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內蒙古林業(yè)總醫(yī)院 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第二臨床醫(yī)學院,內蒙古 牙克石)
慢性胃炎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慢性胃炎是由胃潰瘍發(fā)展而來的,其過程為:胃黏膜的功能是對胃部進行保護的一種物質,使胃部免受胃酸的侵蝕,其主要由上皮、固有層、黏膜肌層組成,當胃黏膜受到損傷,就會引發(fā)患者患上胃潰瘍,而胃潰瘍沒有及時受到治療或者治療不當,就會發(fā)展為慢性胃炎,這是一種會對患者的生命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的疾病[1]。慢性胃炎目前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主要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糜爛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這幾種。在對慢性胃炎患者進行治療時,配合適當的護理干預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采取的護理方法為個性化護理,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選取2019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本醫(yī)院接診的慢性胃炎患者共計140 例,分組情況:觀察組70 例和對照組70例。全部患者均簽署同意書,本次研究取得了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在觀察組70 例患者中,主要包括男性患者30 例與女性患者40 例;患者的年齡為33-76 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0.00±6.78)歲;病程為4 個月至2 年,平均病程為(1.60±0.10)年。在對照組70 例患者中,主要包括男性患者35 例與女性患者35 例;患者的年齡為33-78 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1.20±6.00)歲;病程為4 個月至3 年,平均病程為(2.00±0.59)年。對比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采取根除幽門螺桿菌、抑酸、胃動力恢復等基礎治療。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實施個性化護理,主要內容如下。
1.2.1 健康教育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與護理實際情況給患者制定有效且針對性的護理方案,經過了解我們發(fā)現多數患者對于疾病相關知識是不太了解的,因此有必要對患者實施專業(yè)且有效的健康宣教,通過宣教,使其對于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知曉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預后情況,知曉情緒、免疫功能對于病情的影響,以此不斷提升患者的配合積極性。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為其制定針對性的鍛煉和飲食計劃,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治療效果[2]。
1.2.2 心理干預
多數患者都會存在不良的心理,但是每位患者出現的不良心理均是不同的,程度也不一樣,所以,要根據患者實際心理情況作出個性化心理護理,慢性胃炎的發(fā)病與生活習慣、心理因素等有密切聯系[3],患者往往會情緒緊張,使得焦慮、抑郁情況發(fā)生率較高。因此,要積極的對患者進行鼓勵和安慰,及時降低患者的不良心理發(fā)生概率,使其能夠積極面對疾病,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兩組心理狀態(tài)、疼痛程度比較(分,±s)
表1 兩組心理狀態(tài)、疼痛程度比較(分,±s)
注:觀察組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SAS 評分 SDS 評分 疼痛程度觀察組 70干預前 56.22±5.23 58.52±6.21 6.66±0.33干預后 43.00±4.70 47.41±4.60 2.04±0.30對照組 70干預前 56.22±5.21 58.23±6.21 7.61±0.35干預后 50.21±4.52 54.12±4.00 3.00±0.61
見表2。
表2 兩組生命質量比較(分,±s)
表2 兩組生命質量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睡眠精力 軀體不適 感覺運動 精神緊張 正負情感觀察組 70 72.22±7.64 68.20±6.22 96.25±6.32 91.55±7.25 90.68±6.11對照組 70 67.77±7.58 60.47±5.00 90.14±6.85 85.35±7.34 78.58±5.85 t 3.221 8.114 6.000 4.220 12.114 P<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 功能認知 社會支持 人際交往 工作學習 業(yè)余娛樂觀察組 70 76.88±8.45 69.20±5.20 87.28±7.31 64.32±7.14 74.00±7.33對照組 70 65.12±7.44 64.00±6.44 76.21±6.42 56.22±5.14 70.77±6.21 t 9.0000 5.852 7.258 7.385 3.666 P<0.05 <0.05 <0.05 <0.05 <0.05
慢性胃炎目前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病概率,而且隨著人們飲食習慣與作息時間的改變,此病的發(fā)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此病的發(fā)病原因復雜,主要是由于幽門螺桿菌感染、病毒或其毒素感染、刺激性物質、藥物刺激、環(huán)境變化等因素引起。慢性胃炎的發(fā)病原因更是多樣且復雜[4],通常是在患者患上急性胃炎以后,胃黏膜發(fā)生病變的時間較長,久久不能痊愈或者疾病反復發(fā)作,長期受到食物的刺激等,對胃黏膜進行強烈的刺激,從而引發(fā)胃炎疾病出現。臨床治療時,可以采取抑酸、根除幽門螺桿菌等基礎治療。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個性化的護理干預,能夠促進理想治療效果的取得。慢性胃炎患者通常是要經受長期的疾病折磨的,使患者備受煎熬和痛苦,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乃至生命質量均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需要廣大醫(yī)務工作者的重視。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所接觸到的慢性胃炎患者由于病情的發(fā)展,往往伴有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而負性情緒的發(fā)生、發(fā)展,又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形成惡性循環(huán)[5]。相關研究結果證實了不良的心理情緒會讓患者的病情變得更加嚴重,所以在治療護理過程中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改善患者的心理不良狀態(tài)十分重要。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心理狀態(tài)、疼痛程度、生命質量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研究結果充分說明了將個性化護理措施應用到慢性胃炎患者的護理中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能夠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疼痛程度得到了降低、生命質量得到了提高。個性化護理是根據患者的不同特征、理解能力等,對患者進行一對一的護理干預,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干預,使患者的身心各個方面得到改善[6]。
綜上,將個性化護理措施應用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護理中,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7],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是具有理想應用價值的護理干預方法[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