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教具制作及其教學研究*
    ——基于Tracker和Phyphox軟件的定量探究

    2021-03-25 02:48:10王盼伊顧思漪張璟劉嘉麗袁婧
    物理通報 2021年4期
    關鍵詞:向心力角速度教具

    王盼伊 顧思漪 張璟 劉嘉麗 袁婧

    (上海師范大學數(shù)理學院 上海 200234)

    方偉

    (上海師范大學數(shù)理學院 上海 200234;上海市星系和宇宙學半解析研究重點實驗室 上海 200234)

    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是高中物理教學的一大重點與難點,學生對于向心力概念一直很難理解,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往往還外加一個向心力[1].該知識點前承牛頓第二定律,后引圓周運動的相關應用,并為萬有引力這一概念做鋪墊.但這一知識點在高中課本上僅做了簡單的分析及公式推導.在教學實驗中,教師往往無法做課堂演示實驗,DIS實驗盡管能做相關工作,但其普及性不高,集成性卻過高,使得學生的參與感不強,因而大大降低了學生參與向心加速度實驗的積極性,且不利于學生對向心加速度這一概念的充分理解.另一方面,隨著科技和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智能手機已越來越普及,且其集成了各種微型傳感器,精確度和靈敏度都很高,若教師能帶領學生開發(fā)自制教具,利用集成了各種傳感器的智能手機,并輔以Tracker和Phyphox等軟件[2],將可實現(xiàn)對向心加速度的定量探究和驗證,其教育意義將不可小覷.偉大的物理學家麥克斯韋也曾說過:“實驗的教育價值,往往與儀器的復雜性成反比.學生用自制儀器,雖然經(jīng)常出毛病,但他們卻會比用仔細調整好的儀器,學到更多的東西”[3].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闡述了本教具的實驗構想和實驗原理的理論推導,并在第二部分詳細講解了教具的制作過程.在第三部分,我們利用自制教具進行了基于控制變量的定量探究實驗,研究了向心加速度ac與圓周運動半徑r和角速度ω(周期T)的關系,并在第四部分進行了實驗的誤差分析.最后指出該實驗通過適當?shù)慕虒W設計,可以作為高中學生的探究性或驗證性實驗及課外科創(chuàng)活動,還提供了測量當?shù)刂亓铀俣鹊囊环N新方法.整個自制教具的制作和實驗探究過程具有較強的教育啟示意義.

    1 教具構想和實驗原理

    本文的教具構想和實驗原理為:利用可調速電動機制作教具,讓智能手機作為質點繞桿做擺長為L的勻速圓錐擺運動(圖1),此時手機在水平面內(nèi)即做勻速圓周運動.由圖1受力分析易得手機所受合力F合=mgtanθ,此力在水平面內(nèi),即是提供手機在水平面內(nèi)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因而向心加速度大小為

    ac=gtanθ

    (1)

    另一方面,質點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公式為F向=mω2r,因而有

    ac=ω2r

    (2)

    式(1)和式(2)在理論上應該相等.利用本文所述自制教具(見后述圖2),手機上裝載的Phyphox軟件可直接測得手機做圓周運動的角速度ω和向心加速度ac,而Tracker軟件可測到手機繞桿做圓錐擺運動時懸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θ,以及手機在水平面內(nèi)做圓周運動的半徑r.有了ac,θ,ω,r的實測數(shù)據(jù),即可在誤差允許范圍之內(nèi),驗證或者探究向心加速度表達式.

    圖1 圓錐擺運動的受力分析

    2 向心力實驗的教具制作

    圖2所示為可用Tracker軟件和智能手機軟件Phyphox驗證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教具實物圖.

    圖2 教具實物圖

    教具主要是由一個可調速的電動機、智能手機、多股細銅絲、鋼管支架和不銹鋼底座(購于五金店)組成,其中可調速的電動機是由一個低速旋轉電動機(200 r/min、24 V電壓、36.5 mm直徑、單電機),一個直流電機調速器(CCM5D數(shù)顯PWM微型直流減速電動機調速控制器)和一個直流開關電源所組成,將電動機嵌入一個內(nèi)徑與電動機直徑相同的鋼管中,并將鋼管和一個不銹鋼底座進行焊接,鋼管的長度盡量長,多股細銅絲要足夠長,以避免手機自身長度帶來的誤差.此外,由于原電動機自帶的法蘭螺母過于小,在手機旋轉的時候會產(chǎn)生繞線的現(xiàn)象,故我們在法蘭螺母的基礎上焊接了多個法蘭片(圖3),使整個轉盤大于電動機的直徑,解決了繞線問題.另外,懸掛手機的懸線L可用軟硬適中的多股細銅絲替代棉質繩(圖4),這將有效解決手機在旋轉過程中的自轉問題.

    圖3 電動機轉盤

    圖4 多股細銅絲

    本實驗裝置設計合理,簡單易做,成本較低,操作簡便,方便攜帶.通過巧用智能手機軟件,使向心加速度、角速度等物理量的測量變得便利,實驗誤差做到了最大化的控制.該教具可作為課堂演示教具,將理論概念可視化,為物理實驗教學提供新思路.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通過智能手機進行物理學習的興趣,變沉溺手機的低頭族為利用手機學習的陽光族.

    3 向心加速度實驗定量探究

    現(xiàn)利用本文介紹的自制教具來驗證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即定量探究向心加速度ac與圓周運動半徑r和角速度ω兩者之間的關系.在實驗中我們利用控制變量法,即改變r和ω中的一個變量,保持另一個變量不變.利用手機Phyphox軟件直接測量得出手機的角速度ω和向心加速度ac,利用視頻分析軟件Tracker測量出圓周運動半徑r和懸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θ,通過多次實驗,得出相關關系.以下是向心加速度實驗的數(shù)據(jù)及結果分析.

    (1)保持角速度ω不變,通過改變線長L從而改變圓周運動半徑r,改變8次線長L,得出向心加速度ac與圓周運動半徑r的關系(數(shù)據(jù)見表1,關系圖見圖5).

    表1 保持角速度ω不變時改變線長L的測量數(shù)據(jù)

    圖5 向心加速度ac與圓周運動半徑r的線性關系

    (2)保持圓周運動半徑r不變,通過改變電動機轉速來改變角速度ω,改變5次角速度ω,得出向心加速度ac與角速度ω的關系(數(shù)據(jù)見表2,關系圖見圖6).

    需要注意的是,本實驗中的轉速ω和圓周運動半徑r,由于和調速電動機、懸掛物質量以及線長有關,在實驗中無法做到嚴格的控制變量,只能做到近似不變,從表1和表2中數(shù)據(jù)即可看出.

    表2 保持圓周運動半徑r不變時改變角速度ω的測量數(shù)據(jù)

    圖6 向心加速度ac與角速度ω2的線性關系

    說明:表1及表2中的ac1為Phyphox軟件直接測量值,ac2為通過向心加速度公式(式2)ac2=ω2r由測量量ω,r計算出的值,ac3為物體所受合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式1)ac3=gtanθ,由測量量θ計算出的值,誤差1計算的是ac1與ac2之間的誤差,誤差2計算的是ac3與ac2之間的誤差.

    由圖5、圖6可知,向心加速度ac在ω一定時與圓周運動半徑r成正比,當r一定時與角速度的平方ω2成正比.這與理論式ac=ω2r所呈現(xiàn)的關系非常好的吻合.需要指出的是,本實驗在誤差范圍內(nèi)分別驗證了ac1=ac2和ac3=ac2,但其物理內(nèi)涵并不一樣.

    (1)ac1=ac2:驗證了向心加速度的表達式ac=ω2r,即向心加速度ac與r,ω2成正比.

    (2)ac3=ac2:即驗證了gtanθ=ω2r,將等式兩邊同乘質量m,即可得到結論:

    手機在水平方向做勻速圓周運動的過程中,所受合力大小等于向心加速度大小與質量的積,即合力提供了向心力,從而說明向心力并不是如重力、電場力一樣的某種性質的力,而只是一種效果力,從而厘清學生頭腦中關于向心力的錯誤概念.

    4 實驗誤差分析

    由于本實驗的各個測量量都可直接測得,所以我們的數(shù)據(jù)處理對比了向心加速度的直接測量值即ac1和利用向心加速度公式計算得出的ac2,平均誤差控制在0.587%,即本裝置作為定量驗證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演示實驗,其實驗效果會相當好.同時,我們也計算了ac3與ac2之間的誤差,即由測量量θ計算出的向心加速度ac3和同樣利用向心加速度公式計算得出的ac2之間的誤差,平均誤差控制在0.891%,也在合理范圍之內(nèi),但后者誤差稍大,分析其原因在于ac1為Phyphox直接測量值,而ac3是由視頻分析軟件Tracker測量的θ值而計算得到的.Tracker除了軟件本身的系統(tǒng)誤差外,還會引入視頻錄制過程中的人為誤差.本實驗的誤差主要集中于以下幾點:

    (1)手機系統(tǒng)自帶誤差.本實驗使用的是iPhone 8手機.由于手機版本不同,芯片制造商不同,最終的測量精確程度也會有所不同[4].利用手機Phyphox軟件我們測量的量是向心加速度ac和角速度ω,通過陀螺儀測量角速度ω,并通過加速度計得到向心加速度ac.比如iPhone 8的陀螺儀標準偏差為0.003 3 rad/s,加速度計的標準偏差為0.009 8 m/s2,而華為P20的陀螺儀標準偏差為0.000 41 rad/s,加速度計的標準偏差為0.004 1m/s2,所以每一種型號的手機,由于芯片不同,所帶來的誤差也會有所不同.

    (2)Tracker軟件誤差.利用Tracker軟件測量圓周運動半徑r和懸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θ時,測量的畫面是人工選取的,且?guī)首畲罂蛇_80幀/秒,所以在選取畫面的時候也會有一定的誤差.此外,拍攝角度是否正向也會對r和θ的測量造成誤差.

    (3)調速器誤差.直流電機調速器無法維持在一個固定值,會在一個區(qū)間內(nèi)浮動,所以產(chǎn)生一定的誤差.

    (4)圓周運動半徑誤差.由于每個手機的陀螺儀等芯片的位置會有所不同,故我們將桿到手機中心的距離近似定義為圓周運動的半徑.

    以上為本實驗的主要誤差,由于在實驗中較為細致,本實驗的最大誤差也只在2.1%左右,對于利用自制教具來進行的普通物理實驗,已較為難得.

    5 小結與教學啟示

    就在本文工作開展之際,筆者發(fā)現(xiàn)江偉欣等人基于定性探究實驗的原理,設計并制作了一個定量的向心力演示裝置[5],通過電機帶動鉤碼做勻速圓周運動,利用替代思想將壓力傳感器測得的壓力代替拉力,從而探究影響勻速圓周運動中向心力的因素.該教具制作精美,原理簡單,實驗時很容易控制變量,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向心力概念.不過該教具制作工藝相對復雜,且用壓力傳感器測到的壓力來替代拉力,不夠直觀.相比而言,本文介紹的教具制作簡單,成本較低,且巧妙利用圓錐擺運動,通過簡單受力分析即可直接得到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大小,無需由壓力來替代拉力,物理圖像更為清晰、直觀.不過由于式(1)和式(2)中的質量被約去,本教具僅可探究向心加速度ac與角速度ω和半徑r之間存在的定量關系,不能探究Fc與質量m之間的定量關系.

    高中課堂無法對向心加速度的理論部分有過多解釋,DIS實驗也只是對向心力公式做一個驗證性的實驗,而無法向學生們直觀展示向心加速度這一物理量,且在做向心力實驗時,DIS實驗會由計算機直接計算給出向心力Fc的大小,缺乏讓學生自主計算研究的過程.在本實驗中,角速度ω和向心加速度ac可直觀顯示在智能手機軟件Phyphox的測量界面上.通過轉動調速器旋鈕,學生可以明顯觀察到手機旋轉速度的變化,結合手機界面數(shù)據(jù)的變化,可以讓學生直接觀察到向心加速度和角速度的實時變化過程.

    除驗證性實驗外,本實驗也可以設計成探究向心加速度ac與r和ω之間關系的探究性實驗.在實驗前,教師需先引導學生定性發(fā)現(xiàn)向心加速度可能與哪些物理量有關,待確定后,再利用控制變量法研究.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假設向心加速度ac與圓周運動半徑r和角速度ω的關系為

    ac=ωαrβ

    利用量綱分析法求出α=2,β=1,配合實驗探究,與量綱分析結果比較,會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提高學生探究實驗的參與度,增強學生自我探索的興趣.

    在文本的數(shù)據(jù)處理和誤差分析時,曾簡單地取重力加速度g=9.8 m/s2,但當我們查閱上海當?shù)氐闹亓铀俣葦?shù)據(jù)并將g取為9.796 4 m/s2之后,發(fā)現(xiàn)整體誤差均有了較大幅度的減少,這一事實啟發(fā)我們,除驗證或探究向心加速度公式外,本教具還可以提供測量當?shù)刂亓铀俣鹊男路椒?,可用在課外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中.

    最后,本實驗裝置的構造和組合搭建并不復雜,學生可在課下以小組形式自主完成,自行深入探究向心加速度公式,可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猜你喜歡
    向心力角速度教具
    凝聚僑胞向心力 譜寫時代新篇章
    華人時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5:24
    馬向明:雙“星”交匯,打造灣區(qū)最強向心力!
    自制玩教具《拼拼樂》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應用探討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56
    展教具
    圓周運動角速度測量方法賞析
    向心力要點精講
    半捷聯(lián)雷達導引頭視線角速度提取
    基于構架點頭角速度的軌道垂向長波不平順在線檢測
    一種無角速度信息的撓性航天器姿態(tài)控制方法
    无极县| 尚志市| 德阳市| 杭锦旗| 台州市| 永登县| 抚远县| 盘山县| 阿拉善右旗| 日照市| 淳安县| 安陆市| 乐业县| 保康县| 安阳市| 清流县| 金湖县| 克山县| 盐山县| 洛南县| 苍梧县| 株洲市| 同江市| 来宾市| 启东市| 清徐县| 三穗县| 德州市| 太保市| 额济纳旗| 都兰县| 达州市| 招远市| 沙雅县| 重庆市| 合川市| 白沙| 新蔡县| 伊宁市| 武夷山市| 武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