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芬,陶淵卓
(欽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西 欽州 535000)
相關(guān)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早產(chǎn)兒的數(shù)量約為新生兒總數(shù)量的5% ~10%[1]。在早產(chǎn)兒中,低體重兒和極低體重兒的占比較高。有研究表明,早產(chǎn)兒若存在休克、感染等情況,其身體需要汲取充分的能量來抵抗病原體的免疫因子,但由于其吸吮能力較差,其吞咽功能尚未發(fā)育成熟,故對其進行腸外營養(yǎng)支持尤為重要[2]。左卡尼汀是一種廣泛存在于機體組織內(nèi)的氨基酸。左卡尼汀主要的功能是促進脂類代謝。有研究表明,左卡尼汀還能協(xié)助細胞中的長鏈脂肪?;? 輔酶A(LC-CoA)穿過線粒體內(nèi)膜進入線粒體基質(zhì),并在線粒體基質(zhì)內(nèi)促進LC-CoA 進行氧化和分解,產(chǎn)生三磷酸腺苷,進而為細胞提供能量[3]。本文主要是探討用左卡尼汀對早產(chǎn)兒進行腸外營養(yǎng)支持的臨床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9 年4 月至2020 年1 月期間欽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50 例早產(chǎn)兒。將這50 例患兒分為對照組(n=25)和研究組(n=25)。在對照組患兒中,有男14 例,女11 例;其胎齡為28 ~33 周,平均胎齡為(30.47±1.07)周;其出生體重為1000 ~1500 g,平均出生體重為(1321.12±18.89)g。在研究組患兒中,有男13 例,女12 例;其胎齡為28 ~32 周,平均胎齡為(30.40±0.98)周;其出生體重為1011 ~1498 g,平均出生體重為(1272.23±17.08)g。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兒均進行抗感染、吸氧、保暖等治療。在兩組患兒接受治療期間,均為其使用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溶液、配方奶等進行腸外營養(yǎng)支持。脂肪乳的用法是:對患兒進行靜脈滴注,第1 d 脂肪乳的用量為0.5 g/kg,從第2 d開始,每天將用量增加1.0 g/kg,直至其脂肪乳的用量達到3.0 g/(kg·d)。進行靜脈滴注的時間為5 ~6 h,每隔1 d進行一次靜脈滴注。氨基酸的用法是:對患兒進行靜脈滴注,20 ~30 ml/(kg·d)。葡萄糖溶液(生產(chǎn)企業(yè)為赤峰蒙欣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15020668)的用法是:對患兒進行靜脈滴注,其第1 d 的用藥量為6 ~8 g/kg,從第2 d 開始,每天將用藥量增加2 ~8 g/kg,直至其用藥量為16 ~18 g/(kg·d)。配方奶的用法是:對患兒進行管飼,其最大奶量為170 ml/(kg·d)。在此基礎(chǔ)上,為研究組患兒使用左卡尼汀進行腸外營養(yǎng)支持。左卡尼?。ㄉa(chǎn)企業(yè)為東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19990371)的用法是:將10 mg/(kg·d)的左卡尼汀加入到100 ml 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對患兒進行靜脈滴注。兩組患兒均持續(xù)治療2 ~3 周。在兩組患兒接受治療期間,將其血糖的水平控制在3.3 ~7.0 mmol/L。
觀察兩組患兒治療第1 d、第10 d 時其血清總膽固醇的水平、血清甘油三酯的水平及治療前后其血清血紅蛋白的水平、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淋巴細胞計數(shù)、體質(zhì)指數(shù)(BMI)。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9.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 標準差(± s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治療第1 d 時其血清總膽固醇、血清甘油三酯的水平相比,P >0.05。與對照組患兒相比,研究組患兒治療第10 d 時其血清總膽固醇、血清甘油三酯的水平均更低,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第1 d、第10 d 時其血清總膽固醇、血清甘油三酯的水平(mmol/L,± s )
表1 兩組患兒治療第1 d、第10 d 時其血清總膽固醇、血清甘油三酯的水平(mmol/L,± s )
組別 例數(shù) 血清總膽固醇的水平 血清甘油三酯的水平治療第1 d 時 治療第10 d 時 治療第1 d 時 治療第10 d 時研究組 25 2.72±0.54 1.88±0.56 0.61±0.62 0.70±0.02對照組 25 2.73±0.65 2.89±0.36 0.64±0.63 0.99±0.53 t 值 0.059 7.586 0.212 2.733 P 值 >0.05 <0.05 >0.05 <0.05
治療前,兩組患兒血清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相比,P >0.05。治療后,與對照組患兒相比,研究組患兒血清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均更高,P <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血清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g/L ,± s )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血清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g/L ,± s )
組別 例數(shù) 血清血紅蛋白的水平(g/L) 血清白蛋白的水平(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25 98.21±3.46 112.46±3.22 22.14±2.34 33.21±3.16對照組 25 98.48±4.35 99.15±2.46 22.56±3.21 23.14±3.56 t 值 0.246 16.423 0.529 10.577 P 值 >0.05 <0.05 >0.05 <0.05
治療前,兩組患兒的淋巴細胞計數(shù)及BMI 相比,P >0.05。治療后,與對照組患兒相比,研究組患兒的淋巴細胞計數(shù)及BMI 均更高,P <0.05。詳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的淋巴細胞計數(shù)及體重指數(shù)(± s )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的淋巴細胞計數(shù)及體重指數(shù)(± s )
組別 例數(shù) 淋巴細胞計數(shù)(×109/L) BMI(kg/m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25 1.20±0.07 1.45±0.07 15.95±1.68 21.13±1.62對照組 25 1.21±0.07 1.21±0.07 15.12±1.24 16.12±1.21 t 值 0.505 12.121 1.988 12.389 P 值 >0.05 <0.05 >0.05 <0.05
臨床實踐證實,對早產(chǎn)兒進行合理的早期營養(yǎng)支持,可顯著提高其存活率。對早產(chǎn)兒進行早期營養(yǎng)支持的方法包括腸內(nèi)微量喂養(yǎng)和腸外營養(yǎng)支持。左卡尼汀是哺乳動物體內(nèi)能量代謝過程中必需的天然物質(zhì)。目前,臨床上常對早產(chǎn)兒進行腸外營養(yǎng)支持。有研究表明,早產(chǎn)兒體內(nèi)左卡尼汀的合成能力較差,故若未能及時為其補充左卡尼汀,可導(dǎo)致其發(fā)生低肉堿血癥[4]。臨床實踐證實,為早產(chǎn)兒使用左卡尼汀進行腸外營養(yǎng)支持,可有效地提高其體內(nèi)蛋白質(zhì)合成的能力,從而促進其生長和發(fā)育。本次研究的結(jié)果說明,用左卡尼汀對早產(chǎn)兒進行腸外營養(yǎng)支持的臨床效果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