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德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十分重要,然而受到語文課堂時長的限制,無法開展豐富的閱讀活動,此時引導學生展開課后自主閱讀就顯得十分重要。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較弱,為了豐富學生的閱讀經(jīng)驗,達到更好的閱讀效果,教師有必要采取相關的措施幫助學生展開更加高效的自主閱讀。
一、布置預習任務,確定自主閱讀目標
預習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階段,但是在布置預習任務時,教師具有較大的隨意性,且更多地集中在生字詞的預習上,也不會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加以考查,就導致了預習效果不佳。因此,教師就有必要通過對預習任務的布置,指明預習目標,引導學生展開更加高效的課前預習,從而達到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例如,在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下冊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之前,教師就可以布置以下任務引導學生完成:魯迅先生的生平事跡、作品,并總結自己對于魯迅先生的認識。這一問題的設置,首先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利于學生增強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并深入地了解魯迅先生這個人。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收集相關的文本,不僅能夠鍛煉信息收集能力,更是在這個過程中實現(xiàn)了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信息分析和總結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優(yōu)化識字教學,奠定自主閱讀基礎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識字是學習的重點,也是教師教學難點,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字詞,才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但是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下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收狀態(tài),無法確保識字效果。因此,教師有必要激發(fā)學生的識字熱情,主要可以通過游戲識字、反復接觸生詞的方式確保識字效果。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二年級下冊《神州謠》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使學生進行識字,也可以組織學生之間相互檢測,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識字中。教師更是需要引導學生反復接觸生字,如通過大聲朗讀背誦使學生感受到文字的韻律之美,感知文字的魅力。
三、預留充足時間,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閱讀教學應當引導學生深入鉆研文本?!苯處熜枰A留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們有感情地朗讀文章。 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花的學?!愤@一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一般來說,‘學校是專門進行教育的機構,學生們學習的場所。在文章中,‘學校難道是花接受教育的地方嗎?顯然不是,請同學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跟隨作者開啟這一段奇妙的旅程?!薄袄自妻Z響,陣雨嘩嘩,那是節(jié)奏鮮明的鼓點,東風行至竹林吹出悠揚的笛聲伴奏,花兒到來之前就這么美好,這么愉悅,這么奇特!真令人陶醉??!”這一段話運用了很多好詞佳句。比如“節(jié)奏鮮明”“行至”“悠揚”“陶醉”這幾個詞語。學生們在朗讀的時候要注意停頓。停頓的目的是預留時間思考,理解這段話的內(nèi)容,想象這段話所描寫的畫面。學生在朗讀時還要注重標點符號。標點符號能夠起到很好的暗示作用??吹礁袊@號,就要放大音量,這樣才能夠讀出振奮的感覺,達到有感情朗讀的標準。
四、立足師生互動,推進自主閱讀進程
課堂教學過程中,互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更是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優(yōu)質(zhì)的問題,引起學生之間交流溝通,展開探究。這個過程不僅僅是對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更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不僅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更有效促進了學生自主思考。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上冊《去年的樹》這篇課文的教學中,筆者在課堂結束之后,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為什么小鳥一直在找樹?通過這個故事你獲得了哪些啟迪……學生積極地展開了交流,有學生回答道:“因為鳥兒信守承諾?!睂τ趯W生的這一回答,教師可以再次設計如下問題:在實際生活當中,你經(jīng)歷過哪些與諾言有關的事情呢?從而使學生學會反思生活、學會觀察生活?;舆^程有助于學生的思維碰撞,構建一種生態(tài)化的課堂,使學生深入思考、獲取啟迪。這對于幫助學生在自主性閱讀過程當中進行思考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往往比閱讀本身具有更大的價值。
五、鼓勵文本批注,實現(xiàn)閱讀與思考結合
很多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都容易走神。誠然,一節(jié)課45分鐘對于小學生來說確實有點漫長,時時刻刻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確實比較困難。當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比較疲憊時,不妨讓大腦稍微休息一下,動動手,做一做文本的批注,實現(xiàn)閱讀與思考的結合。小學低年段學生的批注和高年段學生的略顯不同。小學生喜歡生動的事物,我會讓學生們準備紅筆、藍筆和黑筆。小學低年段學生需要完成的批注工作就是將文章中一些有特點的詞標注出來。學生可以標注上自己喜歡的符號。如此,文章的色彩十分鮮明,能夠給學生帶來很好的視覺體驗,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得到了調(diào)整。還是以《花的學?!愤@一篇課文的教學為例。比如,當學生們閱讀到“主角繁花終于隆重登場,花兒們因為陣雨的滋潤,掙脫了泥土的束縛,都爭先恐后地開放了”時,先用藍筆將“爭先恐后”畫一個圓圈標注出來,然后用紅筆在“滋潤”“隆重”“束縛”這三個詞語下面打上了兩個三角形。這也是在鞏固識字教學的內(nèi)容。小學高年段的學生可以在具體的文段處批注上語文學科知識,甚至是自己的感想。比如,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就可以在文章旁邊批注魯迅先生的性格特點以及“我”對他的態(tài)度、看法。
六、組織課外閱讀,拓展自主閱讀空間
閱讀不應僅僅局限于課堂之內(nèi),課內(nèi)教學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因此,在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展開課外閱讀,不斷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增長學生見識,達到更好的閱讀效果。這樣不僅可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有助于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拓展閱讀的深度和廣度。例如,在《古詩三首》的教學完成之后,可以推薦給學生相類似的詩歌,引導學生展開分層閱讀。第一層次: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大致了解詩歌所敘述的內(nèi)容;第二層次:深入閱讀,發(fā)掘詩歌意境;第三層次:把握詩歌的主旨,體會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第四層次:分享自己對所閱讀詩歌的感悟。此外,也可以基于學生的興趣愛好,推薦優(yōu)秀的閱讀文本,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七、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培養(yǎng)自主閱讀習慣
光靠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的開展,學生不一定能夠養(yǎng)成自主閱讀習慣,教師得組織一些有意思的活動,讓學生們享受到閱讀的喜悅。如此,學生才能夠持之以恒地開展閱讀活動,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朗讀比賽、故事會和知識競賽。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單元學習完后,我便開展了知識競賽的活動。學生每答對一個問題,就可以收獲一個獎勵,所有問題都來源于課本。1.兒童急走追黃蝶的下一句是什么?2.“惟有蜻蜓蛺蝶飛”的上一句是什么?3.“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的后兩句是什么?4.在《天窗》一課的學習中,如何理解“活潑會想的孩子們知道怎樣從‘無中看‘有,從‘虛中看‘實”中的“無”“有”“虛”“實”?5.在《三月桃花水》這一篇文章中,桃花水指的是什么?6.轉(zhuǎn)述的要點是什么?以上很多問題都來源于課文的課后習題。很多教師會忽視課后習題的地位,當然也有很多教師沒有時間開展課后習題的訓練,那么不妨將這一部分內(nèi)容用作知識競賽。如此,學生在完成自主預習作業(yè)時也會非常主動地完成課后習題。
八、動員家長積極配合,引導學生共同閱讀
小學生的自制力比較差,家長就需要在家庭里發(fā)揮一定的監(jiān)督作用,和學生們一起閱讀。當然,親子閱讀也能夠增進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情感。多和爸爸媽媽呆在一起,孩子的情感會變得更加細膩,也有利于表達能力的提升。但是,家長畢竟不是專業(yè)的語文老師,在引導學生共同閱讀時也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比如書籍的選擇問題,應該給孩子選擇什么樣的書籍呢?哪種書籍既適合孩子閱讀,也適合家長閱讀呢?家長和孩子是需要共同閱讀同一本書籍?還是可以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選擇不同書籍的閱讀?怎樣檢驗孩子的閱讀成果呢?這些問題都會打擊家長參與的積極性。所以,教師要做好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工作,及時在家長群里發(fā)一些閱讀手則以及推薦書目。鼓勵廣大家長積極留言,教師看到家長的問題,及時處理并給出相關的解決措施建議。家長也可以及時跟教師交流感想,反饋親子閱讀的成果。比如,“這幾天我和孩子一起閱讀,我發(fā)現(xiàn)他們的書籍也很有意思,能夠讓我工作一天的身心得到放松”“經(jīng)常一起閱讀,我發(fā)現(xiàn)他愿意親近我們了。有問題知道找我們想辦法,也會愿意和我們交流溝通了。看來原先的陪伴真的是不夠”,等等。
自主閱讀的開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對于小學語文的學習和學生個人的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為了使學生開展更好的自主閱讀,教師有必要采用多種方式督促學生,使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自主閱讀。
作者單位? 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生態(tài)工業(yè)園區(qū)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