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敏鏈
摘 要:高中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高中地理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教學的進度與質量,還要關注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尤其是對地理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基于高中地理教學,以AR中學地球儀為例,對高中學生地理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進行探究與分析。
關鍵詞:綜合思維能力 高中地理 AR中學地球儀
2017年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核心素養(yǎng)”一詞,并提出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人地協(xié)調觀、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其中,綜合思維能力是區(qū)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的基礎,也是引導學生的人地協(xié)調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必須重視高中學生地理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更為出色的地理人。
1 高中地理綜合思維的內涵分析
1.1 綜合思維的內涵
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中是這樣描述“綜合思維”的:它是地理學基本的思維方法,指人們全面、系統(tǒng)、動態(tài)地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思維品質和能力。在高中地理學習中學生的綜合思維主要包括思想與方法論,思想:要素綜合觀(整體性),認識某種地理事象、要素的特征和地理要素的關系;時空綜合觀(動態(tài)性),時間變化、地理事象變化和影響及措施;地方綜合觀(地域性),空間分布、區(qū)域聯(lián)系和區(qū)域差異。方法論:分析相互關系、分析事象成因、分析數理關系、分析發(fā)展策略和評價地理事象,而且它們均可以用逆向、發(fā)散、形象、聚合、聯(lián)想、類比、歸納和演繹等思維方式進行詮釋。
1.2 高中地理綜合思維培養(yǎng)的背景
高中地理綜合思維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高中地理具有自身的特性。例如:首先是其具有聯(lián)系性。地理是一門介于文科與理科之間的學科,在高中地理屬于文科,在大學地理又屬于理科,因此,地理科介于文、理科之間,其具有較強的聯(lián)系性與綜合性。而且,在高中的地理課程里,必修一為自然地理,必修二為人文地理,必修三為區(qū)域地理,這已然已包括了時間與空間、個體與整體、靜態(tài)與動態(tài)、地域與區(qū)域的關系。故學習高中地理課程可以聯(lián)系古今中外,符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之奧妙。其次,其具有發(fā)展性。地理學科的研究對象很多都是具有發(fā)展性的,是動態(tài)的。例如,河流的凹凸岸,與河流的侵蝕與堆積有關,河流的侵蝕與堆積又與地轉偏向力有關;又如,河流的洪水期與枯水期、各地區(qū)的年降水量與日降水量等均是動態(tài)的。2019年6月初廣東省的強降雨,主要受南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在阿拉伯海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經印度半島影響我省。這支急流在近日突然加強,并繼續(xù)維持強盛態(tài)勢。所以在廣東省帶來強降水,其中廣州市增城區(qū)的增江將出現近20年來一遇的洪水。對于該知識點,地理教師在課堂可以利用AR中學地球儀讓學生直觀地觀看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及季節(jié)移動這章節(jié)的知識,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可視化,同時也加強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
2 高中地理綜合思維的培養(yǎng)策略
2.1 鞏固基礎,強化聯(lián)系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必修一往往是最難的,學生一般都比較害怕地理必修一,但是必修一又是最容易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和串聯(lián)已學知識點,構建知識框架,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力。此時,我們可以借助AR中學地球儀,AR技術具有虛實結合、實時交互、三維注冊等特點。我們可以利用AR中學地球儀與手機電腦同屏技術,把AR現象展示給全班同學,便于學生更直觀地看到AR中學地球儀信息。例如,講授流水作用時,AR中學地球儀可以顯示流水侵蝕作用:V型谷、瀑布、喀斯特地貌;流水沉積作用:沖積扇、河口三角洲。如講解V型谷時有動態(tài)演示圖出現,還配上語音:“V型谷是指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區(qū)河流,由于河床的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在垂直方向上向下侵蝕作用增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寬速度,從而在橫斷面上形成了呈“V”字形的河谷。這樣既直觀也明確地把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加深對知識地理解與掌握。接著可以讓學生留意近日派潭河的水位,聯(lián)系AR中學地球儀的動畫,串聯(lián)河漫灘與三角洲的知識,把AR現象通過學生自己把知識現實化、具體化??梢酝晟茖W生對知識的架構、延長思維導圖鏈,AR中學地球儀起至關重要的位置。
2.2 強化空間思維能力
空間思維是指跳出點、線、面的限制,能從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立體思維和整體思維能力。在學習地理這門學科,也往往需要空間思維能力,有了空間思維能力就可以增加對地理圖文的感覺,對學習地理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講授地球的大小和形狀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AR中學地球儀首先出現一個傾斜、有晝夜交替、有赤道、一直在自轉的地球,其背景為宇宙繁星。然后又有地軸、南/北極點、赤道、地心距離和總結等知識分欄,每一點都能細致講解并在AR中學地球儀上顯示,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增加學生學習地理興趣,擴大其知識視野。
2.3 動靜結合
靈活運用已學知識是每位教師希望自己學生做到的,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但是現實是殘酷的,尤其是像我們學校這種第6生源組學生,我們的付出肯定要比其他人要多。所以為了使我們的學生對已學知識做到動靜結合,我們充分利用了AR中學地球儀,使學生能夠動靜結合來理解、掌握和運用已學知識。例如,講授昆明準靜止鋒時,有平面示意與剖面示意。平面示意是平面圖加文字說明,平面圖上出現冷暖氣流相遇,準靜止鋒來回擺動。剖面圖上則呈現昆明與貴陽的海拔,明確看到西南暖濕氣流與北方冷氣流相遇形成降水。每年的冬半年,從北方來的冷空氣到達云貴高原的東部邊緣,受到地形的阻擋,與當地的溫暖氣團相遇,形成鋒面,因地形阻擋,這個鋒面停滯在此,形成云貴地區(qū)冬半年降水。由于昆明地勢較高,基本在暖氣團一側,貴陽地勢較低,總在冷氣團一側,因此冬季的昆明常常是陽光明媚的春天景象,而貴陽則多是冷濕的天氣。
2.4 全局分析
高中地理課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系統(tǒng)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站在高處,統(tǒng)領全局,逐級細化知識點,環(huán)環(huán)相扣。宏觀上,AR中學地球儀APP內容共分為四部分:地球地圖、自然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該內容已包含和細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qū)域地理,把高中地理必修內容全部包含,形成知識網,讓學生分析、總結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地理綜合思維。微觀上,如AR中學地球儀上講授中國鐵路干線網時,有政區(qū)圖、地形圖和綜合圖,把南北向鐵路、東西向鐵路、樞紐城市均展示出來,幫助學生思考建設鐵路時既要從行政區(qū)上也要從地形上考慮,因為鐵路的選址一般要求地形平坦、途徑人口多的城市,也要有經濟或者資源的優(yōu)勢等區(qū)位條件,讓學生可以多方位考慮,全局分析,促進學生地理綜合思維能力的提升。
3 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在開展高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圍繞地理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人地協(xié)調觀、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因為地理學科本身的特殊性和綜合性,因此,我們更要更新和優(yōu)化課堂教學策略,如通過鞏固基礎,強化聯(lián)系、強化空間思維能力、動靜結合和全局分析等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AR中學地球儀讓學生更加強化了對區(qū)域的認知,在課堂加深了對區(qū)域的了解,便于他們在課外形成人地協(xié)調觀與開展地理實踐力,又或者在社團課或校內其它活動中展示,充分體現學生的學以致用,把課本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和活動當中。因為知識源于書本,更源于生活和社會,這一切均為社會培養(yǎng)綜合能力更為出色的人才、國之棟梁做準備。
參考文獻:
[1] 丁曄.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地理綜合思維培養(yǎng)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0(14).
[2] 曾憲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20(06).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qū)派潭中學 (廣東省廣州市 51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