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專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灌輸式和填鴨式的教學,而是實現(xiàn)師生互動、雙向交流的課堂,使課堂活化。本文從愉悅的課堂氛圍、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開放的教學模式等方面對“活化”課堂教學,讓學生樂學的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活化”課堂教學? 樂學? 自主探究? 創(chuàng)新活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一位著名的教育大咖曾說過:“成功的老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上活了”。的確,在教學中沒有固定的教學方法,誰贏了學生,誰就贏了教學。新課標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導者,需要走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跳出固守的教學思維,打破矜持的師生關系,穿越陳舊的課堂樣板,靈活巧妙地運用活潑新穎的教學方法,將課堂教“活”,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積極思考、大膽想象、勇于創(chuàng)新,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那么如何“活化”課堂教學?這是我們需要關注和探討的問題。
“活化”的課堂教學,是師生沉浸在瑯瑯的讀書聲中,是在大腦積極的思考運轉(zhuǎn)中,是在口吐蓮花的激烈討論中,是在嬉笑歡快的游戲中,是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學生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中輕松愉悅地獲取新知,教師在這樣的課堂中享受教學樂趣乃至成就感和自豪感。
在教學中,我就如何“活化”課堂教學,讓學生樂學,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了一些探究。
一、愉悅的課堂氛圍有利于開啟學生自主探究的靈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師要善于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句諺語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闭n前不要急于進入新課,先引入一些與課題相關有聯(lián)系的小故事、笑話、諺語等,可以讓學生從中得到某種啟發(fā),從而更好地去理解所學內(nèi)容;或集體做一個游戲、唱一首歌、猜一個謎語等,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自主探知欲。教學《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課時,課前,我讓同學們猜謎語“身穿褐色衣,頭頂長觸角,草叢堆里把歌唱,小孩用它來斗仗”。謎語一出,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diào)動起來,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很快激發(fā)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新課就此拉開帷幕,整堂課生機盎然,教學效果良好。再如一次借班上課時,我設計了課前和學生談話,“你最喜歡的人是誰?為什么喜歡他?”“老師想和你做朋友,你愿意嗎?”利用這樣輕松簡單的話題,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拉近了我和孩子們之間的距離,輕松愉悅的氛圍直接影響了后邊新授課目標的達成。常說:“有興趣才有發(fā)展,才有創(chuàng)造?!边@樣學生首先對老師產(chǎn)生了好感,繼而對所要學的知識也產(chǎn)生了好奇心、求知欲。一堂課下來,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獲得了新知。
有效的教學呈現(xiàn)總是集語言、情景之所長,教師就像是編劇加導演,既要巧妙設置懸念,做好鋪墊,又要把握分寸,精講巧問,還要不刻意地實現(xiàn)師生互動,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進去,這樣學習才有樂趣,學生才會感興趣。一堂課對師生來說就像是一件完整的藝術品,不僅要有好的開始和發(fā)展,也要有好的結尾。下課前老師可以根據(jù)課堂教學內(nèi)容,向?qū)W生拋出一兩個耐人尋味的討論點讓他們進行交流,或讓學生分段落接龍朗讀課文,時間充裕的情況下也可讓學生嘗試做一個課堂小結等。如此,一堂教學氛圍輕松愉悅、學生興趣盎然、師生其樂融融的語文課就生動地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了。
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思維
教學方法的合適與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靈活多樣的、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教學方法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自主探究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反之,教學方法如果一成不變,呆板僵固,永不變通,會使學生的求知欲弱化乃至消失。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善于根據(jù)新的需求、新的趨勢、新的目標不斷總結并適時調(diào)整教學方案,海納百川,不拘一格,綜合運用不同的方式方法。無論何種方式,教師的主導作用始終是毋庸置疑的,何時縮小主導作用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何時放大主導作用充當引導者角色,這對教師來說也是一門學問。我們需要置身其中換位思考,細心感悟;我們也需要適時激發(fā)、活躍學生的自主探究思維,放手讓他們積極開動腦筋進行思考、獨立創(chuàng)造。例如,在閱讀文本教學時,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開動腦筋嘗試自己帶著問題讀文本并解決問題,教師適時進行講解,這就是一個比較不錯的讓學生半獨立學習的教學方法。教學《搭船的鳥》一課時,我出示兩個問題:翠鳥是什么樣子的?翠鳥的可愛體現(xiàn)在哪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循序漸進地讀懂課文,課文講解完之后我乘勝追擊與學生來一個小互動,列出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舉一反三用學到的抓住事物的特點,按照其發(fā)展的順序來介紹事物的方法,說出自己熟悉的它們是什么樣的,加深印象,事半功倍。學生不僅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讀懂課文,而且掌握了本課的寫作方法,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下,講解文本和指導寫作的雙重任務得到了很好的落實。最后,引導閱讀結束,給學生布置一篇作文《我喜愛××》,整堂課學生自主探究的思維被激發(fā)出來。
總之,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大膽想象,學生自主探究的思維得到激發(fā),學習的主動性也得到提升,學習的興趣也會越來越濃厚。
三、開放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課堂本應是孩子們舒展心靈、放飛想象的場所,但統(tǒng)一的要求、統(tǒng)一的方法、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往往束縛了孩子們的思維,遏制了孩子們的天性。因此,在新課標中,特別強調(diào)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將課堂還給孩子。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問答過程中,我告訴學生如果有自己的見解可以不用舉手示意,想到了就直接站起來回答,被老師點到名字回答時如不會也可以及時找同學幫忙,有疑惑的地方想問什么就問,有時還讓學生上臺體驗下當老師的感覺,只要是他們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哪怕在某些方面不夠成熟,我都給予肯定。在這種師生互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xiàn),他們自主探究的學習興致高了,勁兒足了,完全沉浸在課堂之中,享受著學習帶來的快樂。
開放的課堂教學模式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自由。學生們愿意用自己的探究之翼學習,這樣他們就能感受到自己在語文課上可以自由自在,從而真正地熱愛上語文課。在這樣的課堂中,我講授的少了,學生體驗的多了;我灌輸?shù)纳倭?,學生自我探究的多了。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總之,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語文教師,我們需要走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跳出固定的教學思維,善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改變矜持的師生關系,將我們的課堂教“活”,讓學生樂學、善學。在這樣的幸福教育中,讓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不斷得到培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不斷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歐書秀.淺談如何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4(15).
[3]畢昌國.讓語文課堂回歸“語文味”[J].語文課內(nèi)外,20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