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生
當下,無論是在生活、學習或工作中,人們遇到棘手的問題或困難時,總是會高舉“堅持就是勝利”的旗幟,一味地堅持著,最終結果卻是筋疲力竭,自信心也受到極大打擊。堅持本無可厚非,但必須懂得舍棄盲目的執(zhí)著,適時放下固執(zhí)。這樣,行走世間,方能如水般瀟灑自得。
適時地放下,是為了更多的收獲。面對爾虞我詐的官場,生性坦蕩的陶淵明果斷舍棄仕途,結廬南山下。早晨他荷著鋤頭,踏著露水,悠然地去耕作;傍晚時分,他從農田歸來,欣賞著籬笆邊的菊花,詩興大發(fā),膾炙人口的詩文也由此問世。當放則放,陶淵明放下了仕途,并不是舍棄年輕時的凌云壯志,只是以另一種方式表達自己的理想,還得到了孟浩然、李白、蘇軾等后世名人的贊嘆追隨,名垂千古。
適時地放下,是生存的智慧。生物與自然就如同唇與齒,相互依存。人類尚不能脫離自然,更何況是動物呢?在美國阿拉斯加的茫茫荒野上,生活著一種繁殖能力極強、以植被為食的鼠類。每當種族繁殖過盛,對植被造成嚴重威脅的時候,一部分老鼠的皮毛會自動變成鮮亮耀眼的黃色,以吸引天敵捕食的目光;或者老鼠們成群結隊地奔向山崖,跳崖自盡。如果它們中沒有成員肯放下生命,那么最后只能集體滅亡。面臨巨大的自然難題和考驗,它們懂得有舍才有得,部分成員放棄了生存的權利,為的是種群的繁衍和生生不息。這是自然生物偉大的生存智慧。
適時地放下,只為了積蓄力量,整裝待發(fā)。一些同學每天都坐在書桌前,不斷地做著各種各樣的試題,類似的題目做了再做,卻不肯拿出一點時間來總結,只是堅信多做題,多學習新知識,就能有好成績。其實不然,適時地放下手中繁忙的筆桿子,翻一翻之前的筆記,回憶所學過的知識,這樣更能事半功倍。留出一部分時間看看課外書,提高個人修養(yǎng),更能在學習中游刃有余。所以,放下并不是停步,而是為了蓄勢再發(fā)。
學會適時地放下,而不盲目地堅持,誰能說這樣做是錯的?就如梭羅所說:“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放下,是上善若水,是剛柔并濟,是直曲結合。如此,可直達生命的至善。
點評
全文使用了三個比較典型的事例:陶淵明舍棄仕途、美國阿拉斯加鼠跳崖自殺、學生暫停做題思考總結,來闡述、論證了人生有時要懂得放下、學會放下、適時放下,才能直達生命的至善這一中心論點。作文理趣怡人,觀點鮮明,值得同學們借鑒。
【李弗不/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