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紅巖
(山東省威海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皇冠小學,山東 威海 264205)
所謂問題化教學法,就是課堂授課期間,教師將教學中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探索、研究的過程中解決問題,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的教學方式,它使學科教學工作的趣味性增加,課堂中師生之間的互動進一步加強[1]。一般來說,問題化教學法的實施步驟包括“三環(huán)”“六步驟”兩個大部分。其中“三環(huán)”是指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明確問題方向以及探索與反饋問題;“六步驟”是指提出問題、引導問題、探究問題、假設問題、解決問題、反饋與深究問題[2]。比如小學教師在課堂中實踐期間,就在開篇設計了一個大問題,然后組織學生做出假設和討論,并請學生對結論進行總結,再由結論進行深入性探究的過程,就是對問題化教學法的運用方式的詮釋。
問題化教學法在小學教學中的運用,為學生能力提升提供了保障。筆者將其有效實踐的核心要點歸納為如下幾點。
問題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實現了教學課堂多維度啟發(fā)與長期性發(fā)展,為了確保問題化教學法在小學教學中的有序實施,教師需要在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就做好設計引導。
教師運用問題化教學法開展教學時,就首先從學科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上入手探究。該教師所采取的授課要點為:其一,結合課程設置目標,對教學課題進行綜合分析,并將每一課時的核心點知識點從知識結構中整理出來;其二,教師將同類知識點進行“合并”,異類中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簡化學習知識點結構;其三,從生活中尋求一個與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相互匹配的討論點,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設計問課堂問題討論環(huán)節(jié);其四,總結課堂討論的具體結果,然后提出啟發(fā)式、發(fā)散性問題,指導學生二次進行深入思考。
教師將問題教學法融合在學科課程教學過程中,一方面,以學科教學宏觀目標為方向,進行教學知識點的整合、梳理,另一方面,從課堂問題討論與互動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從學生的階段性學習需求入手,有序地進行教學設計因素的調控與整合,這是較科學、也是目標明確的問題化教學方法在實際中應用的體現。
問題化教學法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時,教師應在“三環(huán)節(jié)”工作實踐期間,有序進行教學工作的安排,其過程是定位精準、調控的當的實踐結構。即問題化教學法的實施,是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學習氛圍的過程[3]。
教師積極響應學校教育改革工作,在日常教學期間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研發(fā),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用問題化教學法時,主要進行了以下實踐步驟。
第一,教師在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采取話題討論、作品賞析以及生活現象觀察三種方式,引導學生進入主題。同時,每一次新課導入過程中,教師都會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做到以情景加以引導,而不非限制學生思考問題情景設計效果;第二,結合章節(jié)教學依據,課堂問題的提出多是按照“整體—部分”或者“部分—概括”的思維順序推進。但其問題討論過程,也需要依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確定,而不是教師按照與定好的步驟進行套用;第三,教師在課堂中組織小學合作探究、情景角色互動等方式,引導同學參與到學習問題的解答過程中來,并最后與學生一同進行本節(jié)課學習情況的總結、反饋。
小學生在思維認知層面上處于依賴狀態(tài),他們缺乏立體的知識總結、整合能力。教師在課堂授課期間,通過問題的設計、解決過程,幫助學生逐步認識到所學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分析知識結構中的內在價值;同時,教師在進行思維認知探索期間,教師始終發(fā)揮著引導者的作用,科學、有序地進行教學指導,它可以規(guī)避教師知識點探究中的偏失問題,促進學生發(fā)展。
問題化教學法在小學學科授課期間的應用,需要教師以教材知識為基礎,將問題化教學期間的各個方面都有機地串聯(lián)起來,以保障各種條件因素得以流暢式連接。
威海市皇冠小學教師進行問題化教學法探究時,除了從“三步驟”層面加以宏觀把握,還進一步加強了對“六步驟”環(huán)節(jié)的詳細化分析:第一,以教材為基礎,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美術、音樂、運動、動畫、美食等方面)入手,提出能夠引申的核心問題上的話題;第二,教師要緊緊把握住課堂問題討論的方向,指導學生從核心知識點的層面,集中性進行課題內容學習;第三,當學生對理論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后,再采取發(fā)散性思維組織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平行式探究。該教師主要采取小組合作問題探究法,組織學生尋找到一個感興趣的討論點后,自主按照問題假設、分析假設條件、驗證假設、得到結論的過程進行實踐;第四,教師也要善于在課堂指導期間,吸收學生自主研究中的優(yōu)勢,將其創(chuàng)新部分在課堂中推廣、傳播,這也是鼓勵學生在問題課堂學習中能力開發(fā)的具體體現;第五,教師課堂授課期間,合理進行教學結構指導與教學方法討論時,不但結合學生們自主探究的結果進行了學習知識點的總結,還從學生未研究到的知識層面進行了深入性研究。
結合問題化教學法探究的具體情況,科學地設計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實踐條件,不僅可以實現教學方式和教學思路的科學安排,還保障了學科教學策略探索的具體實踐效果,它是較科學問題教學實踐方式[4]。
問題化教學法在小學課堂中的應用,應堅持學科教學過程與實際教學之間的有機結合。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教師在其實踐期間形成循序漸進的開展計劃,并創(chuàng)建師生聯(lián)動的民主課堂。教師在課程實踐期間過程中,就從形成循序漸進的問題教學法實踐計劃開始,本次工作具體實踐的要點可歸納為:第一,在具體教學課程問題教學課程分析過程中,教師先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以及學習方法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第二,結合相關調查結果,將問題化教學法的運用分為前期引導、中期適應以及后期自主探究三個部分;第三,教師在每一個問題教學實踐階段工作實踐完成后,都會進行一次形成性評價,對于日常教學中不完善的部分進行總結,使問題教學法實踐中的優(yōu)勢部分得以發(fā)揚出去;第四,教師教學過程堅持“生本理念”,以學生階段性發(fā)展水平作為具體實踐評價的標準,系統(tǒng)化地進行教學情況的評價與分析。
首先,可采用多媒體手段對數學問題進行說明,使得學生能夠對數學問題的分析能夠更加形象化。教師應多使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工作,對數學問題進行具象化的說明,加強學生對于數學問題的邏輯關鍵與思維要求側重點的認知,從而加強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思維導向和目標。例如在講解相遇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對相關參數進行展示,同時,活用多媒體的標注功能,加深對路程和速度的理解,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問題的關鍵核心。
其次,可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學習模式開展問題教學,從而更好地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拓展。教師方面可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開展相關的教學工作,使得學生分小組對某一問題開展相關討論,讓學生自行對數學思維的過程進行思考,將解題思路進行梳理,并與相同思考能力的學生群體間進行相互交流與分析,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效益。例如教師可將“雞兔同籠”的問題交由學生進行分析與討論,鼓勵學生自己尋找問題的解題方法,樹立解題思路,并通過對重要關系式的發(fā)現與整理,提升學生學習時的分析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
再次,教師可使用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使得學生能夠加深對數學問題的邏輯思考與理解分析。教師需要通過生活場景的充分利用,對數學問題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認知與提升對數學問題的理解,從而有效幫助學生找到數學問題解決過程中的關鍵點和突破點,從而提升數學問題教學法的教學成效。例如,教師可將梯形的面積計算與堤壩表面積的計算相結合變成一個數學問題,通過設計所需草坪裝飾的面積作為數學問題的重點,從而強化學生對于才發(fā)現的面積與梯形面積以及堤壩裝飾面積和四則運算的理解與掌握,從而提升學生對于數學問題與知識的解決能力。
最后,讓學生自行對數學問題進行講解,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對數學解題思路進行總結,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為了能夠使得學生的思維運算能力得到提升,教師方面應主動讓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講解,使得學生利用自己的分析方式對數學問題進行解答,并通過公式和運算將數學問題進行解決,從而提升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綜合運算能力,并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思維操作能力。
綜上所述,問題化教學法在小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是國內教育方法變革的具體體現。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問題化思想融合在學科設計中、把握“三環(huán)節(jié)”的核心關鍵、保障“六步驟”的連貫實施、形成循序漸進的開展計劃,分析教學策略運用要點。因此,文章研究結果,將為階段性教學工作開展提供借鑒。此外,還可采用多媒體手段對數學問題進行講解,使得學生對于數學問題的理解與分析能夠更為具象化,并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數學問題進行教學,更好地進行數學思維能力的拓展,同時,還可將生活化的問題情境融入數學問題之中,加深對數學問題的思考能力,并鼓勵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自主講解,以更好地提升學生對于數學思路的能力,并更好地對解題思路進行理解,從而更好地提高問題化教學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