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偉
(山東省煙臺護士學校,山東 煙臺 264000)
本次教學內容選自李玲、蒙雅萍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護理學基礎》第16章第4節(jié)內容“肌內注射法”。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講授,計劃2學時完成?!凹茸⑸浞ā钡母拍钍菍⒁欢康臒o菌藥液注入肌肉組織內的方法,是醫(yī)院當中常用的治療和搶救手段。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藥液抽吸、皮下和皮內注射的操作方法,從而為本次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教師根據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大綱和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授課內容,制定了相應的教學目標。
2.1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說出肌內注射法的概念和操作的目的;能正確進行肌內注射法的定位;能夠在臀大肌注射模型上正確完成肌內注射的練習內容。
2.2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主動嘗試、小組合作學習,強化團隊協(xié)作精神。
2.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養(yǎng)成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態(tài)度,操作中嚴格遵循無菌技術操作原則;教學中滲透人性化的管理,培養(yǎng)學生人文關懷的精神。
3.1 教學重點 肌內注射的定位方法。
3.2 教學難點 肌內注射的操作流程。
學生已經熟悉了一些解剖知識,掌握了注射法中部分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學生對實訓課有著濃厚的興趣,能夠熟練地通過手機和網絡平臺獲取一些有用的信息資源。職業(yè)學校的學生普遍學習基礎較差,邏輯思維欠缺,自主學習能力不足,他們善于模仿,但學習自覺性有待加強,理解力相對較弱,因此,需要尋找一種學習和思維難度不大、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方法。
本著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指導思想[2]。以能力為本位,采取“自主、合作、互動、開放”的教學模式。老師采用案例教學法、情境導入法、演示練習法、任務驅動法等教學手段;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法、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等學習方法進行討論、練習、實踐;合理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按照職業(yè)教育的要求,突破重點、難點,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教學環(huán)境中,熟練應用所學到的知識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在線網絡教學平臺、UMU互動式教學平臺、3D body軟件、XMIND繪圖軟件、移動數(shù)字教學平臺等信息化平臺、思維導圖、案例庫。理實一體化的多媒體教室有充足的實訓用品和與課堂相關的設備儀器。
1.1 推送導學單,學生登錄UMU學習平臺查看導學單,了解本次課學習的內容及課堂目標。
1.2 發(fā)布學習任務,推送案例,提出問題。通過UMU學習平臺自主研究案例查找問題答案并提交。
1.3 推送影像資料。根據教材的重點內容,制作微課“肌內注射的定位方法”,向學生推送教學視頻,使其獲得的知識具體形象,激發(fā)對于學習方面的興趣,有效掌握教學中的重點。
1.4 學生提交作業(yè)。小組討論病例并平臺提交作業(yè),老師根據作業(yè)情況,了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UMU互助學習平臺上傳作業(yè)。
1.5 下載3Dbody軟件并安裝,通過軟件復習臀大肌肌肉的解剖結構,了解臀部肌肉、神經和血管的位置關系,總結注射區(qū)域應該避免損傷的神經及血管的位置?;y為簡,用最形象、最直觀的方法讓學生更快掌握重點和難點。下載XMIND軟件,學習繪制整個操作過程的思維導圖。
動畫播放卡通人物去醫(yī)院肌內注射的視頻,活潑形象,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通過觀看視頻,找出動畫中的錯誤,詮釋關愛生命的職業(yè)道德,同時,提出問題、導入新課。問題為:注射之前應該如何幫助患者準確定位?正確的肌內注射操作應該是怎樣的?
3.1 肌內注射的概念和目的。教師選取相關圖片結合3Dbody軟件進行講解,讓學生理解肌肉組織所在的位置。播放3D動畫“肌內注射”,清晰的展示針尖刺破皮膚、皮下組織、最后達到肌肉組織的整個過程,使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直觀、形象、具體。
3.2 肌內注射的定位方法。播放微課“肌內注射的定位方法”,將皮膚下隱藏的骨性標志清晰展示,進一步突破教學重點。①找一找。小組討論,學生代表應用實物模型回顧骨性標志,向同學講述臀大肌的兩種定位方法。教師結合PPT展示兩種定位方法在同一位置的立體效果圖進一步講解,輕松突破教學中的重點。②畫一畫。在包好保護膜的模型上用記號筆畫下“十字法”和“連線法”兩種不同的定位方法,打開模型驗證方法的可靠性,帶教老師巡視指導并打出相應的分數(shù)。③肌內注射操作。利用教學PPT結合實訓用品講解操作過程,幫助學生歸納總結,例如干棉簽何時準備?進針角度是多少?進針深度是多少?便于學生記憶。此時讓學生利用手機軟件XMIND繪制操作流程思維導圖,評選一幅優(yōu)秀的思維導圖作品上傳UMU學習平臺。老師進行點評分析,總結歸納操作中存在的缺點,加以完善,增進學習效果。
利用多媒體平臺再次展示臨床案例“張某,男,27歲。因酒駕發(fā)生車禍造成脾破裂,急診手術后入病室,病人神志清楚,傷口無滲液,自述傷口部位疼痛劇烈,醫(yī)囑:哌替啶25mg, im , st”請學生來完成操作任務:分組進行角色扮演,展示肌內注射的操作過程。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授課老師不斷巡回指導并打出相應的分數(shù)。教師在巡視時把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拍照上傳至UMU學習平臺進行講解點評。最后評選出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小組,并根據操作標準,評選出操作最快、動作最準確的學生,加以表揚和鼓勵,營造氛圍,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帶來的榮譽和操作中獲得的成就感。
為了開拓學生的視野,指導學生利用網絡查找無痛注射的新方法和研究的新進展,再把查找到的內容進行小組討論和分享。在學習討論這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造一個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學習有了動力,實現(xiàn)了學生的自我反饋,培養(yǎng)了他們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也為今后的醫(yī)療護理團隊合作打下了基礎[3]。課堂上隨時通過希沃班級優(yōu)化大師進行評價,最后統(tǒng)計到記分冊中。表彰獲勝的小組,針對共性問題進行點評,并予以糾正,并與學生互動交流,反饋總結,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推送二維碼,拓展知識、預習下次課的內容。
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學生對此種教學方法的認可程度。調查顯示,84%的學生認為這種教學設計對學習知識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只有16%的學生認為對學習效果的促進作用一般。同時,有72%的同學希望繼續(xù)采用這種方法開展教學。
教法上,采用任務驅動、演示實踐等多種教學方法,直觀、形象,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學法上,翻轉課堂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課中動畫創(chuàng)設意境,實踐性與趣味性相結合,提升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信息化上,信息技術與數(shù)字資源將線上線下相結合,創(chuàng)造了一個多元化的教學環(huán)境,提高了學習效率。教師在全面把握現(xiàn)代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信息資源,科學地安排授課環(huán)節(jié),本次課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和現(xiàn)代的信息化技術有效地結合起來,使整個教學流程思路嚴謹、教學難點與重點層次清晰,達到了難點突破、鞏固強化重點的目的;教師制作的微視頻、動畫、臨床案例的應用,使整個課堂更加生動直觀。
由于個別學生基礎較差,班級人數(shù)相對較多、教師在巡視過程中不能對每一名學生的操作問題加以指正。部分學生對新的授課方法不了解,故時間的調控有些不盡合理。仍然有少部分同學在課堂中不能熟練掌握肌內注射的操作方法,從而導致教學目標未能全部達成。
強調課前預習的重要性。教會學生多使用圖表等多媒體手段解決問題。建設信息化護理教學隊伍,搭建信息化的校園教學平臺,將課前課后、課上課下通過網絡教學平臺進行有機結合[4]。學生可以通過手機網絡隨時進行學習,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開放實驗室,學生利用課下時間進行操作練習,強化學生的技能水平。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化在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成為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趨勢。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能力,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臨床需要的合格的護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