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強
摘 要:網絡知識產權是在數字網絡發(fā)展之下出現的各種知識產權問題[3]。網絡知識產權除了傳統的知識產權范圍之外,還包括電子著作版權、數字化作品、網絡域名、計算機軟件、多媒體、數據庫等。由此可見,在網絡背景之下的知識產權的內涵得到了拓展。網絡知識產權同知識產權的主要區(qū)別是數字化、網絡化、信息種類繁多,這就使得侵權的信息數據甄別困難。同傳統的知識產權的專有性和地域性不同的是,網絡知識產權保護的信息具有公開公共公知性且全球共享。
關鍵詞:網絡知識產權;保護措施
引言
過去知識產權往往依托于紙質、音像制品而存在,流通的封閉性較強,保護難度較小。而網絡知識產權則涵蓋了更加廣泛的內容,顯著加大了保護難度。再加上我國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導致網絡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得不到高效落實。因此,相關部門及人員需對網絡知識產權的概念與特征準確把握,結合當前網絡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優(yōu)化和完善。
1網絡知識產權概述
網絡知識產權從屬于知識產權的一部分,首先要明確知識產權的概念。知識產權的范圍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規(guī)定。根據國際公約的締結先后順序,也可以明確發(fā)現知識產權的范圍具有不同的界限規(guī)定?!杜c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和《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是加入成員國較多且影響力廣泛的國際上針對知識產權的聲明協議。這兩項聲明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導向性的強制執(zhí)行力,可供參考。并對其他國家制定知識產權相關法律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我國制定知識產權保護涉及到的領域為商標權、專利權、商業(yè)秘密權、植物新品種權、制止不正當競爭權、著作權等11種權力。21世紀是知識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時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我國的重要戰(zhàn)略政策??萍嫉呐畈l(fā)展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決定性因素,科技成果能夠帶動經濟發(fā)展,成為重要的生產原動力。但是科技成果自身具有無形的特點,自身并不具有獨占性。為了保護作者獲得收益的權利,需要制定符合大眾價值取向和社會發(fā)展基本原則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一些違背道德倫理的生物實驗、宣傳邪教和違法犯罪思想的知識產權并不能受法律保護,甚至需要法律去制裁。
2網絡知識產權保護現狀
近年來,國家法院因網絡知識產權受到侵犯而受理的爭端導致了具有深遠影響和困難的爭議的趨勢增加。從相同的地理維度、不同的時間維度選擇2017年、2018年、2019年我國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專門知識產權法院(北京、上海、廣州):結合北京、上海三個核心案件進行分析。10個典型案件中的網絡攻擊案件數量與2018年前一年相比有所增加,2019年數字下降并不表明其脆弱性。但是,公布下降決定的結果還需要一段時間。因此,至關重要的是,網絡攻擊的比例和影響逐漸增加,并研究網絡攻擊的法律方面。從空間和時間維度看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蔓延,可以得出結論認為,互聯網上侵犯知識產權的案件數量逐年增加。調查發(fā)現,2017-2019年東北知識產權法院處理的網絡攻擊案件數量普遍增加?;ヂ摼W上侵犯版權事件的高發(fā)率已經向現有立法和司法機關提出了緊急訴訟。另一方面,知識產權法院在該國北部三個地區(qū)審理的案件中,網上知識產權欺詐案件的狀況具有重要意義。高級知識產權法院過去三年來,網上侵犯人權案件所占比例很大,表明互聯網版權已成為知識產權案件的對象,地位極低。
3對于當今網絡知識產權保護方法研究
3.1司法力度
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是一種法律制度,尚未包括穩(wěn)定嚴格的科學?;ヂ摼W知識產權保護有兩種方法:實質上是知識產權保護,實質上是知識產權保護。刑法、民法、經濟法、反不公正競爭和知識產權的相關規(guī)定實質上是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的形式保護是保護知識產權的單行法。沒有比法律更有效的了,法律是和諧和諧社會的基礎。因此,制定規(guī)定健康知識產權的法律是我們的首要任務。為基于網絡的知識產權建立一個堅實的特別法律基礎,使執(zhí)法機構能夠制定法律,而不是凌駕于法律之上,而是確保其服務于公眾的基本目標,并尊重個人的執(zhí)法態(tài)度。執(zhí)法機構不得導致過分的態(tài)度、錯誤的言論甚至虐待民眾。按照社會利益和法律規(guī)定改進個人護理和定期執(zhí)法。為了確保現有網絡知識產權保護法律的可行性和適用性,必須考慮到各國的相關立法和規(guī)定、企業(yè)知識產權業(yè)務活動的特點以及內部和外部環(huán)境的完整性。關注全球整體所產生的實際內部和外部情況,以及整體利益。
3.2完成法律制度
第一,權利、證據等的調整必須與時代的發(fā)展密切相關。在一個新時代,網絡技術的普及進一步擴大,知識產權的產生是一種使立法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的數字趨勢。一方面,需要修訂知識產權保護法律,以音頻、數據流等新形式的知識產權。,以重新定義。還明確規(guī)定了如何處理這些形式的版權侵權和知識產權損害索賠,適當完善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制度,有效完善我們各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制度。電子證據制度的進一步發(fā)展需要引入更全面的電子證據和引入證據。對于電子證據來說,由于它涵蓋了下載路徑、Microsoft聊天協議、網絡復制痕跡等,因而大大減輕了舉證責任。在證據方面,必須充分整合司法,適當移交證據,為有效執(zhí)行司法奠定基礎。第二,關于侵犯權利和侵犯人權行為責任的立法必須結構完善。關于侵犯人權的定義,可以引入電子認證、授權登記制度等。電子認證等形式可能會消除產權持有人的分歧,實體、侵權行為和侵權事實可能會進一步突出。另一方面,不動產登記制度借鑒了不動產登記方面的經驗,法院在確定知識產權時充分考慮到登記和歸檔程序,并根據登記條件證明原合法人的權利,從而使司法當局能夠更有效地識別侵犯權利的實體和實體。此外,必須不斷改進三權分立機制,以便除其他外,根據侵權法準則,促進包括判例法在內的許多侵權行為的基本擴展和解決。
結束語
互聯網使得人們獲得信息的途徑日漸拓展,網絡信息爆炸使得網絡侵權行為增多,目前相關立法條款存在漏洞,網絡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取證困難,技術水平達不到標準。需要政府借由智能技術加強監(jiān)控,制定健全法律體系,提升公民道德意識,完善網絡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使得網絡知識產權的維權有法可依,程序正當。社會公民提高網絡知識產權意識,有助于構建和諧的網絡環(huán)境,促進社會進步。
參考文獻:
[1]高咪.保護網絡知識產權要有硬措施[N].安陽日報,2020-12-10(003).
[2]廉茵.網絡知識產權保護措施研究[J].法制與社會,2020(33):187-188.
[3]王艾彤.網絡文學作品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問題[J].法制博覽,2020(33):127-128.
[4]劉鶴挺.網絡環(huán)境下的知識產權保護[J].長江叢刊,2020(30):122+124.
[5]蔣昱.互聯網背景下知識產權保護的創(chuàng)新探討[J].休閑,2019(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