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摘 要:小學語文是一門必修課,也是一門基礎課,學生的語文學科成績的優(yōu)劣會對其學習其他課程有很大的影響。備課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前提要素,也是一個啟動環(huán)節(jié),它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成效。在統(tǒng)編教材應用中,廣大教師如果只是依賴傳統(tǒng)經(jīng)驗來備課,效果通常是不理想的。如何高效備課,則是所有語文教師需要思考及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高效備課;策略
備課是日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影響。不過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言,教師在備課期間過于強調(diào)“教”,過于注重課本知識的灌輸與傳授,側重于講解的完整性、邏輯性,關注教學過程的持續(xù)性、程式化等;對于其表現(xiàn)模式而言,則強調(diào)教師的權威地位,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的學習過于被動。對此,我們需要對小學語文教師備課問題展開探討,希望能夠幫助廣大教師形成新的教育觀念,并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為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
一、小學語文教師備課存在的問題
(一)備課思想落后,存在認識誤區(qū)
對于傳統(tǒng)的備課模式與行為而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一個重要的主導者,也是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操控者與管理者。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過程都是教師提前預設與規(guī)劃的,整個教學過于強調(diào)教師的主體地位。
由此來看,個別教師并未形成科學的發(fā)展觀,他們在備課期間,過于強調(diào)課本知識的講解與灌輸。在現(xiàn)代教育思想的形成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從現(xiàn)實角度來看,大部分教師依舊存在“以我為中心”的思想,這必然會對備課方式、教學過程等造成錯誤的引導。例如,在《落花生》這一文章的教學中,某教師通過傳統(tǒng)的備課方式來分析文章中的情感教學任務,然后把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素質與“介紹花生的平凡、樸實、默默無聞”等聯(lián)系在一起,在課堂上,教師按照既定的思路鼓勵學生進行文章學習,并且通過文章中提及的蘋果、石榴等去襯托花生的樸實、簡單,結果最后在課堂上一位學生表示:“我覺得蘋果是最好的,它們不但美麗,而且還具備一定的食用價值,所以,我愿意學習蘋果。”這位學生的回答與教師的預設是相矛盾的,此時教師卻不知道該如何調(diào)整和引導。探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思維相對傳統(tǒng)、滯后,無法跟著實際的需求變化進行有針對性的調(diào)整。
(二)備課模式相對單一,忽略學生的實際問題
目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備課期間習慣于集體備課,不過,這種備課模式并不完善,它無法兼顧所有學生的需求,而且還暴露出不少問題。例如學校開展集體備課期間對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并不重視,而且大部分教師也不太在乎,很多教師會套用他人已經(jīng)制作完成的教學備案進行教學,但是卻忽視了本班學生的實際問題與需求。當然,還有一些教師雖然意識到這一問題,但是在實際操作期間,不知道如何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不知如何滿足各個層次的基本需求,無法做到全面兼顧。
例如,在教學《草原》這一文章時,某教師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進行情境導入,這一開始的確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的注意力大大集中。在學生踴躍回答教師提出的一些問題的時候,教師即讓學生通過繪畫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對這一篇文章的理解與認識。這種“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并未兼顧學生的個體化需求,原本非?;钴S的課堂,學生的積極性卻一下子降低了,導致學生主動選擇放棄,必然會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小學語文教師高效備課的具體策略
1.認真理清教學重點、摸透教材。在小學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是編者精心摘錄與設計的。對此,在教學中,語文教師一定要讀透教材,弄清楚實際的教學重點,靈活地設計不同的教學步驟與過程。不過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不一樣,教師在運用教材期間,不能過于盲目和隨意,需要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個性化需求進行設計,明確不同的側重點,在確保能夠完成教學大綱任務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升。
2.設置清晰的課時總目標,整理出其中的重難點。教學目標一般包括課本知識、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等。在實際課堂中,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與任務是完全不一樣的。對此,教師首先需要設置總目標與重難點,然后在整理各個環(huán)節(jié)、知識的過程中,能夠按照既定的大方向進行設計,確保教學課時量、教學規(guī)劃等能夠真正地符合大綱教學的基本需求,而且也能夠與學生的基本需求相兼容。例如,在學習《我是一只小蟲子》的課堂教學中,教學的重點是學習一些生字,如學習“帶有月字旁或者尸字頭”的生字等。利用學習,能夠讓學生逐漸意識到帶有“月”字旁的文字基本上都是與身體有關的,但是帶有“尸”字頭的文字通常是與排泄物有關的。而在轉折句型訓練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意識到前后句子的含義是完全不一樣的。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指點與引導,不但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也強調(diào)了這一節(jié)的重難點,讓學生的學習方向更加清晰,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
3.完善教學設計內(nèi)容,構設生動、有趣的課堂。首先,教師需要導入大量的生活素材,讓學生的日常生活與教材學習相結合。在小學語文知識的學習中,大部分知識來源于生活,對此,很多文章中的知識點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在備課期間,教師需要最大化地挖掘其中的聯(lián)系,并靈活地選擇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素材與內(nèi)容,確保語文課堂更加生動、真實、有趣。例如,在《我是一只小蟲子》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螳螂、螞蚱等小昆蟲,當學習一些生字詞或者造句時,教師可以提前為學生尋找一些小蟲子,然后通過手機將其拍攝下來,制作成圖片或視頻,便于學生在課堂上學習。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提升。
其次,靈活運用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并加強課堂教學效果的綜合性評價。若要增強教師的備課素質,教師必須要有針對性地運用一些教學模式,例如集體討論教學法、問題導入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情境構設教學法等,以便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引導,逐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同時還需要選擇個性化的教學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自評、互評等。例如,在學習《我是一只小蟲子》時,為了使學生盡快地掌握其中的生字,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總結,如與“月”字旁有關的生字通常是與身體有關的,教師可以通過電腦為學生制作一些生字卡,并創(chuàng)建圖文并茂的教學情景,然后為學生介紹內(nèi)臟、胳膊、腹部、肚子等詞語,利用這種情景教學法能夠增強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促使其注意力大大提升,并增強其思維的活躍性,這對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是有很大幫助的。
另外,對于課堂學習效果的評價來說,教師為了能夠彰顯出課堂教學質量,可以鼓勵學生參與整個評價過程,讓學生通過小組學習與討論的方式進行小組互評,由此來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缺點,同時也能夠看到他人的優(yōu)缺點,由此起到借鑒及參照的作用。
三、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備課方式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為了能夠逐步增強備課質量,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引入多元化的備課手段,在不斷實踐中積累更有效的經(jīng)驗,促使自己的教學能力持續(xù)提升。
參考文獻
[1]白旭平.對新課程背景下集體備課過程和方式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1(8):220-221.
[2]姚燕渙.區(qū)域集體備課模式及流程研究——以廣州市天河區(qū)小學語文學科為例[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0(11):71-74.
387250033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