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蘭 陳黎明 戴泰鳴 吳娟娟 馬麗霞
貴陽市口腔醫(yī)院口腔預防科550002
齲病是影響我國人群口腔健康的常見口腔疾病,由于處于年輕期的恒牙尚未礦化完全,12~15歲是恒牙齲病的易感時期。 為了解貴州省12~15歲年齡段青少年的恒牙患齲狀況,監(jiān)測齲病流行趨勢,以便為貴州省今后的學??谇活A防保健提供科學依據, 本文就貴州省12~15歲青少年檢查結果進行相關分析。
1.調查對象
貴陽市口腔醫(yī)院于2015年12 月至2016年9月在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同期組織調查隊開展貴州省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 本文調查對象為貴州省12~15歲在校中學生,截止檢查當月在當地居住達到6 個月以上。 本項目經中華口腔醫(yī)學會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批號:2014-003),參與調查的學生家長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2.樣本含量和抽樣設計
依據樣本量計算公式n=deff[μα/22p(1-p)/δ2]進行估算,估計率p按照12歲兒童恒牙患齲率28.9%(2005年第三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結果)[1],檢驗水準α 為雙側0.05,μα/2=1.96,抽樣誤差δ 假設為15%p,抽樣設計效率取deff=4.5,計算得出理論樣本量為960 人。 實際調查中各年齡組最終實際抽樣得到有效樣本:男1889 人,女1882 人,共計3771人, 其中12歲組875 人,13歲組1034 人,14歲組935 人,15歲組927 人。
采用多階段分層等容量隨機抽樣的方法[2],抽取2 個區(qū)(遵義市匯川區(qū)、安順市西秀區(qū))和2 個縣(遵義市遵義縣、畢節(jié)地區(qū)赫章縣),每個縣(區(qū))隨機抽取3 所中學(共12 所),各年齡段抽取80 名,男女各半,從初中一年級的第1 個班級開始,登記學生姓名、性別、出生日期等信息,直到12歲、13歲、14歲、15歲樣本量均滿足要求為止,樣本量不足的學校從鄰近學校補足,仍以該校命名。 依照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的牙列檢查方法和標準,使用CPI 探針檢查全口恒牙患齲情況, 分別計算患齲率、齲補充填比和窩溝封閉率等指標。
口腔疾病檢查方法和診斷標準嚴格按照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齲病檢查標準[3]。 僅檢查牙冠情況,不檢查牙根。 在人工光源下,以視診結合探診的方式進行。器械包括平面口鏡和CPI探針,必要時可以借助棉簽擦去軟垢。 檢查應按順序從18 開始檢查到28,再從38 檢查到48。 從一個牙或缺牙間隙到相鄰或缺牙間隙逐一進行檢查。
無齲:牙冠健康,無因齲所做的充填物,也無齲壞跡象的完整牙冠。 齲洞形成前階段及其類似的早期情況,不作為齲壞記錄。 冠齲:牙冠有明顯的齲洞、或明顯的釉質下破壞或明確的可探及軟化洞底或壁的病損,牙冠上有暫時充填物按冠齲計。 若有任何疑問不記為齲。 已充填有齲:牙冠上有永久充填物且有齲損的牙齒。 無須區(qū)分原發(fā)齲或繼發(fā)齲(即不管齲損是否與充填體有關)。 已充填無齲:牙冠有永久充填物且無任何齲損的牙齒,因齲而做冠修復的牙齒也記入此項。 因齲缺失:因齲而拔除的恒牙。 須區(qū)分牙齒缺失的原因,因其它原因缺失包括因先天缺失,或因正畸、牙周病、外傷等喪失的恒牙。
臨床檢查者固定3 人, 臨床檢查記錄員固定3人,所有調查人員均為三甲口腔醫(yī)院口腔科從事口腔臨床工作3年以上醫(yī)生,調查前,均經過全國流調技術組培訓合格,并持有相關證書。 每名檢查者均通過齲病狀況的Kappa 值檢驗,檢查Kappa 值檢驗在0.82~0.92 之間。 口腔檢查器械為統(tǒng)一配置的西北移動牙科檢查椅、歐普照明燈和康橋CPI 探針。
回收的檢查表進行整理、錄入、建立數據庫;用SPSS19.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檢查結果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貴州省12~15歲年齡組患齲人數1117 人,平均恒牙患齲率為29.62%。 12~15歲組恒牙患齲率分別31.43%、30.95%、26.84%和29.23%, 不同年齡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5.768, P>0.05);城市地區(qū)青少年恒牙患齲率為31.43%, 高于農村地區(qū)的27.77%(χ2=6.071,P<0.05); 女 生 恒 牙 患 齲 率 為33.16%,高于男生的26.10%(χ2=22.526,P<0.01)。 詳見表1。
貴州省12~15歲青少年恒牙齲補充填平均2.53,各年齡段分別為4.85、1.50、1.26、2.73,恒牙齲補充填比在不同年齡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8.711,P<0.05)。女性恒牙齲補充填比為3.23,高于男性的1.61;城市地區(qū)青少年恒牙齲補充填比為3.22%, 高于農村地區(qū)的1.6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086 和5.991,P 均<0.05)。 詳見表1。
貴州省12~15歲青少年恒牙窩溝封閉率平均為2.17%。 城市居住的青少年恒牙窩溝封閉率為3.93%,明顯高于農村青少年的0.38%,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5.933,P<0.05)。 詳見表1。
表1 貴州省2015年12~15歲青少年恒牙患齲率、齲補充填比及窩溝封閉率情況
全國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4]顯示,12~15歲年齡組兒童恒牙患齲率為36.8%,本次貴州省的調查顯示,12 ~15歲年齡組平均恒牙患齲率29.62%,表明本省該年齡組恒牙患齲率處在相對較低水平,但是12歲組恒牙患齲率31.43%,明顯高于2005年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調查數據[1],且上升趨勢明顯,表明青少年人群仍然是預防恒牙齲齒的重點人群。
本次研究發(fā)現,12~15歲青少年組中,城市青少年的患齲率高于農村地區(qū),原因可能是城市居住青少年的家庭經濟水平更高,精制食物和糖份的攝入量增加;女性恒牙患齲率高于男性,與國內以往的報道一致,可能與女性喜食甜食和恒牙生長發(fā)育較早,暴露于口腔時間相對更久等原因相關,也可能與青春期女性激素波動引起的唾液改變相關[5]。
貴州省12~15歲青少年齲補充填比高于2005年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1]時12歲組齲補充填比(2.3),而明顯低于調查時全國水平(17.5)[4],可能與貴州省的經濟水平雖有提高但是仍處于全國較落后位置,基層口腔衛(wèi)生服務能力、居民經濟水平及口腔健康意識不足相關。 城市居住青少年齲補充填比明顯高于農村居住青少年齲補充填比,這可能與醫(yī)療資源在城鄉(xiāng)之間分布不均,超過90%的口腔醫(yī)療機構和預防機構集中在城市有關[6]。
本調查發(fā)現窩溝封閉率為2.17%,雖然高于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的貴州12歲組窩溝封閉率(0.4%)[1],但明顯低于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的全國水平(5.7%)[4]。 窩溝封閉是已公認有效降低磨牙窩溝齲的預防措施, 貴州省青少年恒牙窩溝封閉率有明顯提高得益于近10年來中央資金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項目在該省的積極開展, 雖然與全國平均水平還有一段距離, 但同年齡組窩溝封閉率與山東省[7](2.3%)、江蘇省[8](2.25%)相當,說明項目得到了有效地開展和推進, 但農村地區(qū)青少年的窩溝封閉率仍為0.38%,可能因為區(qū)域經濟發(fā)展、衛(wèi)生服務條件、 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人才等多方面的制約,導致該項工作在貴州省農村地區(qū)并未有效開展,今后有待加強。
綜上所述, 與2005年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相比, 貴州省12~15歲人群患齲率明顯升高,且城市高于農村,女性高于男性;與全國水平相比, 齲補充填比及窩溝封閉率低。 與全國同組人群相比,貴州省青少年的恒牙患齲情況嚴峻,應整合資源, 加大農村口腔衛(wèi)生相關服務軟硬件設施投入,落實齲病防治,提高口腔公共衛(wèi)生預防管理能力,有效控制青少年口腔疾病的發(fā)生。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