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琳 楊達偉 白春學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 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 上海市控煙協(xié)會 中國肺癌防治聯(lián)盟200032
2021年1月12日, 《CA:A Cancer Jour nal f or Clinicians》雜志發(fā)布了2021 年癌癥統(tǒng)計報告[1]。美國對新增癌癥病例和死亡人數進行匯總統(tǒng)計的結果表明,自1991年以來癌癥死亡率持續(xù)下降,至2018年總體死亡率下降31%,提示因癌癥死亡人數減少了約320萬。近年來,一些常見癌癥死亡率下降趨勢放緩,但由于控煙工作有效、醫(yī)療水平提高、癌癥早篩普及等,加速推動了肺癌病死率下降,為癌癥整體死亡率下降創(chuàng)造了新記錄。在上述的3個推動原因中,值得關注的是癌癥預防,特別是控煙工作。廣泛應用現(xiàn)有的癌癥干預措施及加大對癌癥基礎和臨床研究的投入,進一步了解和推進治療方案,無疑將加速防治癌癥的進展。
這份統(tǒng)計報告[1]預計2021年全年,美國將有608 570例癌癥死亡病例(男319 420例,女289 150例),平均每日死亡病例超過1 600例。導致男性死亡的前3位癌癥(占總體男性死亡病例42%)中,肺癌占22%,前列腺癌占11%,結直腸癌占9%。導致女性死亡的前3位癌癥(占總體女性死亡病例45%)中,肺癌占22%,乳腺癌占15%,結直腸癌占8%。值得注意的是死亡病例中1/4由肺癌引起,其中82%直接由吸煙引起,提示約有107 870例死亡病例歸因于吸煙,另外3 590例歸因于二手煙暴露。2011-2016 年統(tǒng)計數據[1]表明,最近診斷的肺癌患者中,84%女性和90%男性曾是吸煙者。非吸煙女性患肺癌比例高于非吸煙男性。由于吸煙率持續(xù)下降,非吸煙男女患肺癌的比例也表現(xiàn)為緩慢增長。
美國病死率前4的癌癥為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結直腸癌,病死率的長期下降趨勢明顯[1]。2018年數據顯示如下[1]。 (1)肺癌:男性病死率較1990年下降54%;女性病死率較2002 年下降30%;(2)乳腺癌:較1989年下降41%;(3)前列腺癌:較1993年下降52%;(4)結直腸癌:較1969 年男性病死率下降53%,女性病死率下降59%。這4種癌癥幾乎占2014-2018年總死亡率下降的一半。但是,在2014-2018年前列腺癌病死率停止下降,乳腺癌病死率有所減緩,結直腸癌病死率也有所減緩,只有肺癌病死率下降加速(表1)。
表1 美國2009-2013年與2014-2018年肺癌病死率下降率比較
2009-2010年與2015-2016年比較,肺癌2年生存率有明顯增加,從30%增加到36%,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的2 年生存率從34%增加到42%,小細胞肺癌的2年生存率仍然較低,穩(wěn)定在14%~15%。見圖1。
1999 年 《CA: A Cancer Jour nal f or Clinicians》發(fā)表的數據[2]表明,中國肺癌5 年生存率僅有8%,遠低于美國 (20%)和日本(21%)。近幾十年來,為了改善中國肺癌患者的預后,專家們提出了重視控煙工作[3]和推動肺癌防治的措施[4]。但直至2015年,中國的肺癌防治工作仍然形勢嚴峻。Chen 等[5]在 《CA:A Cancer Jour nal f or Clinicians》雜志發(fā)表的報告表明,2015年中國預計有429.2萬例新發(fā)腫瘤病例和281.4萬例死亡病例。肺癌是中國發(fā)病率最高的腫瘤,也是癌癥死因之首。男性前5種常見腫瘤依次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結直腸癌,占所有癌癥病例的2/3;女性前5種常見腫瘤依次為乳腺癌、肺癌、胃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占所有癌癥病例的60%。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5種最常見癌癥死亡病例占所有癌癥死亡病例的3/4。中國人口之眾使得國人的數據對全球癌癥防控意義重大,幾乎22%的全球新發(fā)癌癥病例出現(xiàn)在中國,27%的癌癥死亡病例在中國。2018 年統(tǒng)計數據顯示中國2010-2014年診斷的肺癌5年生存率僅為19.8%[6]。
圖1 美國2001-2016年肺癌生存率變化[1]
為了改變中國肺癌“二高一低”的現(xiàn)狀,2012年在鐘南山院士支持下成立了中國肺癌防治聯(lián)盟,并制定了肺癌早診戰(zhàn)略[7]。在此基礎上,白春學牽頭制定了《肺結節(jié)評估亞太指南》[8]和 《肺結節(jié)診治中國專家共識》[9-10],大力推動肺結節(jié)規(guī)范化管理和肺癌早期診斷。中國肺癌防治聯(lián)盟推動肺癌早診早治行動,明顯改善了早期肺癌的診治工作。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為例 (表2),2014-2019年6年期間,共行肺結節(jié)手術1.64萬例,病理診斷中早期肺癌0.998萬例,占60.8%。根據早期肺癌可手術根治或10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的治療效果[11],必將顛覆肺癌5年生存率20%的現(xiàn)狀。而且早期肺癌不需術后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達到國家、患者、醫(yī)師均滿意的效果。
表2 2014-2019年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肺結節(jié)手術概況
癌癥是全球主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且成為我國第三大死亡原因,肺癌是所有腫瘤中第一位死亡原因。如何更好地做好中國肺癌防治工作? 參考美國通過控煙、普及篩查和提高醫(yī)療水平,加速推動肺癌病死率下降的經驗,我國還需加大控煙力度,提高醫(yī)療水平和普及篩查,同時避免延誤診斷和過度治療,才能創(chuàng)造肺癌病死率大幅度下降的新記錄[12]。但是,由于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醫(yī)療機構關閉導致就醫(yī)機會減少,診斷和治療延遲將使肺癌發(fā)病率在短期內有所下降,而晚期進展率有所上升,最終導致病死率增長。為解決這一問題,急需發(fā)揮我國具有優(yōu)勢的物聯(lián)網醫(yī)療技術[13-15],增加線上就診的便捷性和提升診斷與管理水平,將目前水平高低不一的手工業(yè)作坊式診療模式,提升為達到中國肺癌防治聯(lián)盟倡導的同質化循證醫(yī)學加個體化診療水平,同時加強控煙力度,即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實現(xiàn)“名醫(yī)治未病、大醫(yī)惠眾生”愿景。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