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
隨著春天的到來,一些市民打算減衣,但又想著有春捂秋凍的說法,一時不知該怎么辦。春捂有沒有道理?到底怎么捂?捂多久合適?來聽聽重慶市三甲醫(yī)院的中醫(yī)專家們怎么說。
為啥捂
更多是防止傷風感冒
“春捂當然是有道理的,但一定要科學地捂,捂得不對,反而會引起傷風感冒?!标戃娷娽t(yī)大學陸軍特色醫(yī)學中心(大坪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楊國漢這樣說。
楊國漢表示,春捂是指在春季氣溫剛轉暖時,不要過早脫掉棉衣,使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jié)與冬季的環(huán)境溫度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減少疾病的發(fā)生,“‘藥王孫思邈也曾說,春天不可薄衣,令人傷寒,霍亂,食不消,頭痛?!?/p>
楊國漢介紹,在春季,人體的毛孔會由相對閉鎖的狀態(tài)慢慢舒張,而春天里往往風較大,從中醫(yī)角度講,風為百病之長,侵入人體內部,常常有春寒凍人的感覺。此外,春天氣溫變化較大,過早地脫掉厚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肌體,容易引發(fā)各種呼吸系統(tǒng)疾病及春季傳染病。
“所以,春捂的意義更多是防止傷風感冒?!睏顕鴿h建議,一般情況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5天左右,否則過早脫掉厚衣,頭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熱的氣溫變化中,導致感冒、氣管炎、關節(jié)炎等疾病發(fā)生。
何時捂
15℃是一個臨界溫度
“春捂絕不是亂捂?!睏顕鴿h強調,穿棉襖、捂全身、不分溫度一直捂,這些不科學的春捂反而會造成身體不適,引發(fā)傷風感冒。
那么,春捂有哪些講究呢?
楊國漢表示,一般而言,15℃是一個臨界溫度——當氣溫低于15℃時,要繼續(xù)捂;當氣溫高于15℃時,可以考慮減一點衣服。另外還有一個原則是:如果捂的時候不出現口干咽燥、冒汗等,即便氣溫達到或高于15℃,亦不必急于減衣物;如果感覺捂出了汗,即便氣溫未達到15℃,亦應考慮適當減衣物。
什么時候結束春捂合適呢?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中醫(yī)腫瘤中心副主任中醫(yī)師蔣參認為,如果氣溫15℃以上的天氣持續(xù)7天以上,就可考慮結束春捂。
哪里捂
重點在人體下半部
楊國漢指出,春捂的重點在人體下半部。這是因為,人體下半部血液循環(huán)比上半部差,易受風寒侵襲,故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應注意下厚上薄,縱然氣溫升高,亦不可驟減下身衣物,以免關節(jié)炎、胃腸疾病的產生。
蔣參也認同下厚上薄。他表示,春捂不是讓人穿更多的衣服,而是應以人體感受到溫暖為主,不要覺得春捂非要捂出汗,捂出汗反而會損傷陽氣。另外,秋褲、襪子不要減得過早,因為陽氣是往上走的,身體下部受涼之后,陽氣升不起來。
蔣參提醒,上薄也不是指只穿一件,而是說雙手裸露,但胸和背還是要保護,尤其是對老年人和兒童而言,胸背部位仍要注意保暖。
蔣參特別提出有三個重點部位需要注意保護——
捂腹 肚臍和腹部的其余部位不同,臍下無肌肉和脂肪組織,血管豐富。肚臍受涼后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
捂背 背是一身陽氣匯集的地方。背部保暖可預防疾病,減少感冒概率。后背如果受寒,容易陽氣不足。
捂腳 因為人體下半部的血液循環(huán)要比上半部差,容易遭到風寒侵襲。因此,褲子、襪子、鞋子一定要穿得暖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