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繇
(通化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吉林 通化134002)
東北地區(qū)是我國濕地的主要分布區(qū),沼澤與沼澤化草甸濕地約占全國該類濕地的48%。東北地區(qū)濕地資源豐富,濕地類型多樣,發(fā)育完整,僅吉林省濕地面積有172.85萬hm2。東北林業(yè)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東北濕地植物彩色圖志》(周繇著,ISBN 978-7-5674-1745-8,上、下兩冊定價1200元)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tǒng)、科學、翔實介紹東北濕地植物資源的大型彩色圖志。
東北濕地植物資源豐富,經(jīng)濟價值高。據(jù)初步統(tǒng)計,全區(qū)共有各種野生維管濕地植物800余種。其中:蓮、睡蓮、萍蓬草、荇菜、芡實、千屈菜、東北菱、狐尾澡、杉葉藻、睡菜、白花驢蹄草、水葫蘆、金魚藻、圓葉茅膏菜、沼委陵菜、紅花金絲桃、水莧菜、柳葉菜、丁香蓼、毒芹、澤芹、地桂、紅莓苔子、金銀蓮花、水蘇、茶菱、貍藻、狗舌草、東方澤瀉、野慈菇、花藺、水麥冬、冰沼草、水鱉、龍舌草、苦草、角果藻、川蔓藻、水芋、雨久花、鴨舌草、菰、溪蓀、燕子花、疣草、蘆葦、菖蒲、水芋、香蒲、寬葉羊胡子草、水蔥、十字蘭、沼蘭、朱蘭等均為《中國濕地植物名錄》重點收錄植物。
本書依據(jù)植物生態(tài)學家瓦爾明(Warming,1909)和辛伯爾(Schimper,1898)按照植物對水分條件的適應(yīng)性,把植物劃分為水生植物、濕生植物、中生植物及旱生植物,包括東北地區(qū)各種類型的水生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即:漂浮水生植物、浮葉水生植物、沉水水生植物、挺水水生植物,濕生植物(水分供給充沛的沼澤地及淺水中)和中生植物(包括在潮濕區(qū)域的林下濕地、林緣濕地、路旁濕地、溝邊濕地、鹽漬化濕地、濕草甸、溪流附近及濱海沙灘)等絕大多數(shù)植物,收錄了東北地區(qū)90%以上的濕地野生植物。
《東北濕地植物彩色圖志》是一部大型的學術(shù)專著(240萬字,1920頁,彩色照片4941張),收錄濕地植物100科371屬737種24變種24變型(蕨類植物:16科17屬25種;裸子植物:1科4屬7種1變型;被子植物:83科350屬705種24變種23變型)。全書分為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章,每章詳細介紹了每種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學名、別名、形態(tài)特征、花期、果期、分布范圍、生境及主要經(jīng)濟價值等。另外,為展現(xiàn)東北地區(qū)豐富的濕地資源,在每個科的介紹中,特選一張精美的濕地景觀圖片,總計100張。書后還附有中文、俗名及拉丁文索引等。該書內(nèi)容豐富,直觀性強,圖片清晰,生動、鮮活,得到了著名濕地專家劉興土院士和著名植物分類學家王文采院士的高度評價。
作者周繇教授近40年來,行程25萬km,采集標本5000余份,拍攝植物圖片28萬余張,完成了《東北濕地植物彩色圖志》大型巨著。該書是我國科技工作者的又一項重要科研成果,是研究東北濕地植物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東北濕地植物彩色圖志》的出版必將為東北乃至整個東北亞地區(qū)的濕地植物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對推動我國東北地區(qū)濕地保護和恢復建設(shè)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