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蕾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向我們襲來,教育部下發(fā)“延期開學”通知。但延期開學后,孩子們的學習怎么辦?如何確保學習進度?如何真正實現(xiàn)“離校不離教、停課不停學”? 這些既是對學生們的挑戰(zhàn),也是對老師的考驗。尤其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各種習慣養(yǎng)成需要繼續(xù)加強,絕不能半途而廢!
與此同時,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漸深入,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成為教學重要任務之一。作為低年級語文教師,我注重從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入手,逐步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在疫情期間,為了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養(yǎng)成善于觀察、善于積累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我利用“網(wǎng)絡+”教育新模式,根據(jù)本班學生特點量身定制了“好書伴我成長”系列線上讀書活動,包括:讀書筆記、圖書推介會、讀書交流會、心得分享會等。
一、“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薄x書筆記,詮釋“日積月累”
根據(jù)班級學生情況,我為孩子們“量身定制”了“讀書記錄單”(見表1)。
孩子們每周自愿將自己的讀書所獲記錄下來,每周一利用微信小程序提交給我,凡是寫得認真的孩子都會得到一枚小印章,我采取了“集印章開學兌換小獎品”的激勵方法,每個孩子都興致勃勃地參與進來。日復一日,孩子們讀書的數(shù)量一天天增加,識字量也大幅增長,更可喜的是,孩子們積累下來的好詞好句越來越多,他們練就了一雙能從書中找到美詞佳句的慧眼,還能清楚地辨識比喻句、排比句等修辭方法。讀書不僅讓孩子們增長了知識,更開闊了視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作為一名老師,我有責任帶領(lǐng)他們?nèi)ヅ逝溃?/p>
二、“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圖書推介會,書有所擇
在我看來,讀自己喜歡的書只是第一階段,如何讓自己喜歡的書也成為別人的“掌中寶”呢?為了學生之間相互影響,擴大閱讀種類和范圍,我在班級舉行了“線上圖書推介會”活動。推介會采取線上視頻推薦及線上投票評選的形式,大家自愿錄制視頻發(fā)到班級群里,學生和家長一起觀看,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交流,也為學生選擇書籍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開圖書推介會之前,我錄制了微課《小小圖書奧秘多》,給學生講解圖書知識及推薦時應注意的問題,并告訴孩子們從書名、出版社、作者、主要內(nèi)容、推薦理由、有感情的朗讀一段(最好留個懸念,以引起給聽者的好奇心)等方面來介紹自己喜愛的圖書。
于是,推介會上,學生手捧自己心愛的書籍,有滋有味地介紹起來,《吃噩夢的小精靈》《動物植物大百科》《安徒生童話》《父與子》《寶葫蘆的秘密》《吃書的狐貍》……鏡頭前的孩子們陽光、自信,仿佛手里捧的是閃閃發(fā)光的“寶物”。我在班級群里為每一個錄制推薦視頻的學生進行了點評,點評中有贊揚也有建議,使大家更加明確自己該如何向別人推薦圖書。當然,這樣的讀書活動也得到了家長們的大力支持,他們成為這場盛會勤勤懇懇的“幕后工作者”。
線上圖書推薦會之后,我們又在班級召開了“線上班會”——“圖書推介會總結(jié)暨頒獎大會”,我對線上推薦會做了總結(jié),之后大家進行網(wǎng)上投票,選出“最佳推薦獎”等(本學期開學已經(jīng)補發(fā)了獎狀和獎品,每個參與者都有一份小獎狀作為紀念),同學們紛紛表示:聽了某位同學推薦的某本書,覺得非常有意思,回去之后一定要讀一讀!
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社會實踐活動分享會,童心看世界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即使博覽書中萬事萬物,也要邁出雙腳感受大地的深沉,也要伸出雙手去觸碰歷史的塵埃,更要睜開雙眼去飽覽大自然的美景。因此,每學期伊始,我都會舉行“社會實踐活動分享會”,讓孩子們給大家講述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想、所感,分享旅途中的趣事,讓孩子們帶著小任務去旅行,在旅途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雖然今年的疫情阻止了我們的腳步,但是阻止不了我們飛翔的心!我利用線上“云會議”,召開了“社會實踐活動分享會”,分享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旅行,大家爭先恐后地報名參加,從千年古都到新時代地標,從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到煙雨蒙蒙的江南水鄉(xiāng),更有同學帶著大家一起走出國門領(lǐng)略異國風情,泰國、日本、澳大利亞……講的人播放著自己的PPT講得津津有味。精美的圖片、精彩的視頻,加上主講人的詳細解說,簡直讓人身臨其境,引得臺下的聽眾無限遐想,時而還有人在線向主講人提問,主講人就像小老師一樣一一解答,我知道這是他們認識世界的又一途徑,用同齡人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世界的美好,用同齡人的思維方式去交流思考,那簡直太美妙了!
疫情延學期間,在我的帶領(lǐng)下,班級讀書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孩子們興趣盎然,閱讀氛圍越發(fā)濃郁,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閱讀能力都有提高。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我們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使命。通過這次疫情,我們能體會到,教育不僅僅發(fā)生在校園,生活處處皆課堂。科技創(chuàng)造生活,網(wǎng)絡改變生活,唯有緊跟時代步伐,運用多種形式開展創(chuàng)造性教育,才能培養(yǎng)未來的創(chuàng)新人才!
(北京市通州區(qū)臺湖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