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萌蕾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時不處水云間。
——題記
《問佛》中曾提到“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的確,境界的高與否,由心決定。
有人說:“你的愛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興趣就是你的資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運?!鄙院渺o之人,則愛琴棋書畫,性喜動則好弓馬騎射,其實不論動靜,皆性情使然,只是愛好,便有成為專業(yè)甚至成為厥功至偉的資本。由此可見,性情是我們今后發(fā)展方向的指南針,在它的指引下,我們或精通文法足智多謀,或用兵如神英姿颯爽,不同的性情把我們領上了不同的造“境”之路,用愛好鋪實“境”的地基。
“心”有萬千之姿,人們的性情也是不盡相同,超然的“心”滋養(yǎng)沉穩(wěn)成熟的性情,進而鑄就扎實高聳的境界。楚霸王項羽原本有著不錯配置的人生資本,他出身貴族,武力神勇,擁有百萬雄兵,乃蓋世英雄。項羽哪兒都不錯,唯性情中少些帝王的謀略,便根本不把亭長出身的劉邦放在眼里,而就是這份自負的性情,最終使他慘敗,自刎烏江。無獨有偶,戰(zhàn)國時的趙括自以為飽讀詩書曉暢軍事,便耐不住性子,浮躁之情令他想當然地“紙上談兵”,最終,四十萬趙軍戰(zhàn)死沙場。由此可見“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的穩(wěn)重性情才可使人生境界至高至遠。
“心”之性情不僅能在建功立業(yè)時保駕護航,更能為整個人生點亮長明的寬慰之燈。在繁榮卻嘈雜的環(huán)境中,又有多少人有“心遠地自偏”的雅志?面對困境時,又有多少人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臍飧??與親人分別多年時又有多少人有著“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達觀呢?若想浮世逍遙超脫,一份淡然的性情必不可少,“心”若看得開,“境”又怎會窄?
“事在人為,休言萬般皆是命”若心中有一片“桃花林”,何處不是水云間?車胤囊螢映雪,范仲淹斷齏畫粥……一個人能達成的境界在于在于他的性情,他的心境。
“世界以痛吻我,而我仍抱之以歌”,縱然世界浮躁繁華、絲竹亂耳,縱然人生有時不得盡歡,縱然相思斷腸仍不能相會,但請記得,“心之所至,境之所達”,人生之奧,“靜水流深”。人生的真諦在于自身,境界由自己修煉,成功并不是一夜登頂,通達也非一朝之功,有了“心”便自然而然能達“境”。
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 (山東省青島市 26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