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紅,李曉鳳,杜武勛△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院,天津300193;2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是由β屬冠狀病毒感染的一種具有強烈傳染性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從祖國醫(yī)學角度分析,該病屬“疫病”“瘟疫”范疇。人類與疫病的斗爭經(jīng)歷了漫長歲月,在與疫病抗擊過程中歷代醫(yī)家通過不斷實踐與探索,在疫病的病因病機、發(fā)病規(guī)律和預防治療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jīng)驗,中醫(yī)藥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現(xiàn)基于《黃帝內經(jīng)》五運六氣理論探討此次疫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其防治策略。
五運六氣理論認為六十甲子年的不同季節(jié)、不同氣候變化,會對人體產生不同的影響。疫情從出現(xiàn)到暴發(fā)、再到緩解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與五運六氣的變化息息相關。彭子益指出:“一年的大氣運動,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保?]而人身之氣隨天地間五運六氣的更迭運轉產生相應的變化,雖是人身本氣自病,也是因感受時令偏于疏泄的大氣,引動人身之氣,故而為病。
《素問·刺法論篇》曰:“天地迭移,三年化疫?!薄端貑枴け静≌撈吩唬骸笆е徽?,謂雖得歲正,未得正位之司,即四時不節(jié),即生大疫?!保?]天氣與地氣更迭運轉,司天與在泉之氣逐年遷移,在六氣運行正常的條件下,上下甲子相互對應和合,如少陰對應陽明,太陰對應太陽,少陽對應厥陰;若運轉失常,出現(xiàn)司天之氣不退位的情況,就會改變當年的運氣格局,兩年或三年時間失常的運氣就會化作大的疫癘,這就是疫癘產生的根本原因。
《素問·刺法論篇》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薄饵S帝內經(jīng)》對疫病從五運六氣的角度進行分類,稱為木疫、火疫、土疫、金疫、水疫,總稱五疫??梢姡卟〉牧餍行院蛡魅拘詷O高。此次疫病流行正值己亥歲末,至2020年1月中旬逐漸呈暴發(fā)態(tài)勢,處于庚子歲首。根據(jù)“三年化疫”理論,推斷此次疫病是由2017年丁酉年埋下的伏氣致病。
《素問·本病論篇》中關于丁酉年的論述:“下丁酉未得遷正者,即地下丙申少陽未得退位者,見丁壬不合德也,即丁柔干失剛,亦木運小虛也,有小勝小復。后三年化癘,名曰木癘,其狀如風疫?!?017年丁酉年為木運不及之年,此處“木運小虛”即指中運木運被郁滯的狀態(tài)。若在2016丙申年與2017年丁酉年六氣交司時刻,丙申年司天少陽相火的氣數(shù)有余,雖然到了丁酉年,但上一年的司天之氣不退位,造成嚴重的氣交失守。而在泉之氣卻因無所阻而正常遷正退位,也就是天氣與地氣不相對應和合,上位甲子與下位甲子更迭不同步,由此改變整個運氣格局,導致中運木運被郁,出現(xiàn)反常的氣候。
木運被抑產生郁氣,必待郁發(fā)。2018年戊戌年太陽寒水司天,克伐中運火運,火為木之子,火氣被水氣克伐而無力為母復仇;進入2019年后,中運土運不及,厥陰風木司天,木氣克伐土氣使邪有出路,則木郁之氣未見發(fā)作;至2020年庚子年,中運金運加上在泉陽明燥金,陽明燥金之氣尤為劇烈,金氣克木,被壓制到極點的木郁之氣奮起反抗,化為“木癘”之邪侵襲人體,所謂“亢則害”而為病也。
《素問·刺法論篇》云:“人氣不足,天氣如虛,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干人,致有夭亡?!薄端貑枴け静≌撈吩唬骸疤焯摱颂撘?,神游失守其位,即有五尸鬼干人,令人暴亡也?!薄饵S帝內經(jīng)》首次提出了“三虛”致疫說,這也是后世通過調整天人關系治療疾病的基本思想的體現(xiàn)[3]。天虛、臟虛、精氣虛,謂之“三虛”。自然運氣變化的節(jié)律失常,即“天虛”;飲食、勞欲、情志等失調導致的“臟神游離”,即“臟虛”;汗出于五臟致精氣外泄,即“精氣虛”。在多重虛損的條件下,適逢侵犯人體的外邪,是最終導致疫病產生甚至暴亡的誘發(fā)因素。
對此次疫病而言,三年前的氣交失守導致六氣運行不能按照正常的規(guī)律升降遷退,己亥年終之氣不寒反暖的異常氣候,皆為天之虛,這是疫癘之氣萌發(fā)的運氣條件。自然界生、長、化、收、藏的生化規(guī)律因此受到影響,“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若天地間的運氣條件出現(xiàn)異常,不僅帶來氣候和物候的改變,人身亦可趨之為病。人體相應臟腑失去時令之氣的庇護,臟腑功能紊亂,陽氣不藏,精氣外泄,此為臟虛和精氣虛,也即人之虛?!叭摗毕嗪?,“木癘”之邪趁虛而入,為此次疫病的傳播與流行提供了條件,最終導致了疫癘的暴發(fā)。
此次新冠肺炎發(fā)于己亥年與庚子年交替之際,既有“木癘”的伏邪因素,又與己亥年終之氣和庚子年初之氣的運氣特點相關,故在辨證與診療時應綜合分析。
3.1 從五運六氣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的病因病機特點此次疫病出現(xiàn)在2019年己亥年的終之氣,《素問·天元紀大論篇》云:“甲己之歲,土運統(tǒng)之?!奔汉ツ隇橥吝\不及之年,在人體與脾胃密切相關,乃脾胃運化之力不足。土運不及則木勝之,故風氣流行,表現(xiàn)為《素問·氣交變大論篇》所論述的“歲土不及,風乃大行”的氣候特點,為多風多雨天氣。物候上可見草木生長茂盛,萬物隨風擺動飛揚,雖枝葉茂盛,卻難以結出果實。在人體則表現(xiàn)為脾虛濕阻、脾虛肝旺,“民病飧泄,霍亂,體重,腹痛,筋骨繇復,肌肉瞤酸,善怒。藏氣舉事,蟄蟲早附,咸病寒中”。此次疫毒侵襲,初期多有一些肺炎的“非典型”癥狀,如虛憊乏力,低熱或暫時未發(fā)熱,或僅出現(xiàn)輕度納差、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系統(tǒng)癥狀,皆屬脾虛濕滯之象。此外,還可見頭痛、項背僵硬活動受限、周身酸痛等經(jīng)絡不通、筋脈受阻之癥,或出現(xiàn)雙目紅赤、畏光流淚等風火上擾的癥狀,皆是風木之氣偏盛的表現(xiàn)。
金為土之子,土不及,木乘之,則燥金來復,制約風木之氣的盛行,氣候偏于溫燥。出現(xiàn)“風燥火熱,勝復更作,蟄蟲來見,流水不冰。熱病行于下,風病行于上,風燥勝復形于中”的景象。對應人體,則出現(xiàn)伏火內燥,風火相煽,木火刑金,如咽干、咳嗽、少痰、痰不易咳、口苦等癥。至己亥年終之氣,運氣變異尤為明顯,客氣少陽相火加臨于主氣太陽寒水,火被水克,《素問·至真要大論篇》曰:“主勝逆,客勝從,天之道也?!蔽暹\與六氣皆見運氣相勝,是為逆而復逆[4],因此容易產生氣候異常?!端貑枴ちo大論篇》云:“巳亥之紀也……終之氣,畏火司令,陽乃大化,蟄蟲出見,流水不冰,地氣大發(fā),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溫厲?!惫蚀藭r以脾虛濕盛、伏火內燥為主要證候特點,因己亥年脾土不足,加之“木癘”之邪致病易乘克脾土,故脾濕尤為關鍵。
據(jù)《素問·六微旨大論篇》及王冰所注,后世學者多以“大寒日”作為六氣的起始日[5]。疫情走過大寒日,進入庚子年初之氣,這時的歲運為金運太過,主氣厥陰風木,客氣太陽寒水。肝風肺燥之象日愈顯著,但因太陽寒水的加臨,寒水之象逐漸顯露?!暗勾汉钡漠惓夂颍梭w相應出現(xiàn)一些涼燥之象,肺失宣肅癥狀顯著,如咳喘、呼吸氣急、干咳少痰、少氣乏力,甚則引動肝風,出現(xiàn)顫動拘急、肢體麻木,脾濕不得溫化而脾虛癥狀愈顯,逐漸顯現(xiàn)出肝風肺燥、濕邪內滯的證候特點。
綜上所述,此次疫病的病因主要分外因和內因兩方面。外因是氣交失守導致的木郁之氣,在2019年己亥年終之氣化作“木癘”之邪侵犯人體。內因是“三虛”相合,導致人體正氣不足,疫毒之氣趁虛而入,共同引發(fā)了此次新冠肺炎的流行。在病機方面,證候隨運氣變化而出現(xiàn)動態(tài)演變,在疫病初期,以脾虛濕盛、伏火內燥為主要表現(xiàn),隨著時間的推移,運氣的更迭,逐漸表現(xiàn)為肝風肺燥、濕邪內滯。在上為風、熱、火、燥,在中為脾胃寒濕。值得一提的是,該濕為內濕而非外來之濕,皆是脾失溫運所致。
3.2 從五運六氣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的總體治療策略在治療上,應“審查病機,勿失氣宜”,結合“木癘”之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處處顧護脾胃?!澳景O”為患,即風淫之邪過盛,感邪后易化熱化火,多見肝火內盛、脾虛濕阻之證。結合前文知其病機特征為“上風熱火燥,中脾胃寒濕”,以及《素問·至真要大論篇》中對風木之氣偏盛時用藥偏性的論述,在用藥上應注意兼顧以上特性,過于寒涼或溫燥皆不利于疫毒之氣的消散,反而會導致邪伏其內或引邪深入。應上以清熱解毒、開宣肺氣、疏風散邪;中以化濕運脾、疏肝理脾,顧護脾胃,并輔以清肝養(yǎng)肝,謹防脾濕煉液為痰閉阻肺絡,外風引動肺火相火,出現(xiàn)內閉外脫之重癥。整個療程中脾胃的保護尤為重要。
3.2.1 初期疫毒感染初期,邪氣尚淺,病機以邪犯肺衛(wèi)、木盛土虛為特點,出現(xiàn)發(fā)熱、惡寒、頭痛、咽干等表證,或納呆、脘痞、乏力、腹瀉等脾虛見證,用藥應以辛涼之品,清宣肺熱,撥動氣機,開表逐邪,使?jié)裥皬谋沓?,如銀翹散、藿香正氣散、人參敗毒散、平胃散等。
3.2.2 進展期隨著疫毒的深入,邪入氣分,病機以伏火內燥、濕滯中焦為特點,出現(xiàn)高熱、咳喘、胸悶、身困肢重、便秘等癥,此時既要防無形之疫毒壅塞,又要兼顧有形之痰濕膠結,分消走泄,條暢氣機,寬胸化痰,祛濕泄?jié)?,可予麻杏石甘湯、梔子豉湯、升降散、三仁湯、藿樸夏苓湯、甘露消毒丹等。
3.2.3 加重期后期熱邪深入截灼肝腎之陰,虛風內動,邪毒閉肺,見身熱不退、呼吸氣急、煩躁不寧、神昏譫語、脈氣虛弱、舌絳苔少等時欲脫之勢,可用大、小定風珠及四逆湯、生脈散等潛陽熄風、回陽救逆。若痰熱腑實較明顯,可在兼顧正氣的基礎上攻下腑實,如承氣湯類并安宮牛黃丸,泄穢濁以開竅醒神。
3.2.4 恢復期疫病恢復期,此時肺脾氣虛,余邪戀肺,出現(xiàn)口咽干燥、干咳少痰等癥,治宜清散余熱,益氣養(yǎng)陰,同時鼓舞胃氣,可予桑杏湯、沙參麥冬湯、竹葉石膏湯、補中益氣湯、理中湯等。
縱觀目前的相關報道,顧植山[6]認為此次疫病屬“伏燥”“木癘”,應從己亥年的在泉少陽及庚子年的金運理解此次疫情的“燥”邪動態(tài),從己亥歲的土運與庚子歲初之氣的客氣太陽寒水理解“寒濕”的問題;李曉鳳等[7]基于五運六氣理論,尤其是“三年化疫”理論,將此次新冠肺炎列屬于“瘟疫”“冬溫”“木疫”范疇,認為此次疫病既非寒濕疫,亦非濕熱疫,而以外界風熱偏盛,內部肝風脾濕為此次疫病的病因,病機是感受風熱疫毒之氣,外風引動內風,木勝乘土,加重脾濕內阻,木火刑金而發(fā)病。谷曉紅[8]認為,此次疫病的關鍵病機是濕濁阻滯,肺脾同病。脾虛濕盛體質的人對本次疫情具有易感性,脾喜燥惡濕,此次疫情患者多呈濕阻三焦之征象;孫增濤等[9]結合武漢當?shù)貢r令及易感人群體質,認為此次疫情當屬“寒濕毒疫”范疇,病位在肺脾,病機特點以寒、濕、毒、虛為主。
目前大家認為的病機特征多集中在濕、風、燥,亦有火、熱、毒、虛、寒濕致病等。此次疫病除了肺脾二臟,肝(木)也很關鍵,且顧護脾胃在整個診療過程中起到?jīng)Q定性作用。
五運六氣對于指導疾病防治的關鍵在于人與自然界的相通和合,自然界氣候變化與人體五臟活動密切相關,五運與六氣的交合分治是“天地之大紀,人神之通應”,這是運氣學說的指導思想。此次“木癘”在己亥年終之氣顯露,于庚子年初之氣暴發(fā),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此次疫病的進展態(tài)勢與運氣變化規(guī)律存在明顯聯(lián)系。庚子年歲運為金運太過,司天之氣為少陰君火,在泉之氣是陽明燥金,氣候以燥熱之氣偏盛為主,同時六之氣的每步氣都有各自的運氣特點。故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應處處因變以求氣,通達氣機的變化以達到和緩“木癘”的效果。
4.1 初之氣從2019年大寒日至2020年春分為初之氣,上一年的在泉之氣少陽相火遷移退位,本年的初之氣主氣為厥陰風木,客氣是太陽寒水,氣候物候變化特征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所述:“寒乃始,蟄復藏,水乃冰,霜復降,風乃至”,本年度開始時氣候仍較涼。此時厥陰風木之氣雖是主司初之氣的主要氣機,但在寒水之氣籠罩下,升發(fā)之氣被阻遏,故“木癘”之氣從初之氣開始到結束有一個由上升漸至緩和的過程,同時人體陽氣容易出現(xiàn)郁滯。由于風木之氣偏盛貫穿此次“木癘”發(fā)生發(fā)展的始終,因此在表應疏風散寒,在里應疏理肝氣,顧護脾胃,并適當促進人體陽氣的升發(fā),防止內熱郁積,如運用荊芥、防風、麻黃、白術、桂枝、柴胡、黃芩、薄荷等藥物。
4.2 二之氣春分日至小滿日為二之氣,主氣是少陰君火,客氣為厥陰風木,客氣生主氣,為相得之氣,氣候物候變化特征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所述:“陽氣布,風乃行,春氣以正,萬物應榮,寒氣時至”,此時風木之氣仍較盛,風氣流動,木火相生,風火相煽,雖然已過了初之氣寒涼的氣候,人們感覺較舒適,但是“木癘”之氣仍可能作祟?!澳款?,目赤,氣郁于上而熱”,肝陽亢盛逐漸顯現(xiàn),同時少陰君火致心火妄動。此時應保持精神愉悅,避免發(fā)怒,使氣機自得宣暢,避免氣郁化火。治療時應在辨證的基礎上加用清肝火、降肝熱、瀉心火的藥物,如龍膽草、石決明、代赭石、菊花、梔子、淡竹葉、夏枯草、黃連、黃芩等。
4.3 三之氣小滿日至大暑日為三之氣,主氣是少陽相火,客氣為少陰君火,即司天之氣。氣候物候變化特征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所述:“天政布,大火行,庶類蕃鮮,寒氣時至。”此時進入該年最炎熱的暑月,君相二火當令,火氣旺盛,可見“民病氣厥心痛,寒熱更作,咳喘,目赤”,表現(xiàn)為一派熱象。此時若“木癘”之氣未散,容易出現(xiàn)風火氣盛之癥。二火交熾,火盛克金,咳嗽、氣喘等肺燥癥狀相應而來。水氣來復,又可出現(xiàn)寒熱錯雜的證候。此時治療應兼顧多個臟腑,在辨證的基礎上,加用疏肝、清火、理肺、祛風之品,如防風、柴胡、車前子、菊花、黃連、黃芩、杏仁、蘇葉、桔梗、蘆根等。
4.4 四之氣大暑日至秋分日為四之氣,主氣、客氣均為太陰濕土。氣候物候變化特征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所述:“溽暑至,大雨時行,寒熱互至”,此時氣候為潮濕與炎熱互作,濕熱郁蒸明顯,在臟腑則表現(xiàn)為脾胃受困,脾虛濕盛。此時素體脾胃不足之人更易受邪,濕邪為患出現(xiàn)“民病寒熱,嗌干,黃癉,鼽衄,飲發(fā)”,同時可能伴有納呆、脘痞、腹脹、便溏等癥狀。“木癘”之氣本就克土,土虛則有木乘之患。治療時,在辨證的基礎上宜注重清熱化濕健脾,同時不忘條達肝氣,順應肝脾柔順之性,如蒼術、白術、茯苓、薏苡仁、柴胡、黃連、黃芩、藿香、佩蘭、木香、葛根等。
4.5 五之氣秋分日至小雪日為五之氣,主氣是陽明燥金,客氣為少陽相火,火克金,為不相得。而庚子年中運與在泉之氣均為燥金之氣,此時金氣與火氣旗鼓相當,燥熱之象顯著,氣候物候變化特征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所述:“畏火臨,暑反至,陽乃化,萬物乃生,乃長榮?!苯鹂四荆饸饽芤欢ǔ潭戎萍s“木癘”之邪,而火的炎熱之性不利于“木癘”的消退。雖然此時已進入秋天,天氣逐漸轉涼,但相火之氣的加臨導致溫熱之氣尚存,若諸氣之間不能相互制約,秋行夏令,疫癘之邪容易再次顯露。此時人體陽氣偏盛,故治療時應在辨證的基礎上加用涼潤、清火、祛燥之品,如麥冬、石斛、百合、地黃、石膏、梔子、蘆根等。
4.6 終之氣小雪日至大寒日為終之氣,主氣是太陽寒水,客氣為陽明燥金,氣候物候變化特征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云:“燥令行,余火內格”“寒氣數(shù)舉,則霿霧翳”,因陽明燥金的加臨,此時充斥在天地間的主要為涼燥之氣?!澳景O”之邪被燥金克制,寒水之性也將人體陽氣潛藏,此時重在顧護人體肌表腠理,溫煦體內的陽氣,但要避免食用過多熱性食物助長體內余火,以免“木癘”之氣再被煽動,甚或出現(xiàn)“腫于上,咳喘,甚則血溢”。治療時,在辨證的基礎上,宜加用溫陽散寒、補血養(yǎng)肝的藥物,如桂枝、干姜、細辛、當歸、白芍、何首烏、三七、黨參、阿膠等。
新冠肺炎發(fā)生于歲氣交接之際,又有“三年化疫”的伏邪因素,病機錯綜之中又察因貫通。人生于天地間,人的生命與健康必然受到天地氣機的影響。祖國醫(yī)學的五運六氣理論可幫助人們理解和分析此次疫病的發(fā)生機理和治療的基本原則及規(guī)律,“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