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最早的詩歌總集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是笙詩,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500年間的社會面貌?!对娊洝返淖髡?,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对娊洝吩谙惹貢r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并教育弟子讀《詩經》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西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zhàn)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四詩風雅頌
宋神宗年間,遼國派遣使者來中原。翰林學士蘇東坡奉命招待。遼使者出了一聯:“三光日月星”,要蘇東坡來對。遼國使者認為,這是一副絕對。因為,聯語中的數量詞,一定要用數量詞來對。上聯用了個“三”字,下聯就不應重復。而“三光”之下只有三個字,那么,無論你用哪個數目來對,下面跟著的字數,不是多于三,就是少于三。誰知,蘇東坡略一思索,就對出下聯:“四詩風雅頌?!泵钤凇八脑姟敝挥小帮L、雅、頌”三個名稱。原來《詩經》中“雅”這一部分,又可分為“大雅”和“小雅”。
遼使說:“我還以為是絕對呢,不想讓你輕易對上了?!碧K東坡說:“什么絕對,我還可以補上三聯呢。其一:一陣風雷雨;其二:兩朝兄弟邦;其三:四德元亨利?!边|使問:“《周易》里‘乾卦里的四德應該是‘元、亨、利、貞啊,怎么漏了一字?”蘇東坡答:“最后一字是先皇圣諱,臣不能隨口念出?!痹瓉恚然仕稳首诿汹w禎,禎、貞同音,屬于“圣諱”,所以刪去一德,亦成妙對。
采 風
“采風”的本意是收集民間各種文學素材,來自于《詩經》中《國風》的“風”字。古代稱民間歌謠為“風”,所以采集民歌的活動稱為采風。統(tǒng)治集團與下層社會在空間上是分隔的,為政需要體察民情,而最適宜于人們表達感情的歌謠,自然是了解民情的好資料。因此古代統(tǒng)治者十分注重通過采錄歌謠來了解民情,在整理配樂之后用于朝廷的祭祀、飲宴等需要音樂歌舞的場合。
我國的采風活動起源很早,歷史悠久?!吨芤住分芯陀挟a生于商代的民間謠、諺?!对娊洝分小秶L》的絕大部分和《小雅》的小部分,就是周初到春秋中期的民歌,在農閑的時候由朝廷專門采風的人到各地采集而來。漢朝曾設立樂府機構,采集各地民歌,主要為了尋找散落民間的古代歌曲、音樂,以整頓禮樂制度,教化民眾。到了“五四”新文化運動時,一些學者從國外引進了民俗學,“采風”二字的含義就擴大了,泛指采集一切民間的創(chuàng)作和風俗。
《詩經》中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
《詩經》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為后世的文學研究與創(chuàng)作提供了寶貴的藝術經驗和豐富的史實素材?,F如今,我們常用的一些成語,其實都來自《詩經》。
高高在上,源自《周頌·敬之》:“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jiān)在茲?!痹柑斓肋b遠,地位高上;今指領導者心高氣傲,不愿意深入基層。
逃之夭夭,源自《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痹钢θ~繁茂;后世把“桃”替換為“逃”,改為“逃之夭夭”,此成語是較為典型的古今異義詞,今指逃跑得無影無蹤,具有幽默詼諧的色彩。
兢兢業(yè)業(yè),源自《大雅·云漢》:“兢兢業(yè)業(yè),如霆如雷?!惫艜r兢兢與業(yè)業(yè)各有所偏向,現在詞義為形容小心謹慎,認真踏實。
小心翼翼,源自《大雅·大明》:“維此文王,小心翼翼?!痹摹耙硪怼毙稳菪⌒闹斏鳎癸@嚴肅,強調恭敬;今形容小心謹慎,不敢疏忽。
畢恭畢敬,源自《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焙笫烙谩爱叀碧娲氨亍保爱吘础碧娲熬粗埂保鎿Q后的意義保持不變,且念起來更加順暢。
哀鴻遍野,源自《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痹娭幸浴傍櫻阌陲w”比喻使臣勞累奔走,居無定所。后成為成語,“哀鴻”代表流民,詞義引申為災民流離失所,痛苦呻吟。
涇渭分明,源自《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痹闹笚墜D雖比新婦年老色衰,但品性卻高潔很多。后演變?yōu)槌烧Z,比喻事物有是非、高下、優(yōu)劣的明顯區(qū)別。
碩大無朋,源自《唐風·椒聊》:“彼其之子,碩大無朋。”文中指被贊美的男子體型高大。今形容物體十分龐大。死生契闊,源自《邶風·擊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逼渲小捌蹰煛睘槠x復詞,主要取“契”,指不分離?,F在是生死相約的意思。
以上為大家列舉的成語皆脫胎于《詩經》之中,沉浸醞釀于歷史文化之中,又與修辭高度契合,富有表現力,短小精悍,韻律優(yōu)美,文化意蘊豐富?!对娊洝窔v久彌新,滋養(yǎng)著一代又一代人,并且成為后世修辭發(fā)展和成語造詞的典范。
內容介紹
《詩經》根據樂調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類。
風為“風土之音”,即各地的民間歌謠。《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wèi)、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qū)采集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
雅為“朝廷之音”,是周王朝直轄地區(qū)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堆拧吩娛菍m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
頌為“宗廟之音”,即宗廟祭祀的樂歌和史詩,內容多歌頌祖先的功業(yè)?!俄灐吩娪址譃椤吨茼灐?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品。
從時間上看,《周頌》和《大雅》的大部分產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產生在西周后期至東遷時;《國風》的大部分和《魯頌》、《商頌》產生于春秋時期。
從思想性和藝術價值上看,三頌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國風。
蒹 葭
《詩經·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賞讀感悟
在《詩經》豐富多彩的情詩中,《蒹葭》是風格獨異的名篇。這首詩寫一個男子傾心于一位女子,但“伊人”可望不可及的惆悵心情。全詩三章,每章前兩句寫景點明時令,烘托氣氛;后六句寫尋求“伊人”而不得的心情。
詩中的景物,那蘆荻、白露、河道、洲渚,都被注入感情和意緒,并且?guī)е@種感情和意緒在搖曳。那瑟瑟的蘆荻仿佛是綿綿不盡的愁思,整個世界、天地萬物都是那樣蒼茫和令人惆悵。我們因此進入了一個情景交融的美學境界,受到感染和熏陶,也消融了自我。
【孫俊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