腺癌伴骨轉移的患者常出現(xiàn)骨痛,痛感遇寒加重、腰膝酸軟、面色晄白、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小腹墜脹、排尿困難、血尿間作等癥狀,故而臨床上大多醫(yī)家將晚期前列腺癌伴骨轉移患者辨為以腎虛證、陽虛證為主[3]。 “火神派”鼻祖鄭欽安認為“陰陽互根,但陽統(tǒng)乎陰”,后世將其思想總結為“陽主陰從觀”。本文基于“陽主陰從觀”論述前列腺癌伴骨轉移的發(fā)病機制以及治療思路。
清代道光年間,乃溫病學說最盛行之時。諸醫(yī)家崇尚“寒涼”,濫用寒涼藥物的現(xiàn)象不足為奇。但著名傷寒學家鄭欽安力貶時弊、提倡回歸辨證,創(chuàng)立了與當時盛行于世的“寒涼派”相悖的“火神派”?!盎鹕衽伞北亲驵崏廴?字欽安,拜儒醫(yī)兼通的劉止唐為師,參究《周易》太極八卦、領悟《內(nèi)經(jīng)》陰陽五行,鉆研《傷寒》六經(jīng)辨證,精通宋明理學,博納諸醫(yī)家之長,融會貫通,形成了扶陽學術思想。被尊稱為“盧火神”的盧鑄之是鄭氏真?zhèn)鞯茏?,在其開辦“扶陽論壇”期間,又有吳佩衡、范中林、祝味菊和田八味等諸多醫(yī)者聆聽學習,之后,皆成為“扶陽派”醫(yī)家而盛譽全國?!胺鲫枌W說”以“真陽論”為基礎,進而提出陰陽之間“陽主陰從”的關系,使其思想精髓既獨特新穎又不背離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自成一派,另辟蹊徑,為當今學術界帶來了中醫(yī)研究的新思維方式。
1.1 陰陽為綱,統(tǒng)分萬病 《素問·寶命全形論》言“人生有形,不離陰陽”。鄭氏“陽主陰從觀”源于《內(nèi)經(jīng)》,認為萬物起源于陰陽,故而皆可劃分陰陽,陰陽和合,萬物乃生。又有《周易》以太極動靜分之陰陽,陰氣流行則為陽,陽氣凝聚則為陰,取象比類則人身亦如此。傳統(tǒng)醫(yī)學八綱辨證首辨陰陽便是基于陰陽為人安身立命之本。鄭氏在《醫(yī)理真?zhèn)鳌分兄赋觯骸鞍l(fā)病損傷各有不同,總以陰陽二字為主”,其序篇中即道:“醫(yī)學一途不難于用藥,而難于識證;亦不難于識證,而難于識陰陽?!痹诒孀C論治的過程中,需以陰陽為綱要,才能萬變不離其宗,即“萬病總在陰陽中?!?/p>
1.2 陽統(tǒng)乎陰,立命之本 《素問·生氣通天論》云:“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秲?nèi)經(jīng)》認為陰陽雙方互根互用,對立制約,但鄭欽安著重強調(diào)陽氣統(tǒng)帥之功,認為在陰陽關系中,只有陽氣致密于外,陰精才能固守于內(nèi),陽氣為主導地位。鄭壽全在《醫(yī)法圓通·卷四》中指出“真氣在一日,人即活一日”“人活一口氣”此中“氣”即“陽氣”;《陽氣盛衰論》中載有 “陽氣者,乃化生精血、津液之本源,為人生立命的根本”;介賓又語:“是以陰性雖狡,未嘗不聽命乎陽,而因其強弱以為進退,”即言雖陰氣者刁蠻狡詐易襲擊陰位,但陽氣若能固守周身,則萬病莫入,邪不可干。 綜上諸言,皆為陽統(tǒng)乎陰。
1.3 真陽為根,統(tǒng)帥諸陽 明代醫(yī)家趙獻可便有“命門無形之火,在兩腎有形之中”之“命門學說”。在宋明理學腎命學說理論的影響下,鄭氏在《醫(yī)理真?zhèn)鳌分兄赋觥霸谌松頌槟I,一點真陽,含于二陰之中,居于至陰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種子也”。其“真陽”即為腎陽,是維持生命運行的首要動力,得真陽者生,失真陽者歿。而五臟各有其陽,鄭欽安認為五臟陽氣之中,腎陽為母,心脾之陽為子,腎陽居下統(tǒng)帥諸陽,下不足則上無以生,欲補其子,先實其母,故在治療上尤為注重溫腎助陽。
在我國古代文獻中并未明確記載“前列腺”這一生理結構,而是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將前列腺相關疾病歸為“癃閉”“淋證”,并將其病位納于“精室”“精道”“精竅”之中。近代有學者提出“男子胞”這一概念[4],認為前列腺屬下焦胞絡,歸奇恒之腑。精液的重要組成成分是前列腺液,楊臨玲教授[5]認為腎精是前列腺精氣化生的物質(zhì)基礎,腎精充沛,前列腺之精氣亦強盛,在生殖時期,二者共同構成了男性的生殖能力。由此可見前列腺與腎的生理功能緊密相關。
《素問·上古天真論》言:“五八腎氣衰,發(fā)墮齒槁……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則齒發(fā)去”。因前列腺癌患者的主要人群集中老年男性群體,生理上他們大多腎精虧虛、元氣衰敗、衛(wèi)外不能。《靈樞·百病始生》云:“積之始生,得寒乃成” “陽化氣,陰成形”,老年男性 “陽化氣”功能不及,溫煦推動無力,各臟腑功能失其職,病理產(chǎn)物堆積,久則生癌。故前列腺癌的基本病機關鍵在于天癸枯竭,腎精虛耗,傷及元陽,外界毒邪趁虛侵襲下焦,致使腎與膀胱氣化不利,腎陽升舉乏源,水濕內(nèi)停,上下不通,氣血運行不暢,聚集于體內(nèi),日久發(fā)為前列腺癌。
《素問·痿論》篇有言:“腎主身之骨髓…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fā)為骨痿?!惫试谇傲邢侔┩砥?,患者腎精不足以涵養(yǎng)腎陽,相火虛浮于上。王冰曾言:“因氣動而內(nèi)成者,謂積聚癥瘕?!?“氣動”遂可將氣、瘀、痰、濕等病理產(chǎn)物推向最易受邪的骨髓空虛之處,故發(fā)生骨轉移[6]。所以前列腺癌伴骨轉移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隨著腎精虧損程度,逐步深入于筋骨之中。陽虛則寒凝,寒主收引,凝滯氣機,氣機不暢則痰瘀濕毒等陰邪膠固難化,血停成瘀,流竄至骨,不通則痛,發(fā)為骨轉移。
早期前列腺癌多呈隱匿性發(fā)病,患者可無明顯不適,但隨著瘤體體積增大,疾病進展后輕者可出現(xiàn)排尿困難,量少,尿液變細,點滴而下,重者則見尿潴留、充溢性尿失禁、膀胱刺激癥、血尿等癥狀;若伴有骨轉移時,則會引發(fā)骨痛及骨相關事件的產(chǎn)生。從鄭欽安“陽主陰從觀”出發(fā),結合患者臨床上的主要表現(xiàn),治療前列腺癌伴骨轉移的思路有以下四點。
3.1 扶助元陽,育陰潛陽 對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首選內(nèi)分泌治療。內(nèi)分泌治療主要以剝奪雄性激素為主,經(jīng)過長期的內(nèi)分泌治療的患者大多進入去勢抵抗階段,體內(nèi)血清睪含量極低,患者高齡,腎氣虧虛,元陽受損,故在治療時應注重溫補元陽。鄭欽安言“桂、附、干姜純是一團烈火,火旺則陰自消”,他善用四逆湯來扶助腎陽,認為四逆湯“凡是之一切陽虛陰盛為病者,皆可服也。” 患者腎精不足以涵養(yǎng)腎陽,相火虛浮于上,在溫腎陽的同時,還需注重引火歸元。鄭欽安善用納氣歸腎之法,其代表方潛陽丹、 封髓丹。兩方皆用砂仁“辛溫,宣中宮一切陰邪,納五臟之氣歸于腎”之功效,潛陽封髓。前列腺癌患者使用去勢治療時最常出現(xiàn)潮熱、性欲減退、勃起功能障礙等腎陰虛表現(xiàn),鄭氏在《醫(yī)理真?zhèn)鳌分袆?chuàng)立了滋腎丸,其組成為桂枝、黃柏和知母。桂枝為辛溫之物,屬陽,配黃柏、知母苦寒屬陰二藥, 象腎水,三藥合為坎卦,一陽陷于二陰之中,水中有陽可化其寒涼之性,而水自歸其宅。故養(yǎng)陰填精,引火歸元同樣重要。
3.2 益腎健骨,化瘀止痛 骨病必責于腎,從腎著手,補腎健骨是治療前列腺癌伴骨轉移的重要手段之一;前列腺為氣血運行之要道,前列腺發(fā)病必導致氣滯血瘀,蘊毒日久,發(fā)為癌病,血停成瘀,流竄至骨,蝕骨傷髓,發(fā)為骨轉移,氣血停滯,不通則痛,所以治療上重視活血行氣,化瘀止痛;骨碎補、土鱉蟲、醋龜甲為補骨、壯骨、入骨之專藥,骨碎補補腎強骨,續(xù)傷止痛;土鱉蟲破血逐瘀,續(xù)筋接骨;醋龜甲散瘀止痛,三藥合用,可行強骨化瘀止痛之效。
3.3 補土覆火,龍行治水 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常出現(xiàn)小便不利、尿頻、尿急等癥狀,甚則出現(xiàn)尿潴留及下肢水腫。鄭欽安治病注重后天之本,謂“用藥機關,即在這后天脾土上”,認為補脾陽可以固腎陽,他主張以附子、干姜、甘草為主的建中、理中法溫補中陽,培育中宮之氣,即大補其土以伏火,火得覆而氣潛藏, 氣潛藏而水亦歸其宅。又因真陽不能鎮(zhèn)納諸陰, 而腎水泛溢者, 可用通陽化氣之法,予桂苓術甘湯。桂枝通陽化氣,能通坎中陽,一點陽氣溫化周身陰水,水蒸化氣,膀胱氣化功能恢復,龍行治水,小便不利諸證可愈。
藺某,男,80歲,2020年11月17日初診。主訴:確診前列腺癌7年9月,內(nèi)分泌治療中,左下肢水腫半月余?;颊咦栽V2013年2月穿刺確診為前列腺癌(中分化),3月開始使用“氟他胺 250 mg 口服,1日3次,曲普瑞林 3.75 mg皮下注射,28 d/次”,6月27日行碘125粒子置入58顆,之后使用“氟他胺 250 mg 口服,每日3次,亮丙瑞林,28 d/次”,2020年5月行SPECT示“L4異常代謝活躍,考慮骨繼發(fā)惡性腫瘤”。2020年10月開始口服“比卡魯胺片 50 mg,每日1次”,肌肉注射“戈舍瑞林,28 d/次”??滔乱姡鹤笙轮[呈凹陷性,頭暈神疲,畏寒肢涼,口干口苦,伴有腰背疼痛,活動后加重,納眠較差,大便干結,2~3日一行,小便不暢,尿少,無血尿,舌質(zhì)暗淡,苔薄白,脈沉細。西醫(yī)診斷:前列腺癌伴骨轉移;中醫(yī)診斷:前列腺積病(脾腎兩虛證);治法:溫腎健脾,利水消腫。處方:附子配方顆粒30 g,干姜、炒白術、太子參、醋龜板、鹽炒骨碎補、麩炒澤瀉各15 g,土鱉蟲、桂枝、炒黃柏、炒知母、砂仁、甘草各 10 g,茯苓、豬苓、火麻仁、炒谷芽、炒稻芽各 20 g。6劑,水煎服,附子配方顆粒開水沖調(diào)后兌入其中,分早晚兩次溫服,配合口服呋塞米片(規(guī)格:20 mg×100片/瓶;生產(chǎn)廠家: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20201163)20 mg,每日1次。
2020年11月25日二診:左下肢水腫較前減輕,稍怕冷,神疲乏力、四肢不溫較前明顯改善,仍感腰背疼痛,食欲恢復,大便仍干結,2日/次,小便不暢,尿量較前增多,舌質(zhì)暗,苔薄白,脈沉弦。處方:守原方加生苡仁20 g,熟地黃20 g,燈芯草10 g;改火麻仁至30 g。共7劑,服法同前。
2020年11月29日三診:患者諸癥較前好轉,左下肢水腫消退,納眠可,大便正常,小便仍有不暢,尿量較前明顯增多,舌暗,苔薄白,脈沉弦,繼守原方,3月后隨訪,患者未訴特殊不適。
按語:本案患者老年男性,前列腺癌伴骨轉移,內(nèi)分泌治療中,初診時癥見下肢水腫、頭暈神疲,畏寒肢涼,口干口苦,伴有腰背疼痛,活動后加重,納眠較差,大便干結,2~3日一行,小便不暢,尿少,無血尿,舌質(zhì)暗淡,苔薄白,脈沉細。年老體衰,加之積病日久,正氣虧虛,真陽虛耗,在治療上予以扶陽益腎之法。真陽無力,不能鎮(zhèn)納諸陰, 而腎水泛溢,表現(xiàn)為下肢水腫,治以通陽化氣,故全方予四逆湯合苓桂術甘湯加減。方中附子、干姜大辛大熱為君, 桂枝溫陽化氣合用以補坎中真陽,淡滲諸藥,利水消腫,合方暗含理中湯以溫補脾土,補土伏火,火覆氣藏, 氣藏而腎水可收。再配合骨碎補、醋龜板、土鱉蟲健骨化瘀止痛之藥,諸藥合用,共奏溫陽利水,祛瘀止痛之功。二診時,患者陽虛癥狀得到明顯改善,但小便量雖較前增多,但仍排出不暢,遂加生苡仁、燈芯草以增強利水之功,并配以熟地黃滋陰補血,陰生陽長;患者大便秘結,加重火麻仁潤腸通便之效。三診時,患者諸癥均有明顯緩解,且未出現(xiàn)其他不適,結合舌脈象,繼續(xù)治以溫腎健脾,利水消腫,故守前方。
筆者通過介紹鄭氏之“陽主陰從”觀闡述前列腺癌伴骨轉移的發(fā)病機制及治療大法。前列腺癌伴骨轉移的發(fā)病機制以腎精虧虛、元氣衰敗、傷及元陽、邪犯下焦、流竄至骨為主,其治療上以扶助元陽、育陰潛陽、益腎健骨,化瘀止痛、補土覆火,龍行治水為大法,據(jù)此法治療該病,在臨床上取得較好的療效。
與前列腺癌相似,同樣廣泛運用內(nèi)分泌治療的乳腺癌,也常出現(xiàn)骨轉移,且內(nèi)分泌治療會帶來骨量的流失,因內(nèi)分泌治療而出現(xiàn)骨痛、畏寒肢冷、面色晄白、小便不利等“陽虛”癥候的乳腺癌患者也屢見不鮮,故基于鄭欽安“陽主陰從”觀,采用“扶陽益腎健骨”法治療乳腺癌伴骨轉移,將成為筆者下一階段論證的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