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
原來日益沉重的肉身里,還藏著一個躍躍欲試的靈魂。
我有一個朋友,是一位心思細膩的青年。他經(jīng)常會在稀松平常的時候關(guān)切地問候:“您怎么啦?”而我往往正無所事事地坐著,一如政治經(jīng)濟學老師描述的那樣:“坐在那兒,什么也不干——這不是勞動,只是生活。”也許青年人就是無法相信,我這種一臉灰頹、身心俱廢的放空,并不是遭遇了什么打擊使然,不過是普普通通的日常狀態(tài)。這種善良而天真的追問常常令我驚奇,繼而厭倦,最終都會落到:啊,果然還是得喝一杯。
丹麥電影《酒精計劃》,大部分時間都有一點悶,也沒有多么逆襲的戲劇沖突。但是我看得特別順溜,易飲度極高,每每體驗到“喝得口滑”般的愉悅。
影片基本上講述了一個“酒壯慫人膽”的故事:一群混得不好不壞的中學教員,面對著各種不大不小的人生難題,相約找了個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法子:像寫論文一樣,正兒八經(jīng)地每天記錄自己的酒精攝入量,以此觀察酒精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吹竭@個開頭,我心里已經(jīng)不由自主泛起一片悲涼:要維持體面可太費勁了,不過是想喝個酒啊,竟然還得整一個研究項目的帽子扣上。
放浪是年輕人的特權(quán),中年人的美德是克己。中國人講三省吾身,講君子慎獨,人生就是在不停的自我反省中持續(xù)收斂和修持。酒精令人興奮,令人話多,令人輕易調(diào)動起不切實際的鼓舞和歡樂情緒——這些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品質(zhì),往往是疲憊的中年人不靠酒精加持就難以獲得的技能點。最重要的是,酒精催生幻想。三杯酒下肚,一切仿佛都美好了一些,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突然蹦出了新鮮感,課堂上從來喪聲歪氣的熊孩子們,也展現(xiàn)出單純可愛的一面,一片乏味之中突現(xiàn)活潑暖意。
然而虛妄到底不是解藥。笙歌散盡之后,紛至沓來的各種現(xiàn)實依舊嚴冷:婚變,停職,死亡……老弟兄們終究還是得各人的心傷各自療。
于是再一次地,我們走到了熟悉的哲學路口,是時候祭出那句儼然已經(jīng)雞湯化的名言:“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眴栴}在于,生活真不是那么容易熱愛的。我們終究不是英雄,只是一群喝多了也吐、挨打也疼的凡人。影片在這里具備了相當?shù)娜饲槲叮号σ策_不到的目標,達不到也可以;鼓不起勇氣的時候,哭泣也沒有關(guān)系。中年人的美德除了克己,還有原諒,除非你鐵了心要做魯迅一流人物。在這個世上,誰不是提著一口氣活下去。
青年人的痛苦大部分源自未知:他/她愛我,他/她不愛我;人生有意義,人生很無聊……凡此種種,恰似合眼跳黃河,知它過也不過。中年人的麻木則來自塵埃落定,一切已有了走向,一切都不過如此?!澳銓W過芭蕾,跳一下???”“不了不了。”也就完了,大家的興致都有分寸,沒有人會堅持要你展露才華。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轟轟烈烈,情懷漸冷。說什么好呢?好在還有酒啊。
我是看完本片掉回頭去補起《漢尼拔》的。即使是漢尼拔這類大肆綻放邪魅的角色,“麥子叔”麥斯·米科爾森的演繹也很克制。這位“丹麥最性感的男人”,倒是讓我覺得異常親切。感謝他的片尾狂舞,讓一切憂愁和無奈到底有了安慰。原來日益沉重的肉身里,還藏著一個躍躍欲試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