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一門是由“聽、說、讀、寫”四要素構成的學科,而新課改理念下的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中將讀與寫結合教學形式提出全新的要求,這是一次創(chuàng)新性的變革,能夠充分發(fā)揮初中學生自主性與積極性。以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中讀寫結合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在完成課內(nèi)任務中,融入快樂閱讀與輕松寫作的教學模式,從而改變教師單一講授型教學模式。這兩種教學方法圍繞“新課標”而開展,能夠使學生愛上閱讀,對寫作不再產(chǎn)生畏難情緒;讓學生在完成課內(nèi)閱讀任務的基礎上,自我拓展課外閱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還能激發(fā)對寫作的欲望,充分發(fā)揮統(tǒng)編教材中讀寫結合教學單元的優(yōu)勢,讓初中語文教學質(zhì)量顯著提高。
一、“快樂閱讀”與“輕松寫作”融入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一)“快樂閱讀”和“輕松寫作”的內(nèi)涵闡述
“快樂閱讀”與“輕松寫作”是建立在新課標的基礎上,圍繞“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快樂”和“改變學生‘談文色變的心理狀態(tài)”。這兩種教學方法都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學生認知、需求和興趣出發(fā),一方面通過變被動閱讀到主動閱讀,讓學生主動尋找閱讀中的快樂;另一方面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寫作和日常生活遇見的事件,從而最終實現(xiàn)借助寫作整合閱讀材料,降低寫作難度,實現(xiàn)輕松寫作。
(二)基于“快樂閱讀”與“輕松寫作”背景下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現(xiàn)狀分析
閱讀與寫作是不可分割的有機體,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二者相輔相成。閱讀是對語言文字知識的積累,寫作是對知識的表達與傳遞。但在初中語文教學模塊中常常把寫作與閱讀分割開來,這就造成學生在進行閱讀時無法準確分析其中重點語段所蘊含的寫作寓意,同時學生在進行寫作時因缺失對閱讀積累和對日常生活的觀察,無法寫出美妙的文章,語言表述單調(diào)枯燥。先將教學現(xiàn)狀分析如下:
1.課堂教學形式單一,師生互動不易
隨著新課改的頒布與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讀寫結合策略已經(jīng)融入日常教學,但是學生對于寫作與閱讀還是心存畏懼。學生在閱讀與寫作課上依然是被動接受理論知識,閱讀效率依然較低,寫作課更是師生眼里的“眼中釘與老大難”。一是學生認為課堂不夠活躍,二是教師不善于用新型教學方法。在日常教學中類似于“快樂閱讀”和“輕松寫作”這種新型教學方法,教師使用少,依然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通過以上原因分析,得出結論是閱讀課與寫作課互動難,這是當下初中語文教師共同面臨的“教學困境”。
2.閱讀寫作分開上,二者聯(lián)系不緊密
結合當下我國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來看,更加側重對課本內(nèi)容的解讀與講述,相關文章寫作方法、思路與寫作技巧分析教師講述較少,常常讓學生多多練習,然后從批改中發(fā)現(xiàn)學生寫作的短處。這種分開式的講解直接導致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分割開來,最終結果就是學生在學習相關課文之后只是熟知課文內(nèi)涵與情節(jié),無法進一步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3.學生對閱讀寫作興趣低,同時讀寫結合能力低下
根據(jù)筆者對所在班級學生調(diào)查,有45%的學生每周會讀一本書,35%的學生大致每個月會抽一定時間閱讀一本書,25%的學生偶爾會讀一本書。對所在班級的寫作情況進行調(diào)查,情況不容樂觀。以平時學生寫日記與記敘文為例,所在班級的學生愛寫日記與寫作只有20%,80%的學生不愛寫作,更沒有寫日記的習慣,日常寫作更多是教師布置課堂練習的作業(yè),自身不會主動去觀察生活與記錄生活。由此觀之,學生對閱讀興趣低,進一步影響學生實際寫作能力,寫作呈現(xiàn)假大空,選題老套,語言淡白無味,缺乏真情實感;在對閱讀作品上浮于表面,缺乏深度閱讀,學生對作品中的情感體驗理解不深。
(三)與當下統(tǒng)編教材讀寫結合教學核心思想相契合
以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為例,新版教材的教學核心思想“以寫促讀,讀寫結合,提倡寫作與閱讀活動相結合,寫作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的關鍵。同時結合課堂寫作、自由寫作相結合,組織展開多樣形式的閱讀活動,引導學生開展大量閱讀,一面增加自身閱歷基礎,從而有效為寫作積累素材,提高寫作水平”。無論是“快樂閱讀”還是“輕松寫作”其教學核心思想“圍繞學生而展開,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從中可以窺探出這兩種教學方法十分契合當下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編寫初衷,一方面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一定比例的寫作素材,改善學生無話可說的學習常態(tài),另一面在多種活動形式閱讀活動中提升學生對文字的敏感程度。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而寫作就是閱讀的更高層次,立足于當下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將“快樂閱讀”和“輕松寫作”的教學模式加以合理利用,無疑有助于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提升。
二、初中語文“快樂閱讀”和“輕松寫作”融合之道
(一)先讀后寫,引導學生靈活掌握寫作技巧
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采取不同寫作方法,七年級學生剛入初中校園,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他們思維能力活躍尤其是形象思維能力,但容易被閱讀與寫作困難擊倒。當學生進入八年級和九年級后,隨著生活閱歷提升,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變?yōu)槌橄笏季S,教師提出寫作方向,學生就更容易接受。根據(jù)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語文教師立足于教材讓學生嘗試閱讀,全面把握教材每個單元讀寫策略。我們以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一文為例。這是一篇優(yōu)秀的景物描寫散文,文中對景物描寫非常之妙,可以借助文中好詞好句優(yōu)化學生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借助課后讀寫指引,借鑒課文中某些寫作技巧,引導學生以“家鄉(xiāng)的冬天”寫一個片段,要求抓住特點來寫,不少于200字。如何引導學生去描寫家鄉(xiāng),書寫家鄉(xiāng),這需要學生注重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七年級是學生從小學到初中的過渡,如何開啟學生學會思考和寫作,那么冬天的家鄉(xiāng)這一話題是非常好的題材。
教師可以采取分專題式討論小組,有些初中同學來自于北方或者去過北方,可以寫寫北方冬天景色如何;有些同學就是南方本地人,可以寫寫南方景色如何。通過對比分類專題式討論,有的同學回憶,北方的冬天白雪皚皚,下雪之后就如同老舍先生《濟南的冬天》描寫的一樣。學生如此描述:“白雪如同懶散的姑娘,躺臥在窗沿上,窗戶點綴著零星雪花?!睂W生巧妙運用《濟南的冬天》文中“臥”“點綴”等經(jīng)典詞語,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有意識地仿寫經(jīng)典,表達出大雪之后,北方城市冬天安靜平和的氣氛,與《濟南的冬天》基調(diào)相符合,可謂是“一詞傳神”。居住在南方的同學說:“南方的冬天可沒有北方的大雪與暖氣,以我的家鄉(xiāng)為例,冬天的太陽像個忽然害了羞的小姑娘從不見人,天都是陰沉沉的,風大,家中衣服被子潮濕得都可擰出水來?!睂W生選用課文中一“忽然害了羞”形容南方的冬天缺少光照,用擬人與比喻手法展現(xiàn)出南方冬天十分潮濕陰冷的氣候特征。
(二)以寫促讀,注重閱讀素材積累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理論來源于實踐”,寫作是閱讀實踐,能夠促進學生積累更多素材。以寫帶讀,通過寫作教學實現(xiàn)對閱讀文本的深度分析與思考,同時運用課外資源,一方面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另一方面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
如何實現(xiàn)讓學生“輕松寫作”,語文教師引導從熟悉題材出發(fā)。以七年級上冊的魏巍《我的老師》和八年級上冊胡適《我的母親》兩篇課文為例。老師和母親都是學生最熟悉的人,因此從這兩個題材為起點,觸發(fā)學生內(nèi)在思想情感變化。先讓學生對自己最喜歡的老師進行一段面部描寫,讓學生領悟課文的思想核心。學生在習作中這樣記敘:“X老師是我的語文老師,留著一頭非常漂亮的長卷發(fā),穿著一身時髦的職業(yè)套裝,眼睛如同清澈湖水,鼻子小巧挺拔。她對我們言傳身教,亦師亦友,感覺她就是我的偶像。”學生表述符合初一學生的表達習慣,但是并沒有突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而魏巍《我的老師》這篇課文中用“右嘴角邊有榆錢大小的一塊黑痣”看似簡單卻抓住了老師面部突出特點,以“榆錢大小一塊黑痣并且在右邊嘴角”,這么一點就可以潛意識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能力,但是學生表述中描述老師一頭漂亮的長卷發(fā),一身時髦的職業(yè)套裝,如果具體敘述職業(yè)套裝的款式和發(fā)型波浪大小卷度與形狀,就可以準確抓住語文老師性格氣質(zhì)與外形特征。當學生有了細心觀察的習慣之后,學生在進入八年級學習胡適《我的母親》一文時主動性就會有所提升。胡適《我的母親》作為課文經(jīng)典范讀,課外閱讀老舍《我的母親》、琦君的《母親的手》、史鐵生的《合歡花》等都是描述母親的記敘文本。通過以課內(nèi)和課外閱讀相結合,讓學生感受經(jīng)典文本,還能感受母親“忙碌操勞而粗糙多骨,母親雙手是多么溫暖厚實”。這樣先用寫作帶動學生去閱讀,無疑會使讀寫結合的效果更好。
參考文獻:
[1]李國華.初中語文快樂閱讀與輕松寫作有機融合的研究[J].語文世界.2019(9).
[2]高紅梅.“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讀寫結合教學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9(5).
[3]杜曉平.部編本教材理念下的初中語文讀寫結合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12).
[4]舒春燕.部編版初中語文記敘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研究——以七年級為例[D].江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8(5).
[本文系2018年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項目“初中語文快樂閱讀輕松寫作有機結合的研究”(批準號:2018YQJK307)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