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蘇
這是要害我嗎?天上掉下的大餡餅,會砸死人的。
我在新年假期看英國廣播公司出品的鬼怪喜劇《古宅老友記》,劇情一開始,就是一對年輕夫婦意外得到闊親戚留下的房產。這對夫妻原本正四處看房,口袋里只有仨瓜倆棗,不得不挑三揀四,于是被房產中介嫌棄。突然,妻子接到律師的電話,得知她從未見過面、更聞所未聞的繼姑奶奶巴頓女爵剛剛以99歲的高齡去世,留給她一座莊園。律師建議他們賣掉巴頓莊園,因為它年久失修,搖搖欲墜,但小夫妻決定搬進去,重新修繕,把大宅改造成精品酒店,借此在社會階層和經濟地位的階梯上上升幾步。
律師額頭上的皺紋深得像犁過的田壟,一看就老謀深算。他聽那家的丈夫說自己動手修好了家里盥洗槽后面的防濺板,就知道這對客戶沒見過上流社會的世面。他勸道,維修這棟大宅子,可不等同于一般的修理,不妨先調查清楚再做決定。當然,編劇不能讓小夫妻真聽了“老人言”,否則故事怎么往下編。
這個故事是有原型的。巴頓莊園取景于薩里郡鄉(xiāng)間的西霍斯利莊園,上一任主人是英國頗富傳奇色彩的羅克斯堡公爵夫人。莊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1世紀,十幾個貴族、騎士家族在莊園里生活過,這座有50個房間的大宅被翻修過若干次。1931年,公爵夫人的父親買下莊園,她于1973年正式繼承,此時的莊園大宅就像英國的貴族制度,垂垂老矣。她無兒無女,平時只使用其中5間房,別的都鎖起來,任其衰敗頹落,再無精力維護。2014年,她在差3個月就滿100歲時去世,留下遺囑,把這座莊園贈給了遠房親戚班伯·加斯科因。
加斯科因是作家、電視制片人,經常拍攝文化歷史類紀錄片,故而有使命感,勇敢地表示他接受挑戰(zhàn),余生將好好維護這幢建筑,讓它繼續(xù)作為一座非凡的歷史紀念碑屹立不倒,并向公眾開放??伤@一年已經79歲,該頤養(yǎng)天年了,莊園與其說是一筆橫財,不如說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財務包袱。他算得上精英階層,卻也是靠稿費、版稅生活的,以他的個人資產拯救不了一座莊園。
許多破落貴族,很大程度上是被祖屋拖垮的。首先,房產稅就讓人輕松不起來。其次,維護老宅子絕對是令人崩潰的苦力活,遇到的問題遠遠超出想象。莊園要正常運轉,所需的費用包括:每年固定的維修費,4萬到10萬英鎊(1英鎊約合8.96元人民幣);用來保護雕刻、壁畫的特殊維修費,可能多達數(shù)百萬英鎊;屋頂、管線、庭院花園的保養(yǎng)費,等等。至于清潔費,就看主人自己愿意干多少活了。如果需要整體維修,費用更是動輒上千萬英鎊。還要有園丁、清潔工和其他工作人員,人數(shù)數(shù)倍于主人的家人,工資數(shù)額巨大。
西霍斯利莊園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建筑,受到各種官方、半官方的文化遺產組織的監(jiān)管,和他們打交道絕對是一種挑戰(zhàn)。按照法律規(guī)定,宅第的主人必須為國家保護這些文物,達到英國文化遺產協(xié)會規(guī)定的要求。但國家并沒有給予他們財政資助或者給主人減稅。
加斯科因繼承莊園后的第一件事,是尋寶。莊園里寶藏無數(shù),就連臥室門的背面都是藝術大師弗雷德里克·雷頓爵士的代表作《燃燒的六月》的草稿圖。藝術史學家早就知道有這幅草稿存在,但不知道它在哪兒。加斯科因在專家的幫助下,遴選出700件珠寶、繪畫、家具、禮服和手工藝品,于2015年通過蘇富比拍賣行,籌得220萬英鎊,開始了修繕工程。說句題外話,這筆錢可真不算多?。∧敲?,收藏珠寶、瓷器、家具和藝術品,到底算不算好的投資行為呢?能為兒孫保住財富嗎?
加斯科因成立了基金會,西霍斯利莊園成為對公眾開放的欣賞藝術、休閑的場所,莊園對外出租,舉辦婚禮、公司招待宴會,賺取門票錢和租金。英國眾多老宅都以這種方式運轉。新時代的主人,往往住在側樓或者門房里,那以前是仆人們住的地方。
(唐 頓摘自《看天下》2021年第2期,尹成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