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為
(葫蘆島寶石花醫(yī)院,遼寧 葫蘆島 125001)
眾所周知,牙周病極其容易出現間隙擴大、前牙移位或者散開的情況,將會進一步加重患者病情,使其出現前牙脫落的情況,嚴重影響患者的咀嚼能力[1-2]。牙周基礎治療是該疾病比較傳統的治療方式之一,但僅限于日常維護。當前,已經有臨床實踐證明了正畸治療在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治療方面的效果[3-4]。本文正是基于此,選擇了88例患者為對象,對口腔正畸治療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臨床效果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行分析和評價,具體情況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項研究主要選取回顧了2017年3月至2020年 3月在某院進行了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治療的88例患者的治療資料,將其分為了對照組(n=44)和觀察組(n=44)。對照組當中有男性患者25例,有女性患者19例,年齡的上限值為55歲,下限值為28歲,平均年齡為43.70歲,病程的區(qū)間為 1~4年,平均病程為1.70年。觀察組當中有男性患者23例,有女性患者21例,年齡的上限值為57歲,下限值為24歲,平均年齡為42.10歲,病程的區(qū)間為1~3年,平均病程為1.90年。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和病程等一般資料經過統計學軟件分析無顯著差異,可以進行后續(xù)的對比和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guī)治療方式,依據醫(yī)師的叮囑患者每日清潔口腔,早晚各進行一次刷牙,患者在飯前、飯后均需要漱口。在患者進行正式的治療之前由醫(yī)師檢查患者口腔情況,對患者口腔當中的根面以及牙周進行修整,清除掉患者的不良修復體和病變位置,采取抗生素對患者進行治療,控制好患者病情。觀察組患者使用口腔正畸治療,治療的步驟如下:①對患者的患處不采取帶環(huán)處理,使用方絲弓矯正技術對患者采取磨牙處理和黏結患者的頰面管。②醫(yī)師必須在患者前牙牙齦靠近位置進行托槽的設置,使用鈦合金絲對患者的前牙進行排序[1]。③使用澳絲或是多曲唇弓對患者前牙進行壓后,于患者前牙后方使用橡皮鏈結扎其尖牙。④檢測患者牙周組織支持能力,依據患者具體的反映情況使用間斷加力法對患者的正畸力度進行調整。口腔正畸復診治療:叮囑患者每個月來醫(yī)院進行復診,使用拍片的方式對患者口腔情況進行檢測,清潔患者牙周,檢查好患者牙槽的具體生長情況,依據患者的情況其治療的療程區(qū)間一般在6~18個月。注意事項:患者必須定期復查,如果患者在進行復查之前發(fā)生了不良反應時必須及時來院進行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的牙周各類指標和不良反應概率進行對比。患者牙周各類指標為前牙覆蓋、前牙覆、牙槽骨高度和牙周袋深度?;颊卟涣挤磻饕刑弁?、口臭、牙周膿腫以及牙齒松動。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所有所得的數據均需要使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P<0.05說明兩個組別患者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計數資料使用檢驗方式是χ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的檢驗方式是t檢驗。
2.1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牙周各類指標之間的對比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前牙覆蓋值分別為(4.52±0.54)mm和(3.03±1.53)mm,組間的數據經統計學分析具備意義(t=6.092,P=0.000);對照組和觀察組的前牙覆分別為(4.49±1.74)mm和(2.52±1.02)mm,組間的數據經統計學分析具備意義(t=6.479,P=0.000);對照組和觀察組的牙周袋深度分別為(4.89±1.09)mm和(3.51±1.16)mm,組間的數據經統計學分析具備意義(t=5.751,P=0.000);對照組和觀察組的牙槽骨高度分別為(5.17±1.47)mm和(5.16±1.51)mm,組間的數據經統計學分析沒有意義(t=0.315,P=0.975)。
2.2 兩組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概率對比 對照組中有1例患者出現了疼痛情況,2例患者出現了口臭,出現牙周膿腫患者有2例,牙齒松動患者例數有3例,共計有8例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總出現概率為18.20%;觀察組有1例患者出現了口臭,1例患者出現了牙周膿腫,總共有2例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總發(fā)生概率為4.50%;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發(fā)生并發(fā)癥概率高于觀察組,組別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062,P=0.044)。
在口腔科中,牙周病是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同時累及患者牙齦組織的牙齦病以及波及到患者深層牙周組織的牙周炎疾病也屬于牙周病之一,該疾病主要是因為人體口腔受到細菌感染進而破壞了其牙周組織[5-6]。牙周病早期的癥狀較不明顯,患者往往不會過于重視,然而牙周組織在慢性的感染之下將會不斷出現炎癥情況,損害患者的咀嚼系統,部分的患者還可能會發(fā)生牙齒松動或者前牙移位的情況,嚴重威脅到患者的身體健康[7-8]。以往的研究發(fā)現,口腔正畸是該疾病治療的方法當中較為成熟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較高的臨床效果[9-11]。
口腔正畸在目前是一種極具綜合性的治療方法,能夠復位患者出現松動或者移位的牙齒,改變患者牙長軸的受力方向,進而對患者創(chuàng)傷性咬合力進行消除,達到治療和愈合患者牙周組織的效果[12-16]。在本項研究中主要選取回顧了88例患者的治療資料,將其分為了對照組和觀察組。對比兩個組別牙周各項指標和不良反應出現概率后發(fā)現,對照組患者牙槽骨高度和對觀察組對比沒有統計學意義,而其前牙覆蓋、前牙覆、牙周袋深度均高于觀察組,組間的數據經統計學分析具備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發(fā)生并發(fā)癥概率高于觀察組,組別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對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進行治療時,使用口腔正畸治療具備顯著效果,同時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概率,具有比較高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