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的改革背景下,傳統(tǒng)的地理課堂教學已經(jīng)不再適用,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和地理課堂教學質量。基于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本文主要圍繞情境教學存在的問題、探討高中地理課堂開展情境教學的策略,可為高效有序地開展地理課堂教學提供決策依據(jù),為完善高中地理課堂情境教學提供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 高中地理 情境教學 策略
隨著高考教育體制改革,情景教學得到較為普遍使用。將相關地理知識與生活情境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實現(xiàn)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
一、情境教學的含義、存在問題
(一)情境教學的含義
徐啟寶指出:“情境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從而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達到幫助學生更好更熟練的掌握和理解教學知識的目的。開展情境教學中,借助音樂、實物、圖像、動作、視頻等輔助手段設計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情境教學在課堂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形式缺乏多樣性
許多教師在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方法都會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運用文字、音頻、視頻、以及圖片,豐富教學內容。有些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設備,沒有課件或多媒體就無法上課,且?guī)缀趺抗?jié)課都是老師講,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學生主動建構地理知識。
2.教師自身經(jīng)驗不足
某些教師受傳統(tǒng)教育影響,導致對情境教學理解產(chǎn)生偏差。第一,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沒有與教材知識相結合,導致其無法有效滿足學生自身的知識需求。第二,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過于形式主義,忽略學生理解的程度,導致知識傳授的效果沒有得到體現(xiàn)。第三,教師自身教學經(jīng)驗不足,語言表達能力欠缺,使創(chuàng)設的情境不夠具體化,學生難以融入課堂教學。第四,教師的課堂調控能力不足,無法有效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氣氛,以致課堂氛圍緊張,學生學習興致受到影響。
在知識更新快速的年代,新教師由于教學經(jīng)驗不足,缺乏知識儲備,設計情境教學有一定的難度,不知如何開展情境教學。所以教師要精心設計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教學情境。
二、開展情境教學的策略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造情境,使地理教學生活化
生活中有許多的現(xiàn)象或問題涉及到地理學科,所以,教師應從生活出發(fā),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用于地理情境創(chuàng)設。如在判斷日影長短及方向時,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思考一天中日影的長短變化以及日影的方向。如在講正午太陽高度角的應用時,可以挖掘生活中的地理,如北半球一年中,在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小。在已知正午太陽高度角和一棟教學樓的高度下,另外建一棟教師辦公樓,為達到采光條件,求教學樓與辦公樓之間的間距是多少。再如太陽能熱水器幾乎走進每一個家庭,那么太陽能熱水器安裝角度怎么算。在這樣一個問題情境下,聯(lián)系生活實際,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地理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促使學生運用地理視角,發(fā)現(xiàn)并分析地理問題,提高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符合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素質要求。
(二)借助語言、文字、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強化地理知識的印象
教學中,運用語言文字描述創(chuàng)設情境,可起到引導作用。如講地表形態(tài)時,用中國五岳的圖片創(chuàng)造情境,展示五岳風景圖片,附上明代徐霞客的詩句“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被蚨鸥懙摹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借此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利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懷。講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循環(huán),用“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來描述,講解如下:生態(tài)系統(tǒng)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組成,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產(chǎn)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分解者的作用是把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促進自然界中的物質循環(huán),樹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給土壤表層提供極少量的有機質,主要以枯枝落葉的形式把有機質還給地表。因此,在地理教學中,適當加上一些詩意的語言文字描述,增加地理知識的趣味性,吸引學生注意力,強化所學知識的印象。
(三)運用教學用具進行情境的創(chuàng)造,使教學內容具體化
面對復雜抽象的地理知識的教學時,可選擇合適的教學用具輔助教學,將問題具體形象化,幫助學生建立感性的認知。如講地中海氣候可拿多肉植物或有蠟質層的樹葉或油橄欖,借助這些事物分析地中海氣候的特征。
(四)使用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造情境,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
多媒體設備能夠做到圖文聲像并茂,利于突破教學難點,多角度調動學生情緒、注意力和興趣,學生學習更主動,教師恰當使用多媒體創(chuàng)造情境,幫助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如在講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時,可借助多媒體播放地表形態(tài)桑海滄田變化的視頻,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受,直觀看到地表形態(tài)變化,讓學生思考導致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力量是什么。講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影響時,播放自然災害的視頻,如地震、火山和洪水等視頻,讓學生思考自然災害的特征與危害,講鋒面與天氣時,播放鋒面天氣預報的視頻、讓學生從視頻中總結受鋒面系統(tǒng)的影響,天氣有何變化。講太陽直射點移動時用動畫播放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學生從動畫中看出由于太陽光線直射點的緯度位置不同,從而導致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進而引起晝夜長短的變化。用動畫的形式,觀察由于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導致晝夜長短的變化更為直觀。
(五)運用時政熱點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要梳理掌握教材,用精煉簡潔的語言揭示知識內在聯(lián)系,讓學生在比較完善的知識體系中掌握知識,結合教材,從學生關心的問題出發(fā),恰當引入時政熱點話題,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如在講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時,可引入當下全球對此采取的措施,如大國之間召開的會議、簽訂的協(xié)議、共同作出努力取得的成就等。
在高中的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敢于創(chuàng)新,勇于實踐,積累地理情境素材,積極創(chuàng)造地理教學情境,并開展情境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趣、生動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引入多媒體技術設備,將抽象的地理知識具象化;引導學生將所學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在原有的認知水平,建立比較完善的知識體系,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廣西柳州市鹿寨縣鹿寨中學城南分校?李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