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芹
進入高中以后,學生會接觸較多的說理文。在文章中,作者往往會表達某種觀點,或剖析某種事理。下面,筆者就以《拿來主義》的教學為例,談談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閱讀說理文。
一、引導學生明確說理的方向
說理文講究“以理服人”。所以,作者在說理的時候都是有理有據(jù)的。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文章,看看作者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明確其說理的方向。
在講解《拿來主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標題,即“拿來主義”。不過,學生在閱讀文章時會發(fā)現(xiàn),在開篇處作者先提及到的是“閉關主義”,但這里對閉關主義的描寫僅僅就用了一句話,“自己不去,別人也不準來”,直接道破了中國舊時代人的古板思想。畢竟“閉關主義”已經成了歷史陳跡,并且歷史已經證明了這個思想是錯誤的,所以作者就點到為止,沒有再去浪費筆墨。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閱讀文章,看看作者在論述什么觀點的時候著重用了筆墨。經過閱讀和探討,有的小組發(fā)現(xiàn)了“送去主義”這一論點,在論述這一論點時作者用了將近三個段落,先列舉出了實際的例子,然后再講述它的危害,從而得出結論:“送去主義”不可取。有的小組則發(fā)現(xiàn)關于“對待外國文化的錯誤態(tài)度”的描寫也占用了很大的篇幅;再者就是“對待外國文化的正確做法”也論述得比較透徹。通過梳理文章的詳略內容,學生就較容易明確作者在議論時主要針對的方向。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地閱讀文章,看一看作者在論述哪一種觀點時花費的筆墨較多,幫助他們明確作者說理的方向。
二、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在引導學生閱讀現(xiàn)代文的過程中,教師一般都會引導學生梳理文章的結構層次。只有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層次,他們才能明晰文章的脈絡,知道作者是如何論證自己的觀點的。
比如在閱讀《拿來主義》時,同學們要將文章中涉及的“錯誤主張”和“正確觀點”都整理出來,因為這篇文章主要就是在批判某種錯誤的主張,同時又將正確的觀點闡述出來。首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把文章中的議論點都整理出來;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可以找到“拿來主義”“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這幾個議論點。這時教師就需要給學生講解:這正是文章的第一層思維層次,先告訴我們“拿來主義”和“閉關主義”“送去主義”呈現(xiàn)出一種對立的狀態(tài);另外,“拿來主義”又可以被分開理解,即“拿來”和“送來”,它們是有區(qū)別的。接著教師再順勢給學生理出文章的第二個思維層次,這個層次也包含了兩個對比:第一是在對待外國文化的時候,人們的正確態(tài)度和錯誤態(tài)度;第二是將“拋來”和“拋給”進行對比。然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jù)這個思路走下去,即在文中找出還有哪些對比,理清文章的第三和第四個思維層面。學生最終可以找到,在第三個思維層次中作者將“對待不同類型的外國文化的不同做法”進行了對比;第四個思維層次中,對“鴉片”的處理方式進行了比對。
三、引導學生感受文章邏輯的嚴密性
議論文又被稱為說理文,其中“理”就是要講道理,在講道理的時候,需要有嚴密的邏輯,才能取得更好的論證效果。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就需要帶領學生一起感受文章的嚴密邏輯,進而去學習作者在寫作時用到的辯論技巧。
同樣是《拿來主義》一文,文章整體的議論點是“拿來主義”,作者在論述時涉及到了許多和這個議論點相關聯(lián)的議論話題。例如,文中講到了“送去主義”,聯(lián)想到后代在逢年過節(jié)時,淪落到只能“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的地步,并委婉地向讀者表明觀點:“拋來”是沒有附加條件的,而“拋給”確是有目的的。再例如文中還有這樣一句“連清醒的青年們,也對于洋貨發(fā)生了恐怖”,進而在揭示“送來”和“拿來”的本質就是不一樣的,雖然都是“來”,但明顯“送來”的是帝國主義的一種傾銷,只是為了賺取錢財,不會考慮我國的利益;但是“拿來”就可以選擇對我國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從上述內容看,蘊含在文章中的邏輯是極其嚴密又嚴格的,這種強大的邏輯力量可以使議論文的主要論點更具說服力。學生只有感受到了文章中的嚴密邏輯,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并且進一步學習作者的辯論技巧,以便日后可以將此辯論技巧運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總之,在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適當?shù)匾龑Ш蛶椭鷮W生,讓他們掌握閱讀現(xiàn)代文的方法。
156950051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