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李彩霞,袁肖海
上海市皮膚病醫(yī)院醫(yī)學美容科,上海 200443
皮膚惡性黑色素瘤(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CMM)為高度惡性腫瘤,由皮膚組織及黏膜黑色素細胞惡性分化而成。CMM預后較差,且中國近年來發(fā)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盡管對CMM的臨床研究較多,但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p隙連接蛋白(connexin,Cx)作為跨膜蛋白家族在細胞間縫隙連接中起到通訊作用,目前已經發(fā)現(xiàn)20余種,以Cx43多見且廣泛表達。近年來研究表明,Cx43表達能介導細胞間信息傳遞,與多種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有密切關聯(lián)。Cx43通過C端域的結合位點與各種蛋白相互作用,可充當腫瘤抑制因子發(fā)揮抑癌作用。B-連環(huán)蛋白(B-catenin)由B連環(huán)蛋白1(catenin beta 1,CTNNB1)基因編碼,是一種高保守的多功能分泌型蛋白,參與構成WNT/B-catenin信號通路發(fā)揮作用。B-catenin一方面通過結合轉錄因子促使自身向靶細胞質聚集、核內轉移,進而使腫瘤細胞增殖、侵襲能力受影響,另一方面自身可經過相應糖基化修飾與卷曲蛋白結合觸發(fā)信號級聯(lián)通路而影響胚胎發(fā)育及人體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因此,Cx43、B-catenin的表達與腫瘤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目前雖有研究顯示Cx43、B-catenin與CMM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但相關研究較少,且鮮有在CMM患者中同時檢測兩種指標表達與CMM發(fā)生發(fā)展之間的關系研究。故本研究探討Cx43與B-catenin在CMM中的表達情況,并分析其臨床意義。
收集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上海市皮膚病醫(yī)院收治的CMM患者的病歷資料,每位患者均已取得腫瘤組織和癌旁正常皮膚組織。納入標準:初次發(fā)?。荒挲g≥18歲;參照相關指南標準,經病理檢查確診為CMM;行手術治療;術前無抗腫瘤治療史;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伴其他類型惡性腫瘤;伴先天性疾病;伴心、肺等嚴重器官功能障礙;伴肝腎功能不全;伴嚴重免疫系統(tǒng)性疾病。根據納入、排除標準,共納入75例CMM患者,其中男39例,女36例;年齡39~76歲,平均(57.15±9.76)歲;發(fā)病部位:四肢50例,其他部位25例;美國癌癥聯(lián)合委員會(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TNM分期:Ⅰ期16例,Ⅱ期20例,Ⅲ期25例,Ⅳ期14例;腫瘤直徑≤4 cm 35例,>4 cm 40例;伴淋巴結轉移30例。
Cx43
相對表達量將組織樣本(直徑1.0 cm)放于-80℃環(huán)境保存,通過RNA提取試劑盒(上海睿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取總RNA,用焦碳酸二乙酯溶解RNA,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其濃度和純度,然后用逆轉錄試劑盒(上海睿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由4.0 μl模板、5倍緩沖液 2.0 μl、焦碳酸二乙酯 4.0 μl構成的反應體系中將其逆轉錄為cDNA,PCR定量反應測定Cx43的表達水平,反應體系為 4.0 μl模板、Premix Ex TaqⅡ2.0 μl、上游引物及下游引物各1.0 μl、焦碳酸二乙酯12.0 μl,在95 ℃下預變性5 min、95 ℃下變性5 s、60℃退火30 s,共循環(huán)40次。以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為內參(相對含量為1),根據目的基因和內參計算相對表達量。按本研究中腫瘤組織的Cx43
相對表達量的中位數0.80為臨界值,將患者分為低表達組37例和高表達組38例,分組方法參考有關文獻。1.2.2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檢測 B-catenin將CMM患者的腫瘤組織和癌旁皮膚組織的石蠟切片切為厚3.0 μm的薄片,脫蠟后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將標本染色。首先用0.5%高錳酸鉀浸泡水洗5~20 min,再用1.0%草酸浸泡2~5 min實現(xiàn)脫色(通過腫瘤組織大小和鏡下觀察脫色度具體判定),脫色后對抗原熱修復25 min,將薄片置于3.0% HO室溫下孵育12 min,經小牛血清封閉液在常溫下反應15 min后去除封閉液,隨后滴加B-catenin免疫組化一抗,1∶500稀釋,甩去封閉液封閉,4℃環(huán)境下孵化過夜。復溫50 min后用鏈霉親和素-生物素復合物免疫組織化學劑孵育0.5 h,二氨基聯(lián)苯胺顯色10 min,蘇木素再染色5 min后用氨水返藍、清洗、脫水、固定封片即可鏡下觀察。
1.2.3 染色結果判定標準B-catenin陽性細胞表現(xiàn)為細胞質或細胞核在鏡下可見棕褐色顆粒物,根據陽性細胞百分比和染色強度評分綜合判定是否為陽性表達。染色強度評價標準:無色為0分,淡黃色為1分,棕黃色為2分,棕褐色為3分;陽性細胞百分比評價標準:無陽性細胞為0分,陽性細胞<10%為1分,10%~50%為2分,>50%為3分。陽性細胞百分比和染色強度評分的乘積,0分為B-catenin陰性,≥1分為B-catenin陽性表達。
1.2.4 臨床特征收集患者性別、年齡、發(fā)病部位、淋巴結轉移情況資料均源自病史記錄;腫瘤大小通過皮膚鏡檢查測量。
Cx43
相對表達量為(0.769±0.213),明顯低于癌旁組織的(1.081±0.23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
=33.043,P
=0.000)。χ
=33.043,P
=0.000)。χ
=7.090、11.317、11.522,P
<0.01);B-catenin陰性表達CMM患者TNM分期為Ⅲ+Ⅳ期、腫瘤直徑>4 cm、淋巴結轉移的比例分別低于陽性表達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
=17.653、5.672、5.402,P
<0.05);不同Cx43、B-catenin表達情況的CMM患者性別、年齡、發(fā)病部位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表1)表1 不同Cx43、 B-catenin表達情況的CMM患者的臨床特征( n=75)
P
<0.01),B-catenin表達與TNM分期、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均呈正相關(P
<0.01)。(表2)表2 Cx43與 B-catenin的表達與臨床特征的相關性分析
CMM始發(fā)于皮膚,由于惡性程度高,轉移后迅速蔓延并危及生命,常規(guī)化療效果欠佳,增強腫瘤浸潤淋巴細胞殺傷作用是目前的研究重點。細胞縫隙連接通訊可傳遞免疫信息,Cx43在免疫細胞中高表達,研究表明Cx43可允許抗原交叉呈遞進而促使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發(fā)揮殺傷作用,在腫瘤微環(huán)境調節(jié)中發(fā)揮重要作用。Cx可用于形成連接子,允許代謝物排出和小分子物質交換促進細胞間代謝平衡、細胞外內環(huán)境穩(wěn)定,Cx43作為最為多見的Cx,如果表達出現(xiàn)異??稍斐杉毎g代謝失衡、細胞外內環(huán)境紊亂進而引發(fā)細胞出現(xiàn)惡性增殖和分化。WNT/B-catenin通路與腫瘤細胞增殖和侵襲作用有關,B-catenin是WNT/B-catenin重要的節(jié)點,可通過與鈣黏蛋白作用參與細胞間黏附。研究表明B-catenin表達可下調鈣黏蛋白水平,因此B-catenin異常表達會造成細胞間黏附作用減小、松散,進而提高腫瘤轉移風險。由此可見,Cx43及B-catenin表達異常與惡性腫瘤發(fā)生發(fā)展有密切聯(lián)系。由于CMM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Cx43與B-catenin在CMM中的表達水平及意義研究較少,故本研究重在研究Cx43與B-catenin在CMM中的表達水平,并分析其臨床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CMM組織中Cx43相對表達量明顯低于癌旁組織,CMM組織中Cx43表達與TNM分期、腫瘤直徑、淋巴結轉移均呈負相關,這與王峻嶺等和張冀北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腫瘤組織中腫瘤細胞增殖分化程度高于癌旁組織,腫瘤細胞增殖旺盛卻不會調亡的主要原因是免疫反應被削弱,可能原因是Cx43低表達造成抗原呈遞作用減弱進而降低腫瘤浸潤淋巴細胞殺傷作用,使腫瘤細胞增殖分化不受阻礙,侵襲作用增強,惡性腫瘤發(fā)生發(fā)展進程加快,腫瘤相對較大且更易發(fā)生淋巴結轉移。CMM組織中B-catenin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癌旁組織,B-catenin表達與TNM分期、腫瘤直徑、淋巴結轉移均呈正相關,這與戴云飛的研究結果相一致。正常細胞間黏附作用較強,從而實現(xiàn)信息交流和物質交換,而腫瘤細胞則相反,通過減弱細胞間黏附作用實現(xiàn)細胞脫落,然后發(fā)生惡性增殖和轉移,可能原因是B-catenin過表達會降低鈣黏蛋白水平,從而降低細胞間黏附作用,增加腫瘤細胞脫落和轉移風險。此外B-catenin高表達會使WNT/B-catenin通路持續(xù)處于激活狀態(tài),使通路中下游分子突變,促進腫瘤發(fā)生發(fā)展,因此惡性程度高、相對較大的腫瘤更易發(fā)生淋巴結轉移。
綜上所述,Cx43在CMM組織中低表達,B-catenin在CMM組織中高表達,且Cx43、B-catenin表達情況與CMM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