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輝
(湖南鐵路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6)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高校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主要特點,采用科學教育方法和手段,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高校管理工作是保證學校教育與實踐工作開展的基礎。因此,要重視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管理工作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從而推動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對高校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高校的主要教育工作任務。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感到恐懼、莫名焦慮、壓抑強迫、精神抑郁和神經衰弱等現象,從而對學生在精神面貌、性格和情緒等方面產生不良影響。其次,針對這種情況,學校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廣。根據學生心理方面的需求,通過不斷正確積極引導,為其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觀念,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最后,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要開展教育活動,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帶動綜合素質和責任感的提高,保證學生健康成長。由此,將心理健康教育劃分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必需的[1]。在按學生需求進行管理工作時,通過課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推動學生能力的綜合發(fā)展。
高校學生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管理工作開展時,要注意遵循學生自立能力、系統(tǒng)化操作、以人為本和服務至上的管理理念。在全校范圍內,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宣傳活動,以此提升學校和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和重視。不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還可以促進學生專業(yè)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在學校內,對全體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測試,并根據測試結果,總結分析學生的心理活動。通過測試結果,在校內開展心理健康交流會,為高校學生營造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圍。高校管理工作要從各個方面來推進心理健康理念傳播。將心理健康理念融入學生管理工作中,在管理中不斷開展教育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健康生活和積極性。通過一系列的推廣宣傳操作,逐漸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從而保證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時,可以通過對教育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來實現。例如,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時,教師要制定嚴格的健康心理教學計劃,圍繞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和健全人格培養(yǎng)來進行具體授課,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心理健康內容,為學生樹立健康心理的思想觀念[2]。還可以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采用交流方式,為學生解答生活和學習中的一些心理問題。根據收集和發(fā)現的學生內心情況,來為其進行科學引導,促進學生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識思維。
教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和目光,促進其在教育教學環(huán)節(jié)收獲科學的心理健康認識,學會進行自我疏導。在創(chuàng)新改進時,重視教育教學的科學性原則,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來進行模式上的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教學的潛移默化優(yōu)點,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不斷發(fā)現學生在心理方面的問題,挖掘并找到合適的消除方式和手段為學生提供心理紓解,引導學生消除不良情緒產生的影響。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新技術優(yōu)勢,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推進校園健康思想文化的建設。
為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能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更好地融合,要重視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心理健康理念的傳播工作。以此,可以提高學生心理健康的水平,改變傳統(tǒng)的思想認知。在宣傳傳播方面,首先,收集大量關于高校學生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教育資料,搜尋科學合理的符合學校學生實際心理問題情況的相關信息,集中整理,列舉出符合心理健康理念傳播的相關資料,來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傳播活動。其次,觀察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的情緒反應、思想品質、自我意識、個性特征、人際關系和行為表現等方面,根據這些方面的觀察,總結探討各個學生的相關心理問題,并為其提供幫助和心理健康教育。不斷培養(yǎng)其在生活和學習方面的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3]。最后,在管理工作開展中,要提高高校管理服務意識,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特性,來進行對應的幫助,從而保護學生的心理健康。
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由于各種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各不相同,對學生心理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和負擔。在發(fā)現學生情緒波動較大時,要及時采取措施。對此,還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善的相關傳播管理機制。開展專項教育活動課題,通過一些課程和綜合活動,來給學生傳播心理健康理念,增加承受能力,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消除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在高校管理工作上,堅持以人為本、服務至上理念,將學生心理問題和健康水平放在工作的首位,不斷推進健康理念的發(fā)展,為學生提供溝通詢問渠道,引導學生積極生活和學習。以學生為主體宣傳健康理念,實現健康思想觀念的全面普及,促進學生良好品質和優(yōu)秀品格的形成。
為了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入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需要增設以人為本相關方面的教育課程。建立知識體系完備、科學、合理的專業(yè)心理健康課程,為推動管理工作開展,提供有效保障。增設心理課程,需要遵循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相關教育管理機制辦法,提高心理課程的規(guī)范性和專業(yè)性。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不斷拉近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促進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了解和認識,通過課堂上的學習交流,來獲取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針對相關問題給予知識層面上的指導,為學生提供解決的意見和建議,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從而提高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向學生傳遞以人為本的心理健康理念。例如,在課堂中,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授課,展示心理健康相關方面的特點、意義和因此產生的影響,通過實際事跡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和分析,切實地感受心理健康問題的嚴重性,再播放心理健康意識的重要性和因此產生的積極影響,與學生展開討論、模擬和實踐活動,通過一系列教育教學實踐,使學生充分了解并以此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意識理念。
在教學課堂中,首先,要制定科學嚴謹的心理健康主題相關知識內容。其次,根據內容和材料進行整合和改進,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關注。最后,在課堂教學后,進行系統(tǒng)總結,為學生指導心理健康方面的經驗和教訓,提供一些正確思路,保證課堂教學效率。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進程中,圍繞教師、學生、以人為本教育課程來共同開展交流討論活動。針對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內容,制定健康有趣的活動內容。通過多方面的融合努力,為學生營造健康的心理健康氛圍,做到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
在高校管理與心理健康融合方面,僅靠個人力量是不夠的,因此,創(chuàng)建完備素質教育團隊是必要條件。為保證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機制,不斷擴充教育人數,并最終形成完備的素質教育團隊。積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各個方面,重視學生在教育教學課堂中的心理健康思想意識的培養(yǎng)工作。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能力,為教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提供有效保證。
在創(chuàng)建素質教育團隊時,要保證教師的心理專業(yè)技術水平。針對在教育教學中的各種不足,派遣專業(yè)知識人員為老師們提供培訓,提升教師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并為此付出努力,不斷進行學習研究,改進教學課堂計劃,增加心理教育的部分,對每位學生的狀態(tài)、問題、困惑進行及時了解,保證學生的身心穩(wěn)定發(fā)展。在課堂中,教師有針對性地講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認知。在管理工作方面,要積極配合教師開展健康教育,為學生健康心理保駕護航,做好教師、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建立交流橋梁,為學生心理健康提供全方位的保護,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
要提高融合效率,對高校管理工作模式也要進行創(chuàng)新改進。通過一系列的改變,引導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改變傳統(tǒng)的高校管理工作模式,開展創(chuàng)新發(fā)展。結合高校自身需求和心理健康教育傳播需要,創(chuàng)新建立具有自身特點的規(guī)范性、科學性工作管理機制。遵循社會發(fā)展理念,保證管理模式符合多層次、全方位、多側面的管理要求。在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開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針對高校學生實際情況和自身發(fā)展需求,制定相關的高校管理工作內容和方法,采用高效率的解決手段,對高校學生進行輔助管理和系統(tǒng)教育,幫助學生提高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培養(yǎng)其主體意識,解決心理方面的各種問題。
綜上所述,在高校管理工作中,還需要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導。不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心理積極健康發(fā)展,開發(fā)學生的最大潛能。學校為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融合提供保障,通過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傳播理念、增加課程、建立團隊和轉變模式來提高融合效率,保護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