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丁瑤
關鍵詞:鹽堿地;土壤改良;鹽堿地植物品種的選擇;土壤植物系統(tǒng)的管控
鹽堿地是鹽類集積的一個種類,是鹽化土和堿化土的統(tǒng)稱,是指土壤里所含的鹽分影響到植物的正常生長。土壤鹽堿化是由于自然環(huán)境的形成或因人為因素的影響,鹽堿成分在土壤中積累形成。鹽堿土壤中的鹽堿成分會對土壤結構造成破壞,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發(fā)育,裸露的土壤對城市的美麗建設造成一定的影響。隨著時代和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不美觀的生態(tài)景觀難以滿足當代經濟發(fā)展的需求以及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
1鹽堿地生態(tài)綠化的艱巨性
(一)鹽堿地的危害
土壤結構的破壞
土壤中高濃度的鹽份使得土壤滲透壓提高,滲透系數變小,通氣透水性變差。鹽堿地的土壤板結,造成土壤結構組織變差。在一定程度上,灌溉后,土壤會發(fā)生松散,土粒分散因而造成土壤形成結皮,阻止了水分的滲透,因此降低了土壤的蓄水能力。土壤鹽堿化形成了嚴峻的種植環(huán)境,對土壤的改良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影響植物的生長發(fā)育
鹽堿地的形成了導致了嚴峻的種植環(huán)境,對植物生長造成一定的困難,鹽堿地對植物的生長危害主要表現在:
植物水分缺失:由于土壤的含鹽量高,滲透壓較高,滲透系數小,透水性變差,土壤的蓄水能力差,使植物在根部發(fā)育及種子發(fā)芽的過程中,不能從土壤中汲取足夠的水分,從而導致植物水分缺失,甚至會使植物本身的水分向土壤中滲透,加劇了植物的萎蔫甚至是死亡。
傷害植物的細胞組織:由于植物生長在高PH值的土壤下,氫氧根離子的大量存在,植物直接受到破壞。植物的體內由于吸收了太多的鹽份,水分含量變少,使原生質發(fā)生改變,蛋白質難以合成,最終導致植物的細胞組織受到破壞。
影響植物營養(yǎng)的吸收:土壤中鹽堿含量較高,鈉離子較為豐富,鈉離子的增加,影響植物對其他元素的吸收(如鉀離子、磷離子等)。
(二)鹽堿地生態(tài)綠化設計時面臨的挑戰(zhàn)
嚴峻的土壤環(huán)境
由于土壤的鹽堿化,造成了嚴峻的土壤環(huán)境。土壤的高含鹽量,導致土壤滲透壓提高,滲透系數變小,通氣透水性變差。灌溉后,土壤會發(fā)生松散,土粒分散因而造成土壤形成結皮,阻止了水分的滲透,因此降低了土壤的蓄水能力。
有限的地下生長空間
使用改良措施使土層土壤脫鹽時,由于土壤脫鹽的深度越大,成本越高,改良的時間也就越長,難度增大??紤]到成本和經濟性,在對土壤進行改良時,會限制一定的土壤改良深度,從而植物根系可生長空間變得狹小。由于生長環(huán)境的限制,會一定程度的導致植物的生長不良,甚至死亡。
有限的綠化植物資源
由于土壤的鹽堿化的限制,在植物選擇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需選擇耐鹽堿植物進行設計,才可在鹽堿土地上,保證植物的存活率,做出美觀的生態(tài)綠化。
2對鹽堿地生態(tài)綠化的設計策略及技術研究
(一)對土壤進行改良,構建淡化跟層土壤環(huán)境
改良土壤、對土壤酸堿度進行調節(jié)是鹽堿地綠化設計的前提和基礎。對鹽堿地的改良可以大致分為以下三類:
①物理改良:通過改造地形,降低地下水位。平整地面需留一定坡度,以便灌水洗鹽。當四周環(huán)境排水條件不滿足要求時,可適當增加土壤抬高地面,增加隔離層來進行土壤改良。若是樹穴綠化種植,可增設排鹽層來進行土壤改良,打造綠化種植的效果。在雨季來臨之前,需對土壤進行及時翻耕,疏松土壤,增強土壤透水性,防止鹽份的上升。
②化學改良:施入適當的礦物性化肥,補充土壤中缺失的各種微量元素,改良土壤。使用硫磺粉或石膏粉(置換鈉離子)及通過硫酸亞鐵改善PH 值。
③水利改良:在鹽堿土壤周圍儲存降水,利用降水幫助土壤脫鹽。在面積較大的綠地中,可設置滲管排鹽層。在雨季充沛的區(qū)域,在田內灌水脫鹽,從而達到目的。
(二)開發(fā)適生綠化植物資源,選擇耐鹽堿植物品種
在鹽堿地綠化種植設計時,選擇耐鹽堿植物,豐富景觀內容,耐鹽堿植物如下:
①喬木:東方杉、落羽杉、泡桐、白蠟、銀杏、火炬樹、弗吉尼亞櫟、棕櫚、中天楊、夾竹桃、高桿女貞、棗樹、剛竹、黃金竹、桑樹、無花果、薔薇、山桃、紫薇
②花灌木及草本:向日葵、藍羊茅、粉黛亂子草、單葉蔓荊,大米草,金葉蕕、紫穗槐、鹽豆木、胡枝子、錦雞兒、紫花苜蓿、毛苕子、紅豆草
(三)管控土壤植物系統(tǒng),做好后期養(yǎng)護
即使在對土壤進行改良,并且選擇了耐鹽堿植物進行綠化種植的前提下,倘若后期養(yǎng)護不足,鹽堿地綠化設計依舊得不到保障。鹽堿地綠化的后期養(yǎng)護比普通綠化養(yǎng)護要求更高,周期更長。為樹木生長得到更多的保障,種植后,需對樹木進行定期施肥及澆灌,保證樹木的營養(yǎng)及水分吸收。
3以啟東鹽生植物園為例
(一)項目背景
啟東屬于江蘇沿海城市,擁江臨水,具有典型的濱海鹽土特質,土壤酸堿度達到PH=9.3,許多景觀苗木品種不適宜在該地段種植。
(二)項目概況
該項目位于啟東高新區(qū),距離黃海僅1公里?;貎仍O置中科院土壤研究所、江蘇省林科院、山東省林科院三塊試驗田,力求在發(fā)展城市園林綠化、豐富居民生活的同時,積極探索濱海地區(qū)鹽堿地土壤改良方案及適生植物選擇,為同類型土壤條件地區(qū)的綠化建設摸索方向、提供思路、積累經驗。探索總結出鹽堿地綠化造林的系統(tǒng)方法,將一系列成熟經驗向江蘇沿海甚至長三角沿海地區(qū)推廣,為周邊地區(qū)鹽土綠化貢獻啟東智慧。
(三)項目主體設計
由于該項目土壤的特殊性,在植物設計時需做到“尊重現狀、因地制宜;增大綠量、改良土壤;突出特點、特色鮮明”,選擇耐鹽堿植物品種,將植物園劃分為“兩環(huán)、三徑、十三個主題園”。
兩環(huán):銀杏大道、東方杉大道
三徑:海濱木槿、雙莢槐、彩葉杞柳
十三個主題園:棕櫚園、海棠園、紫薇園、梨園、桃園、杉園、竹園、向日葵園、百草園、柳園、槐園、松柏園、花海
(四)改項目設計時對鹽堿地土壤的應對措施
①對土壤進行改良
(1)加大投肥(有機肥)量。
(2)使用硫磺粉或石膏粉(置換鈉離子)及通過硫酸亞鐵改善PH 值。
(3)在植物種植區(qū)域地表用人工開挖寬15CM,深80-100CM 的網狀溝渠,及能通過滲析的方式,利用日常養(yǎng)護澆灌用水,沖刷土壤,將鹽分部分去除,達到降低土壤PH 值得目的,又能在地勢低洼地區(qū)達到防澇防淹的效果,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②選擇耐鹽堿植物
植物選擇品種:高桿女貞,烏桕、中天楊,夾竹桃、棕櫚、東方杉,落羽杉,火炬樹、落羽杉、泡桐、銀杏、弗吉尼亞櫟、紫薇、東山杉、棗樹、山桃等。
結束語
在鹽堿地生態(tài)綠化設計時,首先要對當地鹽堿地進行土壤分析,針對當地土壤PH值等,對土壤進行針對性方案改良。根據設計場地所在城市,選擇合適的耐鹽堿地植物,并做好后期養(yǎng)護。總之,鹽堿地上的綠化不是速成的,在合適的土壤中種植合適的植物,做好后期養(yǎng)護工作,才可達到鹽堿地上的宜人豐富的生態(tài)綠化。
參考文獻
[1]張金國.天津濱海區(qū)重鹽堿地高效生態(tài)綠化研究[J].中國園林——風景園林與一路一帶,2020.05.vol.27/293
[2]王東啟.淺談鹽堿地上的園林綠化 [J].墾殖與稻作,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