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
摘要:小學時期是人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是培養(yǎng)孩子課堂學習積極性的關鍵時期。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主動尋求問題的答案。課堂上學生充滿活力、思維踴躍,師生互動交流,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能夠收到教學相長的效果。本文試圖立足學生需求,結(jié)合新課程發(fā)展理念,探究如何提高小學生語文課堂積極性。
關鍵詞:積極思考? 主動學習
小學低年級學生舉手發(fā)言很積極,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漸降低。對于課堂上教師簡單的提問,學生熱情高漲,隨著問題難度的提高,學生主動思考的人數(shù)呈遞減趨勢。針對這一課堂現(xiàn)狀,本文將從五個方面來論述如何提高小學生語文課堂積極性。
一、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傾聽,樂于傾聽
傾聽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良好的內(nèi)在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學生學會傾聽,愿意傾聽,才會去思考問題,思考自己的看法與其他同學看法的相同以及不同之處,從不同看法的比較中提高自己思考和學習的水平。學會傾聽不僅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而且能促進群體間相互取長補短,激發(fā)學生求知欲,促進課堂合理、有序、積極地展開。
首先,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可以用寓言故事來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學生領會傾聽的重要性。教師也可以使用說服教育的形式引導學生換位思考,讓他們體會到在自己發(fā)言的時候,其他人認真聽講是尊重自己的表現(xiàn),反之則是干擾自己發(fā)言的不禮貌行為。
其次,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還要教導他們傾聽和學習優(yōu)秀學生的發(fā)言技巧。比如學習別人發(fā)言的思維角度,留心別人發(fā)言的生動語言,學習別人發(fā)言的時候如何組織好自己的語言。
最后,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學生,引導他們多看書、多積累豐富優(yōu)美的語言。積土成山,積水成淵。只有日復一日的積累,學生才能在后期蓄勢待發(fā)。
學生只有善于傾聽,才能學會從別人的發(fā)言中汲取養(yǎng)分為自己所用,久而久之,課堂上他們謙謙有禮,相互學習并提出自己的想法,課堂氛圍也會活躍起來。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增強自信和勇氣意識
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有很多學生不舉手,有的可能因為不會,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因為沒有勇氣而不愿意發(fā)言,或是害怕說錯而不愿舉手,時間久了,他們就不去思考問題,等待別人的答案。對于這類學生來說,這樣的課堂沒有生趣,也沒有積極性,就像一潭死水,蕩不起半點漣漪。如果大部分同學都非常自信,樂于展現(xiàn)自己,肯定自己,那么他們就會積極地思考問題,踴躍地給出自己的答案,這樣課堂的氣氛就會變得非?;钴S。學生在交流過程中以及教師的引導下會增強學好這門課程的自信心。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和勇氣?
首先,教師要從內(nèi)心深處去相信孩子,以鼓勵為主,尤其是對后進生。課堂上,鼓勵后進生多發(fā)言,給他們制造發(fā)言的機會,增強他們的信心和勇氣。尋找學生發(fā)言中的亮點,并給予充分的肯定。對他們的不足之處,積極給予引導和糾正。讓學生敢于大膽發(fā)言,積極提出自己的困惑。
其次,樹立自信意識,讓每個孩子都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期待的。也許他們現(xiàn)在存在基礎的差異,但是要相信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他們每天都會進步。自信就是要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做到。只有學生相信自己,從內(nèi)心深處肯定自己,他們才會認可自己,更愿意主動去思考,主動去探索問題的答案。
再次,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輕松的課堂氣氛,讓學生不懼怕發(fā)言,不怕答錯,不怕被嘲笑。只有課堂氛圍輕松愉快,學生才會積極思考,專注力隨之提高,慢慢地,他們愿意積極主動地舉手發(fā)言,回答問題,進行交流。
最后,鼓勵學生多涉獵課外書籍,多學習課外知識,多參加課外活動。增長見識,增強自信心。
有了自信心和教師的鼓勵,學生的勇氣就能培養(yǎng)出來,課堂上能夠勇敢地、積極地舉手,大膽地暢所欲言。讓課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三、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引起學生內(nèi)心共鳴
語文課堂里教師要適時適當?shù)貫閷W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
通過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受,在此基礎上能夠發(fā)揮更豐富的想象力。比如教學《桂花雨》一文中的搖花樂,怎樣讓學生感受作者童年搖花的樂趣呢?學生朗讀課文以后,教師可以出示圖片,桂花飄落,紛紛揚揚,像一個個調(diào)皮的小精靈,沾在頭發(fā)上,飄到肩上,落入懷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看完圖片后再次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搖花的場景,讀完后可以加入動作表演,進一步感受搖花的歡樂氣氛,體會桂花給作者的童年帶來快樂,理解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
通過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優(yōu)美動聽的語言不僅讓學生產(chǎn)生美的感受,還能讓學生如沐春風,使學生在大腦中勾勒出多彩美麗的畫卷。比如《白鷺》一文描繪了三個不同場景中白鷺的美,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描繪“一只白鷺站在水田里不急不躁,靜靜地等魚兒過來,像一個有經(jīng)驗的漁翁,悠然地在水中垂釣,所以老師給畫面起名《白鷺垂釣圖》”。再讓學生自由朗讀,說說自己腦海里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給后面兩幅圖也起個名字。
通過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動聽的音樂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他們的心靈,還能讓學生在音樂的觸動下與作者產(chǎn)生思想的交流。比如教學古詩詞時,我們常常會播放配樂朗誦的古詩給學生聽,再讓學生跟著音樂朗誦詩歌,學生更能領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教學《圓明園的毀滅》課后鏈接《七子之歌》時,先播放音樂,之后講述那段灰暗的歷史,學生會深受觸動,更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那種山河破碎、國破家亡的傷痛油然而生,這個時候再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同時學生更能體會圓明園的毀滅是無法挽回的損失,更能理解作者內(nèi)心的悲痛和振興中華的決心。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興趣,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學生全身心融入課堂,不僅在指導朗讀這塊能激發(fā)學生讀書的情感,更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思考。不論是請學生朗讀,還是合作交流,抑或提問環(huán)節(jié),學生大都會積極參與,課堂氛圍也會熱情高漲,這樣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提高教師的人格魅力,拉近師生距離
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到學生是否喜歡你,進而間接影響到學生能否喜歡上你所教授的這門課程。如果學生欣賞教師,熱愛老師,那么他在課堂上的熱情就會高漲,學習的積極性會大大提高。
(一)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微笑面對學生
教師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緒帶入課堂。學生具有向師性,教師應該擺正心態(tài),積極面對生活,傳遞正能量,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樂觀的心態(tài)促進學生快樂學習,微笑面對學生能帶給學生無限溫暖。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會喜歡上這門課程。
(二)豐富課外知識
閑暇之余,教師要多看課外書,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文化素養(yǎng),經(jīng)常給自己充電。語文課程內(nèi)容有時和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有聯(lián)系,在語文課堂上教師結(jié)合本課內(nèi)容與文中相關的知識給學生進行必要的補充,一來讓學生對老師產(chǎn)生敬佩之情,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課外探究和閱讀興趣;二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拉回某些思想開小差的同學。例如,教學《少年中國說》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歷史背景知識——“戊戌變法”,讓學生感受到當時中國的境遇與列強的丑惡嘴臉,點燃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激發(fā)了學生發(fā)奮學習、報效祖國的情懷。
(三)努力做到課堂的語言生動幽默,抑揚頓挫,富有美感
低年級的學生充滿童心,因而教師上課時語言要平和,讓學生感到親切,課堂語言也要富有童趣,比如“我們來認識幾個生字寶寶”“讓老師帶著親愛的同學們一起走進……”這樣能讓教師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親近老師。到了小學高年級階段,教師幽默風趣詼諧的語言能適當?shù)卣{(diào)節(jié)課堂氣氛,愉悅學生的身心,讓原本枯燥的課堂充滿生氣。有時候用幽默的語言來暗示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學生,可以避免學生的尷尬。教學語文,特別是教學詩歌、散文,教師的語言不僅要生動,還應該富有美感。優(yōu)美靈動的語言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帶給學生美的享受,有種“人在畫中游”的美感。
(四)真誠去愛每一位學生,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
教師對待學生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發(fā)自內(nèi)心地去熱愛他們。對待每一位學生要公平公正。愛像咚咚泉水滋潤萬物,帶來溫暖。而公平能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老師對待自己和其他同學是一樣的,自己是不受歧視的。他們會從心里愛戴老師。教師對學生的真誠,讓他們?nèi)玢迦碌年柟?、四月的春風,讓他們感動。尊重老師,熱愛老師,同樣也會愛老師的課堂,并在課堂上積極表現(xiàn)。
五、合理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的興趣
隨著科技的不斷創(chuàng)新,新型多媒體技術(shù)帶來日新月異的改變,同時也使傳統(tǒng)教學課堂產(chǎn)生巨大的變化。合理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語文課堂的濃厚興趣,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古詩文時可以配樂朗讀,也可以播放范讀視頻,讓學生通過視覺直觀感受作者在寫詩時的意境,這比教師拿著書本講解效果要好得多。
散文教學里,優(yōu)美的文字配上優(yōu)美的圖片,給學生美的感受。在指導朗讀時,如《黃河的主人》,如果在學生觀看黃河的動態(tài)視頻以后,他們更能領會黃河波浪滔天的壯觀景象,更能讀出黃河排山倒海的氣勢。
對課文重點段落的分析,可以利用各種信息技術(shù)進行圈圈點點,拖拉出重點語句和關鍵詞,同時也能通過放大聚焦等各種效果來教學,方便且醒目,學生一目了然。
布置課后習題作業(yè)時,可以將題目設計成游戲比賽的形式,答對了獎勵幾顆星。學生會覺得這樣的思考和做題更有趣味性,也會更積極地參與。這樣整個課堂的氛圍就被很好地調(diào)動起來,學生在比賽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多媒體技術(shù)的使用,使課堂的效率大大提高,學生的專注力更集中,更活躍了課堂的氛圍,學生的積極性也被調(diào)動起來。
總之,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教師課后也要對自己不斷地進行反思,同時也要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這樣課堂的教學效果才會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才會更加積極和主動。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