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海
一、寫作思維
分析時事材料,表現(xiàn)生活哲理,體現(xiàn)了當今高考命題的主要思維形式——辯證思維。
時事類作文題目,如何運用辯證思維挖掘豐富的人生哲理,需要根據題目的特點和論證的內容進行思考。
首先,時事類材料作文,要在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中找到平衡點,圍繞這一平衡點進行分析,從中提煉出具有辯證關系的觀點。
如2020年全國新高考Ⅰ卷,在分析“疫情中的距離與聯(lián)系”這一主題時,就可以在“距離”與“聯(lián)系”的關系中找到平衡點,進行深入論述:
距離和聯(lián)系就像一枚硬幣,不可分割,難以分離。
疫情面前,沒人能獨善其身。人們居家隔離,娛樂場所也隨之關閉,政務網上辦理,設置“一米線”……疫情給人帶來了沒有休止的距離感。疫情爆發(fā)后,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決領導下,對治療工作的部署、動員;武漢火神山醫(yī)院僅用10天完工,創(chuàng)下“小湯山模式”的中國奇跡;“一線崗位全部換成黨員,沒有討價還價?!被鶎狱h組織的廣大黨員積極行動起來,展示出高尚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的作用。距離帶來了離別與生死,我們被迫面對生活的不確定性,一切都身不由己,聯(lián)系同樣提醒著我們,無論如何恐懼、痛苦,我們依然可以堅守,珍視并伸出彼此的手,緊緊相連。
評點:分析“距離”與“聯(lián)系”的關系,作者挖掘疫情之下保持“距離”與加強“聯(lián)系”的具體內涵,表現(xiàn)出兩者之間看似對立實則統(tǒng)一的關系。
又如2020年北京卷,在分析“每一顆星都有自己的功用”這一主題時,便可以運用辯證思維,表達哲理性認識。
每個事物都有自己的姿態(tài)。楓樹的葉子一般為掌狀五裂,春夏兩季的楓葉是綠色的,在經過春夏兩季的積淀后,它似乎不愿再隨波逐流,于是褪去了綠色的外衣,披上火紅的嫁衣。即使化作了春泥,它也可以說,我不悔當年。松樹被稱為“常青樹”,冬天,許許多多的鮮花和綠樹都紛紛枯死,只有松樹還頑強地活著,依然茂綠。盡管它也會落葉,但它不會變色,同樣不變的是它針一般的葉子,依然那么堅挺。楓樹與松樹,都點綴了自然的美麗,最散發(fā)出生命的魅力。
每個角色都展示自己的價值。正如:“秋色不如春光美,春光也不比秋色強?!泵總€角色都有自己的定位,并沒有優(yōu)劣之分,無需驕矜,也無需自卑。有人與清潔工擦身而過時,或面露鄙夷,或手捂口鼻;也有清潔工認為自己的工作不光彩,與熟人邂逅,或轉身回走,或低頭掩耳。殊不知,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價值,他們用汗水與辛勞揮舞著手中笨拙的掃帚,弄臟了自己的衣服,卻給了城市一個整潔的容貌。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都散發(fā)著光彩,不一樣的光彩。
評點:分析個體的價值,作者選擇了楓樹與松樹兩種意象,通過對它們特點的挖掘,表現(xiàn)出生命的價值,并由此引出人與社會的關系,哲理豐富。
其次,可以借助自然微小個體,引申普遍規(guī)律。大千世界,萬事萬物的生長與發(fā)展都要遵循著自己的規(guī)律,即使微小的生命個體,也表現(xiàn)鮮明的個性與自然的共性。仔細觀察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對每一個物體的特征進行深入思考,并體會這些物體所承載的普遍性,可以表達深刻主題。
如,2020年上海卷在表達“轉折難料,成事在人”時,就可以借助具有哲理性的故事,表達深刻的觀點。
世上許多重要的轉折令人難以料想,它們或好或壞,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好的轉折姑且稱為機遇,我們應珍惜,好好把握,好好利用;不如意的轉折姑且稱為挑戰(zhàn),它永遠只是一個開端,而不會是這個事情的終結。一只耳號鳥把一顆核桃?guī)狭绥姌?,在反復啄食的過程中,核桃一下子掉進墻縫里。鐘樓里的鐘輕聲提示墻,一定要當心,核桃是危險分子。然而,墻沒有意識到有什么危險,也沒有聽鐘的勸告,便收留了它。當核桃長成一棵大樹,摧毀了墻時,墻才真正意識到了危險。這一命運的轉折,給墻帶來的是無奈。如果當初聽了鐘的提示,就不會出現(xiàn)這處結果??墒?,什么都晚了。留給墻的,只是一聲聲嘆息。轉折難料,但只要我們能夠提升預見能力,有些事情還是可以改變的。
評點:表達對轉折的思考,作者選擇了墻與核桃的哲理故事為素材,分析過程中能夠透過核桃這一生命給墻帶來的危害,表達對命運的深刻理解。
又如,2020年浙江卷,在分析“錯位與落差”這一話題時,便通過富有哲理意蘊的故事表達自己的觀點。
埃塞俄比亞山區(qū)里有兩種花,一種叫印答花,一種叫簡安花。印答花有著發(fā)達而敏感的根系,但因為吸收的水分太多,莖變得十分脆弱,花開之后,搖擺幾下就斷了。而簡安花雖然吸收的水分少,卻能夠以堅忍的毅力等待印答花失去生命力的那一天。簡安花的最終開花則告訴我們:生命往往會在錯位時表現(xiàn)出自身的價值。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的命運也會因為家庭、社會的影響出現(xiàn)錯位與落差。有時,我們也會被重重的迷霧籠罩,見不到彩虹,可是,我們不應該放棄,只要充滿希望,堅持不懈,最終不僅可以享受在欣賞朦朧迷幻的美景中,還可以換種方式去撥開迷霧,笑看風云。迷霧之后,就是彩虹嗎?
評點:印答花與簡安花的命運,反映出生命的錯位與落差,作者對這一素材進行分析,表現(xiàn)出豐富的人生哲理。
二、創(chuàng)新思維
時代不斷發(fā)展,生活變得越來越精彩,生活的哲理也表現(xiàn)得更加深刻。新事物的出現(xiàn),新現(xiàn)象的發(fā)生,新理念的開創(chuàng),都以全新的方式反映出生活的百態(tài)。高考寫作,也可以從這些“新”的角度出發(fā),挖掘更為細膩的生活哲理。
如江蘇卷,寫作“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這一話題時,就可以選擇當前較為流行的“名片效應”這一素材,從中挖掘豐富的哲理。
同聲好相應,同氣自相求。一位求職青年,應聘幾家單位都被拒之門外,感到十分沮喪。最后一欠應聘,他事先打聽該公司老總的歷史,發(fā)現(xiàn)這個公司老總以前也有與自己相似的經歷,于是應聘時便與老總暢談自己的求職經歷,以及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博得了老總的賞識和同情,最終他被錄用為業(yè)務經理。
時代發(fā)展,人們之間的交往變得更加頻繁。如何讓他人欣賞自己,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懊?,體現(xiàn)了一種交往時的心理特征,體現(xiàn)的是一種求同的思維。能夠將對方的特點摸清楚,再將自己與之相似的經歷道出來,這種求職方式,一定會獲得對方的賞識。
評點:表現(xiàn)寫作主題時,作者將“名片效應”這一素材,通過對素材內涵的剖析,引申出自己的觀點,表現(xiàn)寫作中心,具有很強的哲理色彩。
(編輯:彭宇)