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誠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學生英語語言學習的特點和現(xiàn)狀,依據(jù)相關理論及實踐經(jīng)驗,探討了英語教師如何利用小學生特點,采取有效的教學實踐活動來解決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問題。
主題詞:學生特點分析 語言實踐活動 發(fā)展學習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鼓勵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采用既強調(diào)語言學習過程又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各種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的教學活動,盡可能多地為他們提供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在有效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
一、分析低年級學生學習特點,增強語言實踐活動針對性
(一)學生年齡及心理特點分析
兒童心理語言學家認為,兒童傾向于在自然環(huán)境中學習語言。兒童的心理、生理特點決定了兒童具有與他人接近并達成與他人認同的意愿和能力。在語言學習活動中,兒童處在一種極其開放、靈活變通的狀態(tài),接受可輸入語言的速度快、理解程度高。因此,教師要充分運用實物、圖片、手勢、直觀教具和表演等方法,并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大量正確的語言輸入,使學生在一種近似自然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語言。
(二)學生課堂學習狀況分析
小學生都非??蓯?,喜歡上英語課,有極強的好奇心和說英語的欲望,喜歡唱英語歌、說韻謠、樂于模仿學唱、學說英語。這些都是課堂學習的積極因素。
學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分散開小差,家庭嬌慣,課堂上常會出現(xiàn)有的學生說到做不到、想做到但行為卻跟不上等不利于學生學習的因素。
(三)學生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現(xiàn)狀
1.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時,以前學過的知識用不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差。
2.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缺乏合作意識,不愿與同伴交流。
3.語言實踐活動中由于機會不均等,對學生的活動范圍產(chǎn)生了局限性。
二、精心設計課堂實踐活動,發(fā)展學生語言學習能力
小學生,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往往憑興趣學習,也就是說,枯燥的機械語言實踐活動通常不受孩子們的歡迎。想要提高語言實踐活動效率,就得豐富語言實踐活動形式,交替進行,有動有靜、有專項有綜合,才能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一)初步發(fā)展學生的聽說能力
1.調(diào)動多種感官參與到聽力練習中。
2. 眼,耳,手,口,腦并用練習歌曲與韻文。
(二)通過指讀與發(fā)現(xiàn)問題,初步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自主學習與同伴互助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有大量的常規(guī)培訓和時間保證。如果培養(yǎng)出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就會變得自動化起來。我在一年級的教學中做了小小嘗試,就是讓學生讀書后詞匯表。認讀對于 一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具體步驟如下:
讀單詞,如有問題用問號標出, 然后讓會讀的同學幫助。學生聽學生說出問題,一起找到單詞,讀單詞,互相評價,比聽錄音和教師的糾正時認真多了,還是學生對學生,face to face 的方式更有效。學生在自己發(fā)現(xiàn)不會讀的單詞,幫助同伴,然后學會讀單詞,這個過程就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初步形成過程。
(三)大量的語言輸入,提升學生接受知識與積累知識的能力
英語課堂強調(diào)大輸入量和整體語言教學來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渠道。因此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整體的大量知識輸入中感知、模仿、運用、有選擇的吸收。
在英語課堂上進行不同形式的大量知識輸入,其實就是關注到不同學生多元感官的發(fā)展,讓學生在大輸入量中選擇自己容易吸收的來接收,這樣便于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更好的積累知識,為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做鋪墊。
(四)通過歸類進行語言實踐活動,初步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1.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以及這些技能的綜合運用。學生應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所以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有時對于越低的年級比教師的講授有效的多。大量的練習中教師給出語句指引,引導學生進行練習。
2.指導,幫助學生正確表達多個詞語組成的句子。教師在課堂練習中及時給予了學生引導。尤其是在一年級,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高,表達中常出現(xiàn)這樣的表達,經(jīng)過幾次指導后,大多數(shù)學生都明確了多個并列詞的連續(xù)表達中“and”的位置。
(五)在游戲中增強語言實踐活動趣味,促進學生調(diào)動多種感官學習的能力
在游戲中,學生是否能快速的調(diào)動自己的知識是一個關鍵問題。因此,教師提供給學生的語言材料也很重要,除了要新舊結(jié)合有針對性處理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因為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將所教的教材內(nèi)容與實際生活和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緊密聯(lián)系。根據(jù)以上闡述,我們在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時,經(jīng)常利用學生身邊的東西來展開聯(lián)系。
總之,開展小學英語語言實踐活動有效性的教學,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一項長遠而意義深遠的工程,因為有效性的教學是課堂高效的關鍵所在,而學生的多種感官在語言實踐活動中的發(fā)展是促進語言實踐活動效果的重要因素,值得我們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作為一線的小學英語教師,我們做得還很不夠,還要不斷探索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控制學生注意力的新方法、新途徑、力求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為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我們將從課堂語言實踐活動中吸取更多經(jīng)驗。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陳建國 “完善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培養(yǎng)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區(qū)育才實驗小學。
3.劉潤清 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M]. 1999.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4.文秋芳 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M]. 2001.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5.喬媛 “培養(yǎng)學生英語閱讀習慣及能力的研究報告”北京市崇文區(qū)革新里小學
6. Sara Cotterall & Hayo Reinders,《學習者策略教師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市門頭溝區(qū)教師進修學校?劉?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