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菡是南開大學心理學教授,在電視節(jié)目《非誠勿擾》中是婚戀關系專家,在家庭中,她又是怎樣一個媽媽呢?我們來聽聽采訪時她分享的和女兒的故事。
關于尊重和理解
在親子關系中,我應該算是那種特別尊重對方,跟對方平等相處的家長。我覺得自己已經是盡其可能地給了女兒一個比較恰當?shù)淖杂?、自主和自處的空間。當然,完全放棄控制和制約是不可能的——那樣的自由也就可怕了。
我覺得,對孩子的尊重,最主要的一個表現(xiàn)就是,他們的事情,一定要獨立。
總結一句就是“非請莫幫,請了必幫”。那種從小追著孩子說“吃啊吃啊,你還沒吃呢” “穿啊穿啊,今天冷啦”的情況,就很不好。
還有就是要盡量去理解她。說到理解,我覺得理解都容易,但是更重要的一點其實是,理解完了要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舉個例子:要是自家女兒喜歡上一個男孩,你知道了。不理解就是“你怎么早戀啊,早戀了就危險了,就完了”,理解就是“很正常啊,你這個年齡喜歡上一個異性,并且有那種羞澀的感覺,我覺得是很正常的”,這樣就容易有情感上的共鳴。
我女兒初戀應該是小學五、六年級,大概是十二三歲的時候吧。就跟我剛剛說的那樣,首先肯定不會驚慌失措、大驚失色、如臨大敵,這個叫“理解”。即使我“萬箭穿心”,也要佯裝鎮(zhèn)靜。
主要就是有兩個“心”。第一個是“嫉妒之心”,作為很愛她的父母,有種被情人背叛的感覺,有點兒覺得傷心;第二個就是“擔憂之心”,這個我想大家都能理解的。但就算有這樣的感覺,在面對孩子的表現(xiàn)上還是要注意一下的。
關于青春期
女兒青春期時,在與她的相處上,確實遇到一些困難。之前,我一直覺得和女兒相處得挺好的,但就是最近一段時間有點不順利,總覺得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雙方都覺得對方不能體諒自己,覺得對方有一點太過情緒化,太過官腔,互相的要求太過苛刻。
這時我告訴自己,我要先做調整。認識上面,還是盡量去理解,就想“她小我大,她淺薄我深刻”,我應該多去理解她;行動上面,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兩個人有可能產生沖突的時候,我控制自己的情緒更多一些。
關于學習
我從來沒有輔導過,就算是我能輔導的,我也不會去輔導。因為我覺得這應該是由她自己做的事情。我培養(yǎng)她的目標就是自己能夠獨立生活。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的生活也是孩子自己的生活。同樣的,父母也要有自己的生活。這里我想引用一句榮格的話:“父母對孩子的最不好的影響,莫過于讓孩子覺得他們的父母沒有好好過日子?!?/p>
留給女兒的私房話
從現(xiàn)在開始學習承擔責任,“男人愛你就能給你免除一切生活責任”,這是幻想。即便男人愿意掙錢養(yǎng)家,你還得負責貌美如花呢。
擇偶時第一要關注的是相貌,極美與極丑的人多有不同尋常人的情感境遇,亦難與尋常人相處;第二是價值觀;第三是性格。
年輕時容易被那些憤世嫉俗的人吸引,以為他們有深刻不俗的生活。
但還是多跟那些自覺幸福的人在一起吧,真正幸福的人多對外部世界有正面反饋,不易傷害到你。
我當然希望,你有足夠的知識理解所有人,足夠的慈悲接受絕大多數(shù)人,有好的性情喜歡上一些人,有好的運氣深愛一個人。
你對人性的理解可能會經歷三個階段,先是頻繁地發(fā)現(xiàn)盡情地指責他人的狹隘自私和虛偽,然后痛苦地發(fā)現(xiàn)艱難地自責自己的無知貪婪和軟弱,之后認為這就是真實的人性所以漠然淡然坦然。
對于長久地維系一段親密關系而言,好的性情比好的外貌重要,反思自我比洞悉對方重要,修養(yǎng)品德比掌握技巧重要。而對于獲得更多的人生滿足感而言,成就一個自強獨立的自我,比成功地維系一段親密的兩性關系更重要。
說給父母們的體己話
十八歲的女兒對她四十八歲的媽媽說:“你知不知道?我們這個年齡的人最不愿意跟你們這個年齡的人交流!”
冷靜地想想,可以理解。沒關系呀,我愿意等我們都過了現(xiàn)在的年齡,再做回親密如初的母女。
父母若想影響孩子的擇偶,那該早在兒女成年之前做工作,等到他們已經戀愛了再去干涉,那多半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每遇五六十歲的父母為子女的婚戀抱怨,我僅建議,喜歡的就多幫幫,不喜歡的就少來往。像孩子一樣,重新學著獨立。
我理解的養(yǎng)育孩子最重要的兩點:維護健康親密的夫妻關系;讓自己努力成為你希望孩子成為的那種人,而不是讓孩子努力。
何為良母?說不好,但我明確反對一種態(tài)度:一切為了孩子。
我覺得奇怪的是,為什么有些家長會認為只有上各種培訓班才是讓孩子接受教育,為什么帶著孩子看電影、唱歌、打球、旅游,讓孩子上網、看小說、玩游戲、跟同學聚會,或者純粹而簡單的一家人的晚餐就不是對孩子更為不可或缺的教育?
今早起床,和女兒說到家庭。她說,“我關于家的感覺不是媽媽在廚房忙碌地準備早餐,或者大雨瓢潑里從身后遞來一把傘?!?我心虛地追問,“那是什么呢?”她說,“是沮喪時有人會跟我說一些話,然后我就振作了?!?看我有點失望,她說,“這就夠不容易的了,好些人沮喪時聽父母說了一些話,然后就更沮喪了?!?/p>
一家三人出游,日均爭執(zhí)三次。女兒總結我們的家風是:不吝自我表揚,不惜相互詆毀,不斷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