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玫
在五谷中,“稷”的身世和形態(tài)都比較神秘而又模糊,至今我們都沒弄明白它到底屬于哪種谷物。有人認為稷就是黍的不黏者,黍和稷屬于同一種谷物;有人認為“稷”就是粢、高粱;也有人認為“稷”就是粟。
后土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棄亦為稷,自商以來祀之。(《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興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國語·魯語上》
稷,五谷之長也,故立稷而祭之也。(《白虎通·社稷》)
當然,這些無疑都是傳說或是類神話的“故實”。但是這些“故實”,基本上清晰地說明了“稷”原為官名,就是具體管理農業(yè)及生產的官員;因周始祖棄曾當過“稷”官,后人“祀以為稷”。至于“稷”如何成為“五谷之長”,可能是古人為祈求福報,封土祭稷,“社神”“稷神”并祭,后來“社稷”又被用于借指國家,因此也就順勢提高了“稷”的地位,“稷”也就由官員、谷神蛻變?yōu)楝F(xiàn)實生活中的“五谷之長”。也有可能是到漢代,人們誤以為“黍”就是“稷”,黍稷同種。
其實,“稷”字表示谷物是在西周以后的事,在商代“稷”字只是一個地名而已。徐中舒先生在《甲骨文字典》中所引的“戊午卜貞王田于稷”這條甲骨卜辭中的“稷”字,就是一個地名,即王打獵的地方。“稷”在古代典籍中作為地名,多指春秋時的古地名。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兩處:一是指春秋晉地,即現(xiàn)今山西稷山縣。此地有一座山叫“稷神山”(俗稱稷王山),山上有“稷神廟”。相傳后稷就是在這里教百姓種植百谷百蔬的。二是指春秋時齊地,即現(xiàn)今山東淄博市臨淄西北的稷山。在齊國都門即“稷門”之外,有一個始建于齊桓公、興盛于齊宣公的著名學府——“稷下學宮”?!梆⑾聦W宮”招攬當時各學派的名流,鼓勵他們自由講學,放膽議論,學術思想空前活躍。這些名流也被稱為“稷下先生”?!梆⑾隆币渤蔀楫敃r各學術名流所向往的理想高地。晉陶淵明也曾感慨:“厭聞世上語,結友到臨淄。稷下多談士,指彼決吾疑?!保ā稊M古(其六)》)
“稷下”早已無學宮,但各地稷山依然還在,稷神廟也或毀或建??墒?,至今我們還是沒有弄明白“稷”為何物,“稷”又是如何從地名、官名、稷神名蛻變?yōu)椤拔骞戎L”的。細看“稷”字模樣,這家伙確實有點兒鬼頭鬼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