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帆
(安徽醫(y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yī)院急診科,安徽 巢湖 238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見的內科急危重癥,介入手術治療后患者的護理成為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本研究旨在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具體如下。
選擇2019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 例,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2 組,每組各42 例。觀察組男23 例,女19 例;年齡41~73 歲,平均年齡(58.21±6.87)歲;病程2~9h,平均病程(6.34±2.26)h;Killip 分級:II 級22 例,III 級20 例。對照組男25 例,女17 例;年齡43~76 歲,平均年齡(58.74±7.12)歲;病程3~11h,平均病程(6.02±2.68)h;Killip 分級:II 級24 例,III 級18 例。比較2 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可對比。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⑴納入標準:①符合《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2]中相關診斷標準,并行經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②Killip 分級≤III 級;③均簽署知情同意書。⑵排除標準:①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心絞痛等其他心血管疾?。虎诤喜⒚庖呦到y(tǒng)疾病及凝血障礙者;③精神障礙無法配合者。
2 組患者在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康復護理:術后7d 臥床休息,被動活動;術后7~14d 逐漸下床活動,并給予飲食指導及心理疏導。觀察組給予早期康復護理,措施如下:發(fā)病24h 內,由護理人員逐級增加床頭高度,先抬高床頭15°,持續(xù)2min,調整至30°,持續(xù)4min,調整至45°,持續(xù)30min 結束,3 次/d;第2d,由護理人員協助轉身,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運動,指導患者進行10min 主動活動,2 次/d;第3d,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床邊站立,5~10min/次,3 次/d;第5~14d,在護理人員監(jiān)護下,患者在室內步行,行走時長和次數逐漸增加。2 組均護理14d。
⑴心功能:護理前、護理14d 后,采用心臟彩超檢測患者心功能指標,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心肌收縮力(MCF)和心輸出量(CO)。⑵生活質量:護理前、護理14d 后,護理人員利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估患者生活質量。
護理前,2 組心功能指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護理14d 后,觀察組LVEF、MCF 及CO 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護理后,觀察組SF-36 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心功能指標均較高。經過介入治療后,患者冠狀動脈通暢,因此適當的運動有助于加速血液循環(huán),從而增加氧氣輸送,促進心肌恢復。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患者采用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