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宏
(撫順市第四醫(yī)院功能科,遼寧 撫順 113006)
淋巴結是人體免疫器官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包括免疫、增殖以及過濾等,通常情況下淋巴結的直徑在0.50 cm以下,其不與周圍組織發(fā)生粘連,當機體遭受侵襲時,淋巴結產生抗體以抵抗并滅殺致病因子,此時淋巴結出現反應性腫大與增生[1]。多種疾病都可能造成頸部淋巴結的病變,其病變有良性與惡性的差異,病變原因較多的緣故導致臨床診斷難度較大。彩超檢查具有無創(chuàng)、無痛、可重復以及操作簡便的優(yōu)勢,常用于頸部淋巴結病變的診斷[2]。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彩超運用于頸部淋巴結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的鑒別診斷,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在我院檢查的126例淋巴結腫大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9例、女57例,年齡36~68歲、平均(56.45±12.51)歲;經超聲引導穿刺或者術后病理學診斷確認為良性淋巴結47例、惡性79例。納入標準:腫大淋巴結,其短徑在0.5 cm以上;未接受過抗感染治療的良性淋巴結,未接受過放化療治療的惡性淋巴結;患者的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與上述任一項不符合的。
1.2 方法 儀器為美國GE公司的LOGIQ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將儀器調整至最佳狀態(tài)進而將淋巴結內部的回聲清晰顯示出來,以不出現彩色噪聲為準,將調節(jié)彩色增益調節(jié)至最大水平,對壁濾波與脈沖重復頻率做出適當調整以便于將低速血流顯示出來。調節(jié)探頭頻率至5~10 MHz,患者取平臥位,將枕墊放置于頸肩下側,將病變部位充分顯露出來,探頭與受檢部位盡可能接觸,掃描過程中不向探頭施加壓力以免探頭壓迫淋巴結血管導致血流供應受到影響進而對檢查結果造成影響。作斜切、橫切以及縱切等多個切面的觀察,全面掃查以尋找淋巴結,檢查并記錄淋巴結大小、數目、形態(tài)、部位、血管分布以及血流信號等,選取彩色血流信號最為多彩或者最明亮的部位取樣,取得連續(xù)三個完整的搏動性血流頻譜并取平均值[3]。
1.3 觀察指標 ①彩超評估,脈動性血流信號為1條或者呈現出閃爍點狀時,判斷為少血供;2條以上時,判斷為多血供,分為不規(guī)則紊亂型、邊緣包繞型、水草型以及樹枝型共4種形態(tài)[4]。②記錄舒張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收縮期最大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阻力指數(resist index,RI)等。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經SPSS19.0處理,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流形態(tài)分布 異常淋巴結的血流形態(tài)包括多供血與少供血兩類,絕大多數正常淋巴結都可以顯示出血流信號,形態(tài)為線狀或者閃爍點,部分較大的淋巴結存在較多血流信號。
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均可見樹枝型,但是惡性病變血管的分枝扭曲、短小且不均勻,良性病變血管的分枝分布均勻并且走向規(guī)則。水草型以良性病變最為多見,未見于惡性病變。不規(guī)則紊亂型多見于惡性病變,少見于良性反應型增生。邊緣包繞型多見于良性,未見于惡性。見表1。
表1 淋巴結血流形態(tài)分布[n(%)]
2.2 血流成像參數 良性病變47例,13例取得血流成像參數;惡性病變79例,72例取得血流成像參數。良性病變的RI、EDV、PSV較惡性病變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流成像參數對比(cm/s,)
表2 兩組血流成像參數對比(cm/s,)
頸部淋巴結的主要作用在于收集人體頭部、胸導管及淋巴導管的淋巴液,一旦患者的頸部組織發(fā)生炎癥或繼發(fā)某種腫瘤轉移,均可導致淋巴結出現腫大的情況[5]。據有關資料報道,我國頭頸部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率占全身性腫瘤的20%~30%,其中鼻咽癌、甲狀腺癌等惡性腫瘤,均具有較高的頸部淋巴結轉移率[6]。因此,對患者的頸部淋巴結良惡性進行準確鑒別診斷顯得極為重要。頸部淋巴結作為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具有接受抗原刺激并產生免疫應答的作用,正常情況下淋巴結直徑在0.50 cm以下,質軟且較小,其表面光滑,不與周圍組織出現粘連[7],準確鑒別出淋巴結的良惡性病變,對患者治療與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病理活檢是診斷的金標準,其診斷率極高,但是會加大患者感染的可能,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方法的推廣應用[8]。彩超檢查的優(yōu)勢在于無創(chuàng)無痛,可重復性高且操作簡便,患者較容易接受,因此被廣泛運用于惡性淋巴結轉移的臨床診斷。頸部淋巴結具有良性和惡性兩種不同性質,不同性質的淋巴結在超聲征象以及各項參數方面也具有顯著差異,如良性淋巴結往往形態(tài)規(guī)則,邊界清晰,血流類型表現多樣,而惡性淋巴結由于腫瘤細胞的浸潤,淋巴結細胞結構被破壞,所以超聲等影像學檢查會出現形態(tài)不規(guī)則、體積較大、邊界不清的情況[9]。從本次研究的結果上看來,正常淋巴結多可見血流信號,其表現為閃爍點與線狀,部分可見較多血流信號,總的來說其分布規(guī)則;異常淋巴結可見多供血與少供血兩類,其分布不規(guī)則。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均可見樹枝型,但是惡性病變的血管分枝扭曲、短小且不均勻,良性病變的血管分布均勻,其走向規(guī)則。水草型以良性病變居多,未見于惡性病變。邊緣包繞型多見于良性,未見于惡性病變。惡性病變以不規(guī)則紊亂型居多,少見于良性反應增生性。因此對淋巴結的血管分布形態(tài)進行分析能幫助鑒別良惡性淋巴結病變。同時,本次研究發(fā)現良性病變的血流成像參數中的PSV、EDV以及RI均低于惡性病變,且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據嚴夢寒[10]等學者的研究報道,淋巴結惡性病變的血流信號豐富,呈高阻力型,其RI在0.7以上,因此將淋巴結的血流形態(tài)與血管阻力指數聯合以鑒別淋巴結的良惡性將能顯著提高鑒別診斷的準確率。
綜上所述,彩超檢查頸部淋巴結良惡性腫瘤具有無創(chuàng)、無痛、可重復且操作簡便的優(yōu)勢,將淋巴結的血流形態(tài)與RI聯合診斷有助于提高鑒別診斷的準確率,減少誤診和漏診等情況出現,為臨床治療提供更有價值的參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