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含芳
最近關注到一個現(xiàn)象,學校家委會開會24個班級家長代表參加,到會的全是媽媽,沒有爸爸。學校開家長會來的70%是媽媽,25%是爸爸,還有就是家長老人。在一個班級群里,59個成員中只有15個是爸爸,瀏覽日常信息,和老師線互動的全是媽媽。那些爸爸們去哪兒了?
“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xiàn)狀調查”的統(tǒng)計分析顯示:家庭教育分工中,夫妻共同承擔不足四成,母親依然唱主角,父親“缺位”平均近一半。本次調查中,用輔導孩子學習、培養(yǎng)孩子特長、接送孩子上下學、開家長會、培養(yǎng)孩子日常行為習慣、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教孩子明辨是非、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孩子生病時帶孩子去醫(yī)院、給孩子買生活用品、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孩子不開心時給予安撫、和孩子一起游戲及和孩子聊天等14個指標考察家庭教育分工情況,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家庭教育以爸爸為主的僅占10.8%,那些爸爸們在干什么?
父親缺位,父親教導缺失現(xiàn)象非常普遍,以下將父親教導簡稱“父教”。關于養(yǎng)育孩子,有一個事實大家普遍贊同。那就是三歲之前嬰幼兒更需要媽媽,媽媽提供了母乳和母愛足以滋養(yǎng)這個時期的孩子。然而三歲后爸爸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爸爸是男孩的榜樣,他們敬仰爸爸,模仿爸爸的言行舉止、生活態(tài)度。爸爸用不同于媽媽的方式,教導男孩逐漸走向成熟。筆者在日常教學中發(fā)現(xiàn)一個班級中,男孩們的成績、自控能力、學習意愿、注意力、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水平普遍低于女孩,性格陰柔有余,陽剛不足。那么那些沒有得到良好父教的男孩們表現(xiàn)怎么樣。筆者通過家長面談和電話溝通,了解了三個男孩的父教現(xiàn)狀。
一、父教缺失現(xiàn)象一:平時不出現(xiàn),現(xiàn)身就是一聲吼
一天在四年級某班群里,出現(xiàn)一張照片,學生任于杰(化名)跪在地上,隨即傳來一段怒不可遏的語音:“你以后還敢這么做嗎?書還不好好讀嗎?”這是一位爸爸的訓罵聲,罵聲穿透屏幕令筆者感受到冷酷嚴峻的氣氛。由于班主任向家里反應任于杰在學校的種種不良表現(xiàn),爸爸顯得異常憤怒。
任于杰在校不良表現(xiàn)是多方面的。聽課專注力差,上課愛講空話開小差;作業(yè)經(jīng)常不能按時完成;喜歡招惹同學,班內一半的學生都被他欺負過,打人、扒男生褲子等,而且屢教不改。他已經(jīng)成為班主任頭疼的問題。
看看的任于杰的家庭教育狀況。父母是安徽人在北侖打工,任于杰有個哥哥已經(jīng)參加工作,父母看起來比其他家長顯老,已有白發(fā)和皺紋。爸爸長期在外面工作,難得回家一趟。平時都是媽媽負責照顧生活,然而在學習方面媽媽顯得力不從心。爸爸由于工作繁忙,基本不在家,沒有時間教導兒子,更談不上用有效的方法去教導。偶爾回來發(fā)現(xiàn)不良表現(xiàn),也是用暴力解決問題。顯然父親沒有起到積極的榜樣引導作用,沒有開展持續(xù)有效的教導工作,只是一味地工作賺錢。任于杰表現(xiàn)出懶散、拖沓的學習狀態(tài),對未來目標沒有追求。
媽媽教養(yǎng)孩子,爸爸在外掙錢。這是普遍的外地打工家庭的現(xiàn)狀。然而小學階段的男孩對于爸爸的需求和依賴日漸明顯,他們都需要一種剛強的力量作為生活的支撐。如果說:媽媽是夜晚柔美的月亮,那么爸爸就是白天照亮孩子心房的太陽,生活中失去了太陽,就要在黑暗中摸索。
二、父教缺失現(xiàn)象二:長不大的爸爸,長不大的孩子
樂軒(化名)父母離異,平時和爸爸奶奶住在一起。有時爸爸會陪他打鬧和運動。有時爸爸捧個手機,兒子捧個電視機。只要兒子喜歡的玩具,他都會一一買來。有一個月,兒子迷上奧特曼動畫片,要買奧特曼玩具,爸爸每天買一個送給他。但是爸爸對于學習的事完全不過問,更不會批評教育。爸爸認為自己小時候學習成績不好,非常調皮,所以覺得他也管不好兒子的學習。管教的任務都推給媽媽。典型的“爸爸玩,媽媽管”的家教狀況。如果媽媽管教得嚴厲了,爸爸還不允許,他會當場生氣地反對媽媽:“你怎么對兒子這么挑剔?”或者“不要對他這么嚴厲!”有了爸爸的溺愛和保護,樂軒在面對媽媽管教時,表面上會應和得很好,但是轉身就忘了該做的事。
樂軒也表現(xiàn)得比同齡人稚嫩,說話奶聲奶氣,上課總是拿出小東西把玩,遇到被老師批評會耍小脾氣哭鬧。有一次上課,他將雙面膠粘在臉上,轉到左右,秀給同學看。老師看到后,生氣地一下子撕下了雙面膠??赡苡悬c疼,他就在座位上掉眼淚,還嘟嘟囔囔埋怨老師。有時,他會做鬼臉,向老師撒嬌,像個幼兒園小朋友。
樂軒的爸爸,是在寵愛中長大的孩子。由于長相可愛嘴巴甜,從小家里的長輩都特別寵他。媽媽說,此時調皮的樂軒很像小時候的爸爸?,F(xiàn)在的爸爸重復了自己的生長模式,只會寵愛兒子,不會教導兒子。兒子模仿爸爸的言行,也顯得比同齡人稚嫩。
三、父教缺失現(xiàn)象三:只提要求、沒有陪伴的爸爸
劉東旭(化名)放學回家,習慣性把書包甩到床上。晚上爸爸回家一看,老習慣沒改,氣不打一處來,揍了他一頓。劉東旭不是第一次挨揍了。爸爸在學習和生活方面都對他有一定要求,要求他每天放學先做完作業(yè)再看電視、睡前刷牙、書包掛墻上、成績保持班級中游、不吃垃圾食品、每天閱讀,如果要求說了三遍還沒做到,那么爸爸就會非常憤怒。用爸爸的話說是“得讓他長點記性”,所以就揍一頓。揍的工具是隨手拿起的鐵絲衣架或其他。揍完第二天,爸爸又有點后悔下手太重,于是去超市買他喜歡的零食彌補道歉。但這些要求,劉東旭一個都沒能做到。所以爸爸常常會產(chǎn)生失望憤怒、恨鐵不成鋼的情緒。爸爸的要求,劉東旭沒能達到。失控的情緒,爸爸明知不對也沒能改掉。
挨揍后的第二天,劉東旭會表現(xiàn)出兩種狀態(tài)。一種是上課大聲插話、攻擊無辜的同學、當眾撕掉數(shù)學作業(yè)本,似乎是在發(fā)泄前一天的不滿情緒。第二種是特別冷漠,耷拉著腦袋,誰和他講話都不理。有時,因為課堂紀律不好被老師批評,也表現(xiàn)出一副沉默不太在乎的樣子,如果老師的批評嚴厲一點,就會低著頭目光躲閃不定,一副害怕的樣子。
據(jù)了解,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劉東旭從一年級開始,放學一個人回家,看電視、做作業(yè),有時候自己做飯洗衣服。爸爸說要從小讓他鍛煉他的生活自理能力。爸爸一年只休息三個周末,每天晚上8:00或10:00下班,到家的時候,兒子都睡了,基本連說話的時間都沒有。即使周末出去,也是因為爸爸要辦事順便帶兒子出去一下。兒子顯然不是爸爸的中心。爸爸和兒子,更多是要求和被要求、揍與被揍的關系。
在這樣沒有父母陪伴、交流的家庭環(huán)境中,劉東旭顯得沉默而孤獨。漸漸地,他和父母說得越來越少,飯桌上爸爸問一句:“吃魚嗎?”他答:“不要?!薄俺郧嗖藛??”“不要?!薄俺晕r嗎?”“不要?!贝蠖嗍蔷芙^式的回答,沒有更多更豐富的話題。學校里的表現(xiàn)也不佳,成績中下游,上課愛插嘴開小差,不善言辭,不善交往。
這三個男孩的故事令人遺憾,他們沒有受到爸爸榜樣的引領、良好的教導、全情的陪伴,他們的在校均表現(xiàn)出成績不好、課堂不能集中注意力、學習自覺性不高、性格脆弱而內向、對未來沒有明確目標。他們不知該向誰學習成為一個自信、樂觀、有責任感、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美國人布蘭肯霍恩在《得不到父愛的美國》一書中認為,父親的作用不可替代,得不到父愛的男孩以后更易于產(chǎn)生暴力傾向,受到傷害、陷入困境,在校成績不佳,更有可能在青春期加入不良團伙。
我國有句古訓:“子不教,父之過。”可見在中國古代父親對于孩子的成長負有很重要的責任,且發(fā)揮著重要作用?,F(xiàn)代父親對男孩的作用更是多樣化的,首先是“照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成人的悉心照顧以及關心,這一過程是離不開父親這一角色的。第二是“認同”,父親這一角色對于男孩性別意識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三是“安全”,父親大都具有寬闊的肩膀和有力的雙手,這會給孩子帶來充足的安全感。第四是“家庭防衛(wèi)”,不同于母親的嬌弱,父親在家庭面對困難或者危險的時候往往會挺身而出,保衛(wèi)自己家庭的安全。第五是“幽默”,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的男性比女性更具有幽默感,這種幽默會減少男孩子在面對困難時的尷尬和焦慮,并幫助他們形成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第六是“耐性”,父親對于子女的教育往往會采取啟發(fā)式教學,耐心等待孩子自己認識道理,而不是溺愛式的直接說明道理。
如何做個好爸爸,這是一個值得研究意義重大的課題。奧巴馬和貝克漢姆的故事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奧巴馬第一次競選總統(tǒng)時,在長達21個月的選戰(zhàn)中,沒有錯過一次孩子的家長會,這讓他感到非常自豪。他的太太米歇爾在談到奧巴馬時也非常驕傲,因為做總統(tǒng)的丈夫經(jīng)常和孩子們一起共進晚餐,耐心回答他們提出的每個問題,為他們在學校交朋友的事出主意。用奧巴馬的話來說就是:他不會做一輩子總統(tǒng),但會做一輩子父親。足球明星貝克漢姆做了一件萌爆全世界的事,他把小黃人紋在了自己身上,只因為他的小女兒希望他這么做,之前他還將小七的名字紋在了脖子上,把寶貝女兒永久地放在身上,以這種方式表達對女兒的愛,對孩子來說意義更加深遠:爸爸把自己的名字紋在身上,意味著我是最重要的、以我為傲的、喜歡我的、愛我的。
這兩位世界超級名人,平時超級繁忙,即便如此,他們也沒有因為工作和社交的忙碌而忽視孩子的需求,忘記了陪伴教導孩子。成為一個好爸爸可能是一個男人一生中最偉大的事情,因為這不僅能從父親的角色中得到最大的滿足和快樂,而且父親對男孩的影響還會影響到其他人的未來,一個民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