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喻
常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湖南 常德 415000
神經內科涉及多種疾病,是醫(yī)院的重要科室之一,患者發(fā)病后一般具有病情復雜、嚴重等特點,因此對醫(yī)務人員工作能力的要求相對較高[1]。除此之外,隨著臨床醫(yī)學的發(fā)展與進步,我國的醫(yī)療模式逐漸發(fā)生轉變,由生物醫(yī)學模式,轉變?yōu)樯?心理-社會綜合模式,在促進醫(yī)院持續(xù)發(fā)展的同時,對醫(yī)務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也隨之提高[2]。臨床教學是培養(yǎng)醫(yī)務人員的主要方法和途徑,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帶教教師需要結合學生以及本部門的實際對教學措施進行完善,進而實現(xiàn)最佳教學效果。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實施主要是以教師講解為主,缺乏實用性、互動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全面發(fā)展[3]。 案例教學模式(CBL)是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與傳統(tǒng)教學措施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臨床教學需要[4-5]。 該研究選擇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該院神經內科的42 名實習生為研究對象,結果表明CBL 教學的效果可行性較高,可以顯著提升教學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以42 名在該院神經內科實習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對照組。 研究組21 名:男、女分別10 名、11 名;學歷情況:專科、本科分別為9 名、12 名;年齡20~26 歲,平均年齡(22.49±1.59)歲。 對照組21 名:男、女分別9名、12 名;學歷:專科、本科分別為8 名、13 名;年齡21~25 歲,平均年齡(22.40±1.61)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對學生實施傳統(tǒng)教學措施,帶教教師結合教學要求及大綱對學生進行技術操作和理論課程解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理論知識教學。
研究組:給予學習CBL 教學模式,具體實施措施如下。(1)選擇典型案例實施該教學方法:結合醫(yī)院以及臨床實際狀況,選擇常見病或典型的罕見病對學生進行教學,主要教學措施包括模擬患者、多媒體、視頻教學等。(2)重視教學設計:①數(shù)據(jù)準備和問題設計。帶教教師需要結合實際狀況準備典型案例,構思教學問題,并遵循問題難度設計循序漸進的原則,關注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加強學科間的相互滲透,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②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進行病歷書寫指導,選擇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思考的常見案例,難度適中,結合教學目標制訂問題,不超過教學目標和范圍,注重問題的生動性,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能力。(3)CBL 教學模式的落實:①學生預習。進入實習時,帶教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實際狀況有計劃地向學生展示病例和問題,隨后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及預覽,并通過課前查閱相關資料對知識進行了解,進而幫助學生提高思考能力與自主探究式學習能力。 除此之外,教師可以積極鼓勵學生提前聯(lián)系患者,進而加強學生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整理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問題,方便對其進行重點學習。②教師講解:在每次教學和房間檢查前,教師需要圍繞案例進行講解。 分析問題,并指出其重點和難點,可以加強學生對重點知識的學習,也可以及時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提升學習效率。除此之外,教師需要重視集中評價,力求形象化、技能操作實踐化、知識系統(tǒng)化、要點概括化。 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典型病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體現(xiàn)疾病診斷和治療思想,而且要引導學生加強深層次知識的銜接,進而提升學生的臨床操作能力,提升今后臨床工作的科學性。③詳細檢查典型病例。首先,鼓勵學習及早對相關問題進行預覽,總結早期接觸患者的經驗,聯(lián)系患者,詢問病史和體檢,方便臨床實際問題的解決。 除此之外,教學學生指出學生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鼓勵學生結合案例仔細思考,有效運用所學知識,列出分析要點和討論提綱,方便后續(xù)課堂討論的有效開展。 ④多步驟討論方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討論是這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方法的主要形式和核心。教師組織學生通過表達觀點、頭腦風暴、討論、質疑,引導學習對實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與討論,進而提升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討論可以分幾個階段進行。 首先,學生結合自身實際狀況,指出學習過程中所遇的困難、重點問題,并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隨后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評價,并給出啟發(fā)和質疑。 其次,教師需要積極鼓勵其他學生對上述觀點進行不同意見的辯論,并在辯論中解釋原因。最后,引導學生嘗試組織和總結觀點,提出初步結論,系統(tǒng)地解釋病因及病理學相關知識,針對疾病臨床表現(xiàn)、診斷結果等進行分析,通過分組的形式,將本組的學習成果與其他小組進行分享,進而實現(xiàn)各個小組成員之間的共同進步。⑤教師小結。重點是如何分析案例、合理回答討論中的代表性問題、對病例進行診斷和鑒別。 講師應根據(jù)檢查結果,檢查并判斷討論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值得強調的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學生積極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與解決問題,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成為臨床工作中的復合型人才。
對兩組學生理論知識(總分為100 分)、實踐知識(總分為100 分)評分情況進行分析,分數(shù)與學生的各指標狀況存在正向相關關系;分析兩組學生的綜合能力評分情況,具體指標包括適應能力、知識應用、服務意識、動手能力、溝通技巧評分,上述指標總分均為100 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上述指標狀況越好;分析兩組學生教學措施實施后滿意度情況,計算其對教學方案的滿意度(總分為100 分),根據(jù)實際評分結果,將其滿意情況分為以下3 種:非常滿意(≥90 分)、一般滿意(70~90 分)以及不滿意(≤70 分)。
采用SPSS 26.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各指標評分均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評分對比[(±s),分]
組別實踐知識理論知識研究組(n=21)對照組(n=21)t 值P 值97.23±1.56 82.15±1.45 32.447<0.001 98.12±1.55 83.56±1.52 30.734<0.001
適應能力、動手能力、溝通技巧、知識應用、服務意識評分顯示,對照組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綜合能力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學生綜合能力評分對比[(±s),分]
組別研究組(n=21)對照組(n=21)t 值P 值溝通技巧97.56±1.25 83.25±1.12 38.662<0.001知識應用動手能力98.11±1.24 83.23±1.25 38.728<0.001 97.56±1.58 82.11±1.14 36.339<0.001適應能力 服務意識98.36±1.45 82.36±1.14 39.752<0.001 98.57±1.34 83.11±1.12 40.567<0.001
研究組、對照組滿意度分別為95.24%、71.43%,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學生對教學措施的滿意度對比[n(%)]
神經內科教學與其他臨床學科相比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涉及內容廣泛,且臨床病例復雜多變,大多抽象難懂[6-7]。 學生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感到難以理解、記憶和掌握,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對相關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除此之外,與神經外科教學相比,神經內科理論教學較多,實踐機會較少,導致學生對相關疾病知識缺乏個人感性認識,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8-9]。因此,針對神經內科臨床實踐教學特點,為提高臨床教學質量,CBL 模式逐漸廣泛應用至臨床教學,對學生學習質量以及教學工作質量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10-11]。臨床研究結果顯示,CBL 教學模式的形式多種多樣,其特點和核心主要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案例為基礎、以教師為主導、以問題為基礎的小組討論教學法,該教學措施的實施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理論知識以及臨床操作能力,而且與醫(yī)學教育特點具有較高的適應性。 除此之外,該措施在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能力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12-13]。目前,CBL 教學模式已在歐美許多醫(yī)學院校得到應用。在具體實踐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教學大綱的要求等制訂學習計劃,充分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式學習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與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措施相比,教師需要在教學大綱要求的范圍內精心設計課程,結合臨床實際以及學生具體情況選擇有代表性的臨床病例,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及處理,突出“典型性”,通過視頻、演示等方式對案例進行展示,積極組織學生分析討論[14-15]。該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學的參與性和趣味性, 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續(xù)臨床工作的科學性打下堅實的基礎[16-17]。除此之外,該教學措施的實施對學生來說,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思維能力與主觀能動性,顯著提升教學效果。對于教師來說,這種教學方法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其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深厚扎實的基礎知識、較強的組織討論能力,進而對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臨床思維能力進行引導和啟發(fā),不僅提高了學生對教學措施的滿意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能力的提升[18-19]。 該教學措施在實際落實的過程中要求學生主動提出問題,通過圖書館、文獻檢索、互聯(lián)網、學習論壇等方式自己尋找答案,提升其主動學習能力。 除此之外,通過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尋找答案,進而提升其解決問題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進行互動學習,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培養(yǎng)其合作意識與溝通能力[20]。
綜上所述,CBL 教學模式可以引導學生學會主動獲取信息,并對相關信息進行科學、綜合分析,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除此之外,CBL 教學模式與現(xiàn)行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具有更高的臨床價值與可行性,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調動實習生作為學習主體的積極性,培養(yǎng)臨床思維,進而提升其綜合能力,實現(xiàn)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