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摘 要: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如何跟緊時代步伐有效開展是當前面臨的重要課題,而“中國夢”作為新時代、新形勢下具有一系列深刻意義及豐富內(nèi)涵的重要指導思想和執(zhí)政理念,無疑應占領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陣地,成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和新平臺。將“中國夢”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與方向,有助于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有助于早日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文章主要論述研究了高校如何構建教育協(xié)同體系,實現(xiàn)“中國夢”的引領,強化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關鍵詞:新時代; 大學生; 中國夢; 理想信念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2-151-002
一、理想信念教育:大學生的靈魂工程
理想信念是指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有實現(xiàn)可能性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fā)展的向往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體現(xiàn),也是情感、認知和意志的有機統(tǒng)一體。而大學生理想信念,則是指大學生對于自身理想及信念的群體共性的認知、看法、態(tài)度和傾向性,是個體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有關理想、信念上的具體反映,具有鮮明的情境性、公共性和實踐性特征;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則是將大學生的個體理想信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有機結合,為使大學生養(yǎng)成科學、正確的理想信念而進行的各種教育,包括各種外部教育和個體自我教育的全部方式,是大學生的靈魂工程。個體的成長和發(fā)展離不開一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為個體的實踐活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推動著大學生不斷地為之努力奮斗。如果一個人沒有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那么他未來的人生必將迷霧茫茫,沒有明確的目標與方向,他的成功之路也會荊棘叢生,甚至會與成功失之交臂。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yè)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1]”說明了理想信念之于個人的重要性。同時,理想信念還有國家層面的內(nèi)涵,涉及到國家層面的目標和努力方向。個人層面與國家層面的理想信念相互支撐、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個人的理想信念實現(xiàn)的基礎條件和前提,是國家理想信念的充分實現(xiàn);而國家理想信念的達成又建立在所有個體共同的不懈努力下。因此,理想信念不論是對個人還是對國家來說,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大學生作為中國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新時代的弄潮兒,更要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二、“中國夢”視域下的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時代課題,無論基于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視角,還是新時代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訴求,抑或是新的時代條件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需要,無不彰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深入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當前,隨著我國不斷深入推進改革開放以及面臨的國際形勢,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而言,既是機遇也存在挑戰(zhàn)。西方發(fā)達國家不斷通過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來宣揚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的價值觀念以及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等等這些消極因素對我國大學生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產(chǎn)生了不利影響。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面對日益復雜的國內(nèi)外環(huán)境,如何依據(jù)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新要求,對大學生進行富有成效的理想信念教育,仍是一個需要不斷在新的時代背景中加以審視、觀照和研究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新時代是承上啟下的時代,是繼承與發(fā)展并存的時代,存在著諸多新情況,肩負著新使命,承擔著新任務。大學生作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只有堅定其理想信念,鞏固其精神家園,才能在推動社會發(fā)展進程中體現(xiàn)自身價值。深入開展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對有效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發(fā)展、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價值。
中國夢為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指明了方向。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想,是中華民族的夢想,而這個夢想的實現(xiàn)也要靠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的努力與付出?!爸袊鴫簟钡年U釋使大學生對理想信念的追求更加現(xiàn)實、更加具體,為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實現(xiàn)提供了平臺和具體路徑,在大學生群體中產(chǎn)生了巨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2]。以中國夢為核心樹立理想信念,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大學生朝著理想努力奮斗的同時,也是在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另外,以中國夢為引領樹立理想信念能幫助大學生堅定共產(chǎn)主義信念,而中國夢的共同理想也能時刻激勵和鞭策大學生為實現(xiàn)理想不懈奮斗。
中國夢幫助大學生抵御外來文化的沖擊。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各種文化思潮不斷涌向我們,涌向大學生,而大學生又處于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樹立理想信念的重要時期,很容易為外來文化思潮所誤導,樹立不切合實際的理想信念,從而南轅北轍,離目標越來越遠。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則能幫助大學生建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國家自信,并鼓勵大學生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武裝自己的頭腦,遇事進行思辨,從而抵御外來文化的沖擊。
三、實現(xiàn)“中國夢”引領,建構教育協(xié)同體系
1.融入課堂教育
影響大學生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各影響因素之間又相互作用。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從整體性、系統(tǒng)性的視角出發(fā),培養(yǎng)整體思維的教育理念,準確把握理想信念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善于利用有利因素和有效資源來促進教育實效性的提升。一方面,要加強頂層設計,轉變教育理念。高校黨委的教育理念是否具有科學性,直接決定著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系統(tǒng)性、整體性理念能否形成的的關鍵,決定著能否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梢姡咝|h委對教育合力理念的認知程度決定著教育合力能否形成并進一步強化。所以,高校應從加強頂層設計,重視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整體布局,整合校內(nèi)外各種優(yōu)質資源,從管理制度機制等方面協(xié)調推進各職能部門、二級學院、各課堂之間的協(xié)調聯(lián)動,形成合力育人的氛圍,達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效果,切實提升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另一方面,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者也要樹立合力育人理念。不僅要增強合力育人理念的意識,更要把握合力育人方式方法。教育者要善于利用和整合各類優(yōu)質資源,鞏固并加強教育合力,引導新時代大學生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自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
2.用好網(wǎng)絡平臺
如今網(wǎng)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條件,絕大部分學生通過網(wǎng)絡來獲取外界的信息,了解國內(nèi)外的大小事件,高校也應當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利用網(wǎng)絡平臺對學生進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學校、學院可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網(wǎng)絡平臺推送中國夢、十九大報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有關內(nèi)容。而以網(wǎng)絡為載體的宣傳形式也可以更加的多樣化,可以是圖片、音頻、視頻甚至是一些講座的直播小課堂,為學生了解中國夢的深刻內(nèi)涵以及學習“十九大報告”精神提供形式更加豐富的多種選擇,同時實時對國家發(fā)展動向的普及宣傳,可以讓學生能夠及時地完善提升自我的思想覺悟。
3.滲透學習生活
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輔導員也可以通過在群里分享專家的有關評論、報社評論、相關小視頻等方式,提供更多可供學習的資料。將學生學習的時間碎片化、日?;?,提升他們對中國夢的理解與認同,將中國夢深植于學生的思想行動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使得他們能夠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武裝自己的頭腦,遇事進行思辨,知明理、辨是非、分黑白,從而幫助他們樹立和堅定理想信念。
4.開展豐富活動
除了學習之外,學校還應多開展關于“中國夢”或“理想信念”的征文、演講、表演等相關活動,一方面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引起學生們更多的關注度與參與度;另一方面也是對學校、學院的文化建設。以中國夢為契機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文化底蘊,在這樣的校園文化的熏陶和號召下,學生們也將更加注重中國夢對理想信念教育的引導及重要意義。通過情景教學與隱性教育,讓文化與知識深度融合,實現(xiàn)學生與教師良性互動,教育與環(huán)境協(xié)調發(fā)展。最后讓和諧的校園文化在大學生內(nèi)心之中得到認可,在精神上得到啟迪,在情感深處得到升華[3]。
5.抓牢行為實踐
學校不僅要從思想建設方面加強教育,還要從行為實踐方面做好引領,倡導學生在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中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社會實踐及志愿服務活動能讓學生深入基層了解社會現(xiàn)實,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去分析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4]。同時開展社會實踐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做到與時代同發(fā)展、與祖國共呼吸、與人民同奮進[5],利于學生在未來的國家建設中,為實現(xiàn)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6.利用社會資源加強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革命文化、紅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教育資源彰顯了共產(chǎn)黨人對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應不斷挖掘并將其納入教育領域,優(yōu)化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徑。引導新時代大學生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不僅需要高校教育教學資源,也需要有效利用社會資源。因此,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不斷挖掘教育資源,利用社會教育資源拓展教育內(nèi)容、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方法、豐富教育載體,提升教育實效性。一方面,利用社會教育資源提升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積極且善于利用各種社會教育資源提升教育的實效性。不僅要加強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還要不斷加強除了課堂以外的實踐教學活動,利用紅色革命文化景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歷史文化博物館等社會教育資源來提升教育實效性。另一方面,要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可以進一步促進新時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知行轉化,做到知行合一。社會實踐對于增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xiàn)實體驗和提升新時代大學生的社會主義制度認同度、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都具有重要作用。要不斷利用各種資源,積極開展社會實踐,引導新時代大學生走出校門、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深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使新時代大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樹立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目標,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shù)臅r代新人。
本文受到陜西師范大學2018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GERP-18-91《新時代高校研究生黨員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探索》資助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OL]中國青年報,2013-05-04[2017-04-05].http://www.gov.cn/ldhd/2013-05/05/content.2395892.htm.
[2]畢亞慧.“中國夢”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5):38
[3]張濤.“中國夢”引領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30(02):83-85
[4]張濤.“中國夢”引領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30(02):83-85
[5]張濤.“中國夢”引領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30(0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